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主全传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汉和帝刘肇

最新网址:m.biquw.cc

档案:

全名:刘肇

别名:汉和帝

谥号:孝和皇帝

庙号:穆宗

年号:永元、元兴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郡雒阳县

生卒年:79-106

逝世地:洛阳章德殿

陵墓:慎陵

在位时间:88-106

主要成就:开创永元之隆,使东汉国力达到顶峰、实现中国与欧洲有史可据的首次直接交往

父母:父,汉章帝刘炟;母,恭怀皇后梁氏

后妃:孝和阴皇后、和熹皇后邓绥等

点评:诛窦宪掌权,吏治清明,民安其业,然晚年懈怠,外戚复萌,功过参半。

性格:少年果决,晚渐弛缓

汉和帝刘肇:中兴之主的辉煌与隐忧

一、早年经历

刘肇是汉章帝刘炟第四子。其母梁贵人是褒亲愍侯梁竦之女,建初二年(77年)入宫,于建初四年(79年),生下刘肇。梁贵人后被窦皇后诬陷,忧郁而死。窦皇后亲自抚养刘肇。

建初七年(82年)六月十八日,汉章帝废皇太子刘庆为清河王,改立刘肇为皇太子。

二、登基为帝

章和二年(88年)二月三十日,章帝去世,皇太子刘肇继位,即为汉和帝,尊嫡母窦皇后为皇太后,因刘肇年幼,由窦太后临朝称制。

窦太后把哥哥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弟弟窦景、窦瑰均任中常侍,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这样,窦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围的显要地位,从而掌握了国家政治的中枢。

窦太后将政权统于自己一人之手,独断专横,强予决策。如在伐北匈奴之议中,尚书、侍御史、骑都尉、议郎等官员都极力上谏,鲁恭甚至指责窦太后“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群臣也没有挡住太后为袒护窦宪而出兵。汉军在经过稽落山之战、伊吾之战、河云北之战、金微山之战四次战役后,重创北匈奴,“北单于震慑,屏气蒙毡,遁走于乌孙之地,而漠北空矣。”北匈奴单于不知所踪,其弟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为北匈奴单于,在蒲类海“款塞乞降”。蒲类海毗邻东汉的伊吾,窦宪利用这一时机“遂复更立北虏,反其故庭,并恩两护”,群臣持有不同意见,但由于窦宪奏请设立,窦太后不顾大多数人反对,同意奏请。以耿夔、任尚二人为护匈奴中郎将,助於除鞬单于返回漠北匈奴故地,东汉都护南匈奴、西域的同时都护北匈奴。

窦太后还把大批窦氏家族子弟和亲朋故友,任为朝官或地方官,从而上下勾结,专权放纵,报复打击,为所欲为。其弟弟窦景放纵奴仆胡作非为,欺凌百姓,强夺财物,夺取罪人,奸污霸占妇女。商贾遇到他就闭塞,就像躲避盗寇一样,而“有司莫敢举奏”。

窦太后刚愎放纵,早已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不满。他们不断上书进谏,有时甚至以死抗争,仅据《资治通鉴》统计,短短的近五年时间,大臣就针对各种问题上书十五六次。

三、政变夺权

永元三年(91年)正月,刘肇采用曹褒所制定的新礼,加元服。

二月,窦宪派副将耿夔发动金微山之战,大破北匈奴。此后,窦宪威名更盛,地方刺史、守、令等争相向百姓征收赋税,拿来贿赂窦宪。大司徒袁安、大司空任隗上书弹劾这些官员,于是刘肇罢免了袁安所奏的四十多名贿赂窦宪的地方官吏,窦氏外戚极为痛恨。尚书仆射乐恢上疏反对外戚干政,窦太后不听,乐恢回到州郡后,窦宪以威力逼迫他服毒自尽。于是朝臣震恐,皆跟风逢迎窦宪,无人敢违抗,袁安常为此呜咽流涕。而尚书仆射郅寿上书弹劾窦宪骄纵,并搬出王莽篡汉的故事让国家引以为戒,结果亦被窦宪逼迫自杀。

同年十月,刘肇行幸长安,下诏寻求汉高帝功臣萧何、曹参的近亲,让他们继承封地,暗示群臣效仿二位功臣;同时诏令窦宪入长安伴驾,窦宪到达后,朝臣私下议论拜他时高呼“万岁”,尚书韩棱愤怒指责:“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才止住了这场闹剧。十一月,刘肇祭祀汉高帝等西汉十一陵。十二月,班超制服西域的龟兹、姑墨、温宿等国的消息传来,刘肇下令复置西域都护,命班超担任此职,同时册封随行的龟兹国侍子白霸为王,派人护送他回到龟兹国继承王位。同月,刘肇从长安返回京师洛阳。

窦宪以邓叠、郭璜为心腹,永元四年(92年)窦太后封邓叠为穰侯,而邓叠与弟弟邓磊、母亲邓夫人、郭举、郭璜相互勾结。其中邓夫人是窦太后的好友,郭璜在窦太后所居的长乐宫中任职,其子郭举时常入宫接受窦太后宠幸,他们便共同策划杀害刘肇。刘肇暗中了解到他们的阴谋,便和兄长刘庆谋划起事。刘庆从小便和刘肇十分亲近,特别受到刘肇的恩遇,经常出入宫廷,留下住宿,与刘肇共议私事。刘肇即将采取行动,想得《汉书·外戚传》一阅,欲行汉文帝诛杀舅父薄昭、汉武帝诛杀舅父窦婴的故事。但他惧怕左右随从,不敢让他们去找,便让刘庆私下向兄长千乘王刘伉借阅。夜里,刘肇将刘庆单独接入内室密谋。刘肇还让刘庆向宦官郑众传话,让他帮忙在书中寻找皇帝诛杀舅父的故事。郑众劝刘肇即刻诛杀窦宪心腹郭举、郭璜等人,但刘肇认为窦宪领兵在外,恐生兵变,并未采纳郑众的建议。

永元四年(92年)三月,袁安薨逝。当时群臣不敢与窦氏抗议,唯独袁安坚定不移,在朝堂与窦氏顽固抗争十次以上,窦太后不听,群臣皆担心他的安危,而他却始终镇定自若。刘肇和朝臣皆倚仗袁安。袁安薨逝后,丁鸿接任大司徒。

四月,窦宪回到京师洛阳。六月戊戌日,丁鸿借发生日食之机上书,暗示刘肇发动政变。十几天后,刘肇以“到白虎观讲经”为理由,带着刘庆移驾北宫章德殿,并让丁鸿担任三公之首的太尉,同时兼任卫尉,统领宫中禁军,控制南宫、北宫,令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领兵备战,关闭城门,逮捕邓夫人、郭璜、郭举、邓叠、邓磊,将他们全部下狱处死;并派谒者仆射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信绶带,将他改封为冠军侯,同窦笃、窦景、窦瑰一并前往各自的封国。刘肇顾及窦太后而没有明确处决窦宪,却选派严苛干练的封国宰相监督他。在确认窦宪、窦笃、窦景到达封国后,勒令他们自杀。

刘肇掌权后,立即清理窦氏残党余孽。凡是依仗窦家的关系而做官的,统统被罢免回家。

四、永元之隆

在一举扫平了外戚窦氏的势力后,刘肇开始亲理政事,每日上朝听政,深夜批阅奏章,从不懈怠,史称“劳谦有终”。当时各郡国前后进献的祥瑞多达八十一处,刘肇却自称德行浅薄,又觉得祥瑞不切实际,于是都隐没起来而不宣扬。

永元五年(93年),北匈奴於除鞬单于叛乱,刘肇派任尚将其讨灭。同年,南匈奴单于安国叛乱,被骨都侯喜斩杀。

永元六年(94年)七月,班超大破焉耆国、尉犁国、危须国、山国,并斩杀了焉耆、尉黎两国国王,将其首级传至洛阳。从此西域降服,汉朝的威势延及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五十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纷纷向东汉送纳质子表示臣服,其中西亚国家条支、安息以及远在洛阳四万里外的海滨国家皆翻译双方语言,遣使纳贡,《后汉书》概括为“都护西指,则通译四万”。十一月,鲜卑大都护苏拔廆在任尚的统领下大破北匈奴逢侯单于叛军,斩首一万七千余级。

永元七年(95年),刘肇为了表彰班超与苏拔廆的功勋,下诏封班超为定远侯,苏拔廆为率众王。

永元八年(96年)二月,刘肇册立贵人阴氏为皇后(即孝和阴皇后)。到永元十四年(102年)六月,他下诏废黜阴皇后,并于十月册立贵人邓绥为皇后。由于邓绥“有丈夫之性”,刘肇便让她参与并知晓外朝政事。

永元十四年(102年)春,安定郡兵攻灭烧何羌部落,西海(青海湖)与大小榆谷之地不再有羌人进攻的可能,刘肇便在其地设立西海郡,发兵驻守,将青海湖及大小榆谷之地纳入版图。十一月,刘肇采纳司空徐防改革太学策试的建议。

刘肇十分体恤百姓疾苦,多次下诏理冤狱、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告诫上下官吏,要求他们反省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在他统治时期,东汉国力达到鼎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

五、英年早逝

元兴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06年2月13日),刘肇病死于洛阳章德前殿,时年二十七岁。刘肇驾崩后,他出生仅一百余日的儿子刘隆继位,即汉殇帝。

延平元年(106年)三月初五日,刘肇被安葬于慎陵(位于今河南孟津),定谥号为孝和皇帝,庙号为穆宗。初平元年(190年),经有司奏请,汉献帝废除了刘肇在内的四帝的庙号。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