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斑鸠和竹溜子
第2章 斑鸠和竹溜子
蜀地,平武县。
屋后,大片的竹林覆盖了大半山头,雾气笼罩山林,犹若仙境。
寒冬将至,天气一天比一天冷!
苏元安扛着锄头,喘着粗气,踏着厚厚的腐烂枯叶,顺着小道向山上走去。
走了十多分钟,苏元安来到山坡上,站在这里能看到家附近全貌。
龙田村所处位置在山峦之间,两侧山谷,中间流淌着一条小溪,叫做龙厂沟。
清澈的溪水顺着地形流下,村民们洗衣做饭,灌溉用水,都从这里挑水。
可谁能想到大半年后的夜里,恐怖的暴雨洪水从上游流下,冲毁了所有见到的一切。
山谷四周的几户村民,除了他外,没有人能活下来。
搬家,才能避开这灭顶之灾!
苏元安目光复杂的望向那土坯房,这房子是爷爷苏老根和阿婆刘丁秀,在五十年代修建起来的。
在这里,他们养育了三个孩子,大伯,老汉,还有三姑。
数年前,大伯一家搬到了镇上林业部门工作,三姑也嫁到了二十多里外的李家村……
家里人在生产队长和村长的主持下,分了家。
父母获得龙田村所有的田地,和两位老人住在一起。
接下来的时间,父母有了大哥苏满仓,自己和妹妹苏红霞。
苏满仓性格老实,憨厚,每天都跟着父母上工,赚工分!
妹妹苏红霞八岁,每天跟在大人后面,做一些割草等轻便的工作。
家里穷,人多!
搬离这里,成为一个极其挑战的难题。
还好前世多少个日夜,辗转反侧的苏元安在懊悔中,想到了一个靠谱的办法。
第一,自己通过打猎能赚到钱,在家里拥有一定话语权。
80年代前后,在农村土地里刨食只能保持不饿死
正规赚钱的渠道,只有一条,狩猎或者采集山珍卖给收购站!
龙田村位处蜀地平武县,紧靠着三条山脉,林业资源极其丰富!
猎物方面有黑娃子,野猪,果子狸,石貂等,山珍方面有鸡枞,猴头菇,杜仲等值钱的药物。
撵山,成为苏元安的唯一选择!
最重要的是,前世苏元安对山林颇为眷恋,有钱了就喜欢带着猎狗,拿着枪去打猎,练就了一身撵山的本事。
要名正言顺隐藏这一身本领,还需要找人拜师学艺!
第二,即便有钱,爷爷阿婆对这老房子执念极深,搬离绝非容易之事。
暴雨洪水之前,必然有征兆!
若能找到一个水利专家,与其交好,借其口来警告家人,达成目的。
苏元安还记得过年后,公社里会让几个村子,每户出一个人,去三十里外刘家村修建双山水库。
前世听大哥说过,在修水库的那一个月里,遇到过大批野猪群骚扰工地,还有几个人受伤,自己或许以打猎为借口,过去结识专家。
第三,还有大半年洪水就要爆发,修建房屋还要找村里批复或者置换宅基地,已来不及了。
暴雨洪水抵达之前,要找到一个能让家人居住避雨的地方,等洪水过后再来说修房子的事情。
打定主意后,苏元安松了口气,背着背篼,继续向上。
走了两里后,来到一片竹林前。
叽叽喳喳的叫声响起,苏元安抬头瞟了一眼茂密的竹叶之中,发现树枝上站着几只鸟。
斑鸠!
小时候,自己对斑鸠和鸽子,分不清楚。
长大后,才知道斑鸠通常呈棕色或褐色,并有明显的斑纹,且没有光泽。
斑鸠肉质鲜美,就有“一鸠顶三鸡”的说法!
看到圆滚滚肥美的斑鸠,苏元安感觉又饿了,吞了吞口水,轻轻的放下背篼和锄头等物。
他绕着竹林转了一圈,找到合适位置,掏出弹弓,装上弹药。
为了追究精度,苏元安之前还挖掘粘土,团成丸,阴干后丢到火堆里烧红。
这种烧制的泥丸质地坚硬,用来打斑鸠,跳山鼠(松鼠)等小型猎物,足够了!
苏元安仰面瞄准,拉扯弹弓,放手!
下一刻!
啪!
那站在枝头的斑鸠,被准确的击中脑袋,笔直的掉落下来。
其他斑鸠吓的挥动翅膀,迅速飞走!
开门红!
苏元安兴奋的跑过去,捡起斑鸠将其放血,祛除内脏,塞进背篼之中。
有弹弓就是好!
苏元安忙活一会儿,又打了两只斑鸠,同样处理后塞进背篼之中。
供销社收活斑鸠,价格大概在两毛钱一斤左右!
斑鸠本来就轻,除非打到许多来卖,才能赚点钱。
还是先吃肉吧!
苏元安舔了舔嘴唇,转了一圈,发现这片区域的斑鸠都被吓跑了,只能注意力放在地面上。
走了一刻钟,竹溜子的粪便没有找到,苏元安却在竹叶堆里找到了一株枣核形冬笋。
这冬笋两头小中间大,驼背鳞片,还带着茸毛,肉淡白色,口感清香鲜嫩,切点腊肉一炒。
那滋味不摆了!
想到冬笋的鲜美,苏元安吞了吞口水,肚子饥火难耐。
刚才吃的那碗包谷红苕粥,大概率是消化光了!
苏元安强忍饥饿,放下背篼和镰刀,举起锄头就挖了起来。
片刻功夫,一株冬笋就挖了出去。
连续挖了两三斤冬笋后,苏元安意外在地面上看到新鲜的竹溜子粪便和脚印,进入了某个土洞之中。
天上斑鸠,地上竹溜子!
冬天的竹溜子最为肥美,有些难以捕捉。
一般捕捉竹溜子的办法有三种,第一种寻找出竹溜子的洞口位置,用石头堵住一边洞口,另外一边洞口放上老鼠夹子或者捕鼠笼,自然会出来。
第二种就是堵住其他洞口,用烟熏,第三种就是用提大量的水,过来水灌,竹溜子自然会跑出来。
冬天抵达,竹溜子在洞里存储了大量的食物,有时候几天都不出来,再加上苏元安手里没有捕鼠笼,只能作罢。
用水灌也不靠谱,需要不停灌水,这里离水源太远,一个人难以办到。
唯有烟熏!
苏元安出门时,就带了一些辣椒和艾草,混合后燃烧效果极佳。
苏元安在四周转了一圈,先确定好竹溜子有几个洞口,挖掘泥土或者石头堵住大部分洞口,留下两个洞口。
紧接着,他拿出鱼篓堵住其中之一的出口,用几块大石头堵压住鱼篓,预防竹溜子冲出来,掀翻鱼篓。
做好准备后,他拿起艾草和辣椒,点燃放在另一个洞口前,用扇子扇了起来。
浓烟四起!
这艾草和辣椒的刺激性味道太过霸道,苏元安吸入少许,捂着鼻子,眼泪狂流。
好一会儿,他就看到不远处的鱼篓疯狂的动了起来,上钩了!
苏元安兴奋三步并做两步,一把抓起鱼篓,真沉!
还没有等苏元安反应过来,一只肥胖灰色毛皮的竹溜子猛地窜到鱼篓口,显然想逃出来。
苏元安一巴掌将竹溜子扇落下去,望鱼篓里一看,运气真好!
两只肥胖的竹溜子在鱼篓里挣扎,掂了掂重量,少说有五六斤重!
苏元安兴奋的将竹溜子倒进背篼里,眼疾手快抓着其中之一的尾巴,用麻绳在后肢和尾巴绕了几圈,吊在竹竿上。
竹溜子除了皮,肉很少的,吃的也是那层皮!
供销社收购的活竹溜子价格会低一些,苏元安准备多抓几只竹溜子,下午去一趟桃园镇供销社问问价格,不行就去黑市问问。
卖了钱,才能避免挨打!
有了收获后,苏元安信心大增,继续忙碌。
数个小时过去,苏元安喘着粗气,坐在地上抹着额头汗水。
以前一天才能抓到一两只竹溜子,今天仿佛运气爆棚,一上午就抓到的十多只竹溜子,三只斑鸠和二十多斤冬笋。
为了避免竹溜子相互撕咬,苏元安还砍了竹子,花时间编织了井状的隔离,将竹溜子们隔离开,倒吊放进背篼之中。
这些竹溜子有东西咬了,也暂时将其隔离开来。
二十斤冬笋用口袋装起来,放在背篼上面。
这年头为了弄点吃的,真太不容易了!
又累又饿的苏元安咬着牙,背起沉重的背篼,一脚高一脚矮的向家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