第64章 大家好,我是池宏(推荐期,求追读!)
第64章 大家好,我是池宏(推荐期,求追读!)
顾雅琳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瞬间出现一阵骚动。
700分!在2003年那个数学堪称“地狱难度”的年份,这个分数简直是神话般的存在。
尤其对于同样考了全国卷的学生们来说,这个数字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的。
不少原本低头翻书或走神的同学都猛地抬起头,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池宏身上。
在发现该学霸,竟然长着一张一点都不学霸的脸时,难得出现了一丝惊讶。
池宏神色平静地走上讲台,声音沉稳清晰:
“大家好,我是池宏,来自江城。”
他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自己最想表达的核心:
“我对自动化技术非常感兴趣,也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和研究。”
“我个人比较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包括编程,主要是C 和Java、电路设计、计算机仿真、嵌入式系统开发等等、以及一些工程应用方向,比如汽车电子控制、飞行器导航、工业自动化等等。”
池宏的语速不快,但吐字清晰,每一个领域都点到即止,却又透露出一种深入的理解。
全是在2003年的技术背景下,相当前沿或热门的技术。
这来自于他每天广泛的阅读和前世近二十年的经验。
效果立竿见影。
台下,好几个原本只是礼节性抬头的同学,眼神瞬间亮了起来。
一个戴着厚厚眼镜、坐在前排的男生忍不住举手问道:“池宏同学,你说你擅长嵌入式开发?51单片机现在做项目还够用吗?听说ARM架构更流行了?”
池宏点点头,从容回答:“51单片机作为入门和基础教学,以及一些简单控制应用,目前还是主流,成本低、资料多。ARM架构性能更强,更适合复杂应用,是未来的趋势。两者各有适用场景。如果你想深入嵌入式,从51打好基础再过渡到ARM是很好的路径。”
另一个同学也忍不住开口:“你对汽车电子控制有研究?现在都说电喷系统是主流,能简单说说和化油器的区别吗?”
“电喷系统通过ECU(电子控制单元)精确控制喷油量和点火正时,相比化油器,动力响应更快、燃油经济性更好、排放更低。核心在于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ECU的算法控制。”
池宏的回答简洁明了,直指核心。
一时间,仿佛打开了话匣子。
又有几个对技术真正感兴趣的同学纷纷提问,涉及编程技巧、仿真模型建立、甚至对当时刚刚兴起的能源技术的看法。
池宏一一解答,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用词专业但不晦涩,总能抓住问题的关键,让提问者频频点头,露出恍然大悟或深以为然的表情。
教室里的气氛变得空前热烈,不再是之前那种带着点客套和观望的自我介绍,更像是一场小范围的技术交流会。
不少同学开始主动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我对机器人控制特别着迷!”“我想研究智能家居的自动化!”“我对工业PLC编程有兴趣!”
池宏总能适时地接上几句,或点出该方向的核心技术点,或推荐相关的入门书籍和学习路径。
顾雅琳老师站在一旁,脸上带着饶有兴致的笑容,安静地听着。
等到讨论稍歇,她笑着看向池宏,语气带着一丝考校的意味:
“池宏同学,看来你对技术涉猎很广,基础也很扎实。那我考考你,如果让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温度闭环控制系统,比如控制一个小温室,你会怎么考虑?需要哪些关键环节?”
问题相当专业,直指自动控制的核心知识点——闭环反馈。
池宏微怔,看向讲台边笑吟吟的辅导员。
“顾老师我也是青华自动化系毕业的,”顾雅琳眨眨眼,“可别小瞧辅导员哦。”
池宏略微思考了一下,便条理清晰地回答:“顾老师,这需要几个关键部分:首先是指令输入——设定目标温度,然后是温度传感器——检测实际温度,核心是控制器——比如PID控制器,计算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并输出控制信号,最后是执行器——比如加热器或制冷装置,根据控制信号调节功率。”
“整个回路形成一个闭环,传感器不断反馈实际温度,控制器据此调整输出,使实际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难点在于控制算法的参数整定,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他的回答不仅点明了闭环系统的构成,还提到了PID控制这个经典算法,并指出了核心难点。
这完全不像一个刚入学新生的回答。
顾雅琳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赞赏的笑意。
她顿了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既然你编程这么厉害,能不能帮老师一个小忙?”
“我想找个方便的工具管理班级信息,比如通讯录、课程表、活动通知什么的,市面上好像没有特别合适的。你能不能试着编写一个简单的班级管理小程序?不用太复杂,实用就好。”
池宏闻言,快速在脑中评估了一下可行性。
2003年,基于Windows的桌面应用是主流,数据库可以用Access或者轻量级的SQLite。
界面可以用VB或者C 配合MFC,或者更简单的Delphi。
开发环境如VC 6.0是标配。
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主要是需求梳理和界面设计。
他点点头,爽快地应承下来:“顾老师,技术上没问题。我可以做。不过需要您明确一下具体需要哪些功能,比如信息录入、查询、导出、通知发布方式等等。”
“确定好需求,我就可以着手设计。”
“太好了!”顾雅琳很高兴,“具体需求我们下来再详细沟通。”
这时,台下有同学迫不及待地问:“池宏同学,你在哪个寝室啊?以后有技术问题想请教你!”
“502。”池宏回答。
他犹豫了一下,想到刚才冷景辰都公开了手机号,而且自己确实也需要和顾老师以及可能的项目伙伴联系,便从讲台上的粉笔盒里抽出一支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下了一串数字:
“这是我的手机号,有学习或技术相关的问题,可以联系我。”
这个举动,加上他之前展现出的强大技术实力和沉稳可靠的承诺,赢得了全班最热烈、最真诚的掌声。
这就是青华的工科生,唯有技术才能服众。
在热烈的掌声中,池宏平静地走下讲台。
他没有注意到,坐在前排的冷景辰,脸上那玩世不恭的笑容淡了些。
而另一边的史少华,虽然也跟着鼓掌,但眼神深处掠过一丝凝重和压力——
这个低调的省状元,绝对不简单。
(PS:书评区有个剧情走向投票,希望读者朋友能参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