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正式入宫
第3章 正式入宫
“讨死?不对,陶世?跟咱家过来。”
负责监视的小太监皮笑肉不笑,领着不知所以的陶世往混堂内部走去。
可这一去便再没了声息。
半炷香的功夫过后,几名太监走了回来,可陶世却没跟在他们后边。
汪瑾眼睛眯起,心中已经猜到他的下场,毕竟名字谐音讨死的人,下场不会太好。
果不其然,等监视的太监站定以后,走出来个头头冠冕堂皇的说道:
“陶世,通州人士,乃是北蛮混进来的奸细,已经被我等就地正法。”
没有任何理由,杀人如杀鸡一般,福安脸色刷白,心有余悸的望向汪瑾。
众人神情各异。
可那太监根本懒得解释,等了一个时辰后,各衙门负责领人的太监终于到了。
汪瑾数了下,一共三人。
三人体态相似,再加上穿着颜色相同的袍子,都是青色,分不出有什么差别。
“怎么回事,站的乱哄哄的?”
“李公公,今秋招进来的,全是睁眼瞎,没个识字的,小的还没来得及给他们分好人,没成想您就过来了。”
“行了,尚膳监的站右边,尚衣监的站左边,直殿监的过来我这里。”
姓李的公公做事麻利,三两下的功夫便将几十人分好,汪瑾跟福安也被分开。
他被分到直殿监,而福安是尚膳监。
虽说不知道这些衙门究竟是做什么的,不过听名字也八成知道,不是什么好去处。
分好人后,李公公便带着汪瑾等十来个太监离开,临走之际,被整死的陶世也从混堂内被拖了出来。
半边身子都被烫熟了,说句死不瞑目也不为过,汪瑾扭头看了眼,打了个寒颤。
此刻他知道,要想不这么死,那就得换个法子活,福安说的没错,得往上爬。
但爬也分怎么个爬法,汪瑾得先弄清楚,那陶世究竟为何被人杀掉。
什么北蛮细作,他是不信的。
左绕右绕后,看花眼的汪瑾一行人,终于到了地方。
此处跟蚕房差不太多,都是些平房,隔得不远处便是宫墙,也有个院子。
停下脚步后,李公公面无表情的转过脸,语气冰冷的说道:
“此处是直殿监,掌各殿以及廊庑扫除,咱家是直殿监掌司李林,你们进宫后的礼仪教化,便是由我掌管。”
“见过李公公!”
众人虽是太监,可脑子又没被阉掉,得知李林的身份后,变得愈发恭敬起来。
对众人的反应,李林毫不在意,而是继续冷脸说起了规矩。
“宫里不比外面,规矩冗杂,咱家只有句话要提前告诉你们,谁给咱家惹事,咱家让谁没好日子过。”
“直殿监属二十四衙门,掌管的虽是各殿扫除,可宫中无小事,谁若是敢小看这个差事,被摘了脑袋可别怪咱家。”
“教化时间是三个月,在这三个月内,你们只需负责衙门内的清扫工作即可,听明白了没有?”
将规矩说完后,李林提高声调喝问了句,声浪如同罡风,吹的汪瑾等人东倒西歪。
这便是传说中的武学?
汪瑾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作为穿越之人,再加上在礼部侍郎家做了多年的书童,他见识并不算浅薄。
过去礼部侍郎之子赵元硕打小便修炼了门高深的武学,汪瑾不知道名字,可他知道那功法的厉害之处。
据说赵元硕虽年龄还不到十五,可却已经有百钧之力,让汪瑾羡慕不已。
而如今李林展示出来的超强实力,更加笃定了汪瑾的猜测,怪不得有人宁愿断子绝孙割了卵子都要进宫。
甚至不乏掏光家底的,原来症结在这里,宫里有寻常人接触不到的武学!
不过大内武学绝不会是烂大街的东西,或许那陶世被杀,也跟这个有关。
心念至此,汪瑾收敛心神。
努力平复心情,他刚刚着相了,贪功冒进是大忌,特别在宫中,更是取死之道。
李林的三板斧训话已经结束,时辰也到了饭点,汪瑾随大流进了直殿监的伙房。
今日吃的是米粥,白面馍馍,甚至还有些发臭的咸菜,伙房里聚着上百人。
按照年龄大致分成三伙人。
青色袍子的,灰色袍子的,以及他们这些刚来的小太监。
不过汪瑾并未看到李林的踪影,想来他大小是个官,不必跟他们这些下等杂役太监混在一起。
这等伙食放在寻常百姓家,已经是过年都未必能吃上的好东西,不过汪瑾不同,他好歹是大户人家的书童。
好饭好菜见识过不少,因此吃起东西慢条斯理,不似这百余名太监,个个都跟饿死鬼投胎似的。
更让汪瑾奇怪的是。
刚从蚕房出来的小太监饥不择食也就罢了,那些年长的太监吃的比他们还要急。
里面定然藏着诡秘。
只可惜汪瑾初来乍到,想打探消息纯粹是异想天开,他也只能学着这些太监,尽量往肚子里塞着食物。
酉时,天色渐黑。
吃饱喝足的汪瑾回了直房,所谓直房,便是宦官所住的屋子,靠着宫墙,比当初他在赵府的屋子要阔气的多。
汪瑾的住处,共有三人。
其余二人都是跟他一起过来的,幼年时父母常常教导他“远亲不如近邻”。
当然在宫中。
这番话得打个折扣,不过关系还是要拉拉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或许还能得到些隐秘。
“二位,我叫汪瑾,滦州人,日后还望多多关照。”
“呵呵,俺叫刘大福,沧州的。”
“李寿,通州人。”
二人一冷一热。
名叫刘大福的少年人,皮肤黝黑,操着口中原口音,而李寿则长着张马脸,官话说的十分标准。
汪瑾并没有说把自个曾在礼部侍郎家的事说出来,他报的滦州,是祖籍。
“那日后在宫里,我就称呼二位福公公,寿公公?”
“恁的福公公,叫小福子得了,俺们没那么多花花肠子,混口饭吃,什么公公不公公的,听得俺耳朵疼。”
“对,就叫小福子,小寿子,你是小瑾子,省的互相占便宜。”
李寿也附和两句,三人刚入宫,熟悉的很快,短短两个时辰,似乎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
等夜色深沉,半躺在床铺上的小寿子,突然冷不丁的问了句。
“小瑾子,小福子,你们俩进宫前,有没有听说,宫内的传闻?”
“传闻?什么传闻?”
汪瑾瞬间来了兴趣,他铺垫许久,就是想弄清楚常人不知道的宫闱秘事。
不过小寿子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讳莫如深的笑了起来。
“小瑾子,你有没有想过,宫中这两年,年年立春秋分时节大肆招揽宫人,可宫里的太监为什么还是奇缺。”
“这?许是宫里太大,用的人多吧。”
“多?不能吧?圣朝宫内二十四衙门,虽说号称有上万宦官,可居住在内宫的太监不过七八千人,再加上年年新入二三百人,这些人都去哪了?”
小寿子的这一问,让汪瑾汗毛倒竖,甚至后背都冒出丝丝冷汗。
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