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西夏棋局
第2章 西夏棋局
靖康元年深秋,陈远随韩虞侯巡视秦州边境防务。西北的秋风卷着砂砾拍打在脸上,远处祁连山的雪峰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光。
“前面就是清水营,我们在那里休整一晚。“韩虞侯指着远处依山而建的小型要塞,转向陈远,“你第一次来边境,记住这里不比内地,西夏探子无孔不入。“
陈远点头称是,目光却扫视着周围地形。作为历史系学生,他清楚这段边境的历史纠葛——西夏立国近百年,时叛时降,是北宋西北大患。
清水营是个简陋的边防哨所,驻军不足两百。营指挥使赵勇是个满脸风霜的老兵,热情地接待了韩虞侯一行。
“大人来得正好,“赵勇压低声音,“前日我们抓了个西夏探子,正等着发落。“
韩虞侯眉头一皱:“带上来看看。“
片刻后,士兵押着一个三十出头的汉子进来。那人身材魁梧,高鼻深目,典型的党项人相貌,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不同于普通士兵的锐利。
“跪下!“士兵厉喝。
那西夏人却挺直腰板,用流利的汉语道:“我乃大夏正五品飞龙使萧合达,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之约,你们应当礼遇。“
韩虞侯冷笑:“探子也敢自称使者?可有凭证?“
萧合达从怀中取出一枚铜印:“此乃我大夏皇帝亲赐印信。我奉命联络贵境羌族首领,不料途中遇伏。“
陈远接过铜印仔细查看。印上刻着西夏文和汉字“大夏国飞龙使印“,做工精良,不似伪造。他凑到韩虞侯耳边低语:“大人,此印应该是真的。西夏飞龙使确实负责外交联络。“
韩虞侯略显惊讶地看了陈远一眼:“你懂西夏官职?“
“略知一二。“陈远谦虚道,实际上他对西夏政治制度的研究足以写篇论文。
韩虞侯沉吟片刻,对萧合达道:“即便你是使者,私自潜入我境也属不当。暂且收押,待查明真相再作处置。“
夜深人静,陈远借口查哨来到关押萧合达的土牢。西夏将领靠墙而坐,听到脚步声立刻警觉抬头。
“萧将军不必紧张。“陈远示意守卫退下,从怀中取出一个皮囊,“西北夜寒,喝点酒暖暖身子。“
萧合达接过皮囊豪饮一口,抹了抹嘴:“小将军深夜造访,不只是送酒吧?“
陈远盘腿坐下:“我好奇,堂堂飞龙使为何亲自冒险潜入?联络羌族这种小事,派个副手足矣。“
萧合达眼中精光一闪,随即恢复平静:“小将军年纪轻轻,见识不凡。不错,我此行另有目的。“
两人对视片刻,萧合达压低声音:“金国灭辽后,野心不止于此。我主夏崇宗派我暗中联络宋境有识之士,共商抗金大计。“
陈远心头一震——这正是他所期待的!历史上西夏确实曾与南宋联合抗金,但那是在北宋灭亡之后。若能提前促成宋夏联盟...
“萧将军此言差矣,“陈远故意试探,“金宋刚刚签订海上之盟,共灭辽国,何来威胁?“
萧合达冷笑:“小将军何必装糊涂?辽国既灭,金人下一个目标不是西夏就是大宋。我主雄才大略,早已看破此局。“
陈远不置可否,转而问道:“若你所言非虚,为何不通过正式外交渠道?“
“贵朝蔡京、童贯之流只知敛财享乐,岂会理会边患?“萧合达眼中闪过讥讽,“我暗中观察多日,韩虞侯还算明白人,故冒险一试,不想被小卒所擒。“
陈远沉思片刻,突然换用流利的西夏语:“萧将军,明人不说暗话。若我能安排你与韩大人密谈,你能代表夏主做多大承诺?“
萧合达明显吃了一惊,随即也用西夏语回答:“小将军竟通我族语言!实不相瞒,我持有夏主密旨,可承诺联兵抗金,共分疆土。“
两人用西夏语交谈至东方泛白,陈远才悄然离去。
次日清晨,边境突然传来警报——西夏骑兵袭击附近村庄!
韩虞侯立即率军出击,陈远随行。在距离清水营二十里的一处山谷,他们遭遇了约五百西夏骑兵。
“列阵!弓弩手准备!“韩虞侯高声下令。
陈远指挥弓弩手迅速占据高地。他改良的连珠弩首次在实战中大规模使用,三轮齐射后,西夏骑兵人仰马翻,阵型大乱。
“杀!“韩虞侯长剑出鞘,亲自率骑兵冲锋。
混战中,陈远发现敌军阵中有一面飞龙旗——那是萧合达的部属!他立即带一队亲兵冲向那个方向。
果然,萧合达正被三名宋军围攻,左臂已负伤。见陈远赶来,他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投降不杀!“陈远高喊。
萧合达会意,抛下兵器。陈远命人将他押回后方,继续投入战斗。
不到一个时辰,西夏军溃败而逃。宋军大获全胜,俘虏三十余人,其中包括萧合达。
当晚庆功宴后,陈远找到独自饮酒的韩虞侯:“大人,今日俘虏的西夏将领,正是昨日那个萧合达。“
韩虞侯眉头一皱:“这么巧?“
“属下觉得事有蹊跷,“陈远低声道,“西夏军来得突然,退得也快,倒像是...“
“调虎离山?“韩虞侯眼中精光一闪,“继续说。“
“萧合达说他是来联络抗金的,今日之战恐怕是西夏内部主战派安排的,意在逼他暴露身份,断了两国联合的可能。“
韩虞侯沉思良久:“你懂西夏语,去审审他,看能否挖出更多内情。“
陈远再次来到关押萧合达的营帐。西夏将领的伤口已简单包扎,见陈远进来,苦笑一声:“多谢小将军今日相救。“
“救你是有条件的,“陈远直截了当,“我需要你引荐西夏高层。“
萧合达眯起眼睛:“小将军究竟何人?普通宋将不会如此热衷与敌国联络。“
陈远不答反问:“萧将军可听说过'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如今金国势大,宋夏若不联手,终将各个击破。“
萧合达沉默良久,终于点头:“好。我有一枚玉佩,可作信物。你派人送至兴庆府南门外的'贺兰客栈',自会有人接应。“
他从贴身处取出一枚羊脂玉佩,上面雕刻着复杂的西夏文字。陈远接过玉佩,入手温润,显是常年佩戴之物。
“记住,“萧合达郑重道,“联络人名叫'野利风',是我的生死之交。见到玉佩,他会安排一切。“
三日后,韩虞侯决定将萧合达等俘虏押送秦州。临行前夜,陈远秘密安排了一场“逃脱“。
“萧将军,明日队伍会经过黑水峡谷,那里地形复杂。“陈远递给萧合达一张简易地图,“巳时三刻,会有山石滚落制造混乱。你趁乱向东走三里,有匹马等着你。“
萧合达深深看了陈远一眼:“小将军为何冒险助我?“
“因为我需要你在西夏那边的影响力。“陈远坦然道,“金兵南下在即,宋夏必须联手。“
萧合达突然单膝跪地,以党项礼仪右手抚胸:“陈将军今日之恩,萧合达永志不忘。党项男儿有恩必报,他日必当厚报。“
次日,押送队伍果然遭遇“意外“,萧合达成功逃脱。韩虞侯虽然震怒,但也无可奈何。
一个月后,陈远派出的心腹家仆从西夏返回,带回一封密信和一枚金印。
“野利风是西夏枢密使野利仁荣的侄子,“家仆低声汇报,“他安排我见了野利仁荣本人。那位大人说,只要宋方有诚意,西夏愿出兵牵制金国西线。“
陈远打开密信,上面用汉字写着简单的贸易条款,但字里行间却暗示着军事合作的可能。金印则是西夏皇室信物,证明使者身份的真实性。
正当陈远思考下一步计划时,韩虞侯突然召见。
“朝廷急令,“韩虞侯面色凝重,“金兵已攻破太原,正南下汴京。我等即日启程,入卫京师!“
陈远心头一震——历史正在按照原有轨迹发展!他必须尽快将西夏这条线联系起来。
“大人,属下有一计,“陈远谨慎提议,“可否派一使者联络西夏,请其出兵袭扰金国后方?“
韩虞侯摇头:“朝廷与西夏积怨甚深,岂会轻易联手?此事休要再提。“
陈远知道难以说服韩虞侯,决定自行其是。他秘密安排家仆再赴西夏,将金兵南下的详细情报和自己设计的联合作战方案带给野利仁荣。
靖康元年十一月,陈远随军抵达汴京。此时的京城已是一片恐慌,金兵东路大军渡过黄河,距汴京仅百里之遥。
陈远被分配到东门防御,负责指挥弓弩营。站在高大的汴京城墙上,他望着北方隐约可见的烽火,心中焦急万分——西夏方面尚无回音。
十二月初,金兵开始围城。就在陈远几乎要放弃希望时,一名商旅打扮的党项人混入城中,带来了西夏的回复。
“我家主人说,“党项人用生硬的汉语低声道,“西夏已出兵攻占金国西京大同府,并派五万铁骑东进,牵制金国西路军。“
陈远大喜:“太好了!金人腹背受敌,必难久持!“
他立即写下战报,准备呈递给上司。然而,当他赶到枢密院时,却看到了令他血液凝固的一幕——几名官员正热情接待金国使者,桌上摆着刚刚盖印的和议文书。
“不!“陈远几乎要冲进去,却被守卫拦住。
“放肆!朝廷正与金使议和,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陈远如坠冰窟。他太清楚这段历史了——北宋朝廷将在主和派的操纵下,签订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支付巨额赔款,割让大片领土,却换不来真正的和平。
深夜,陈远独自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金军营地的篝火。西夏出兵的消息本该是扭转战局的关键,却因朝廷的懦弱而失去意义。
“陈将军好雅兴。“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陈远猛地转身,竟是萧合达!西夏将领穿着宋军服饰,笑吟吟地看着他。
“你怎么进来的?“陈远又惊又喜。
“自有门路。“萧合达压低声音,“我奉夏主之命,亲率三千精骑潜入宋境。现驻扎在郑州附近,随时可袭金军后路。“
陈远苦笑:“可惜朝廷已决定议和...“
萧合达冷笑:“我早说过,宋廷腐朽不堪。不如...“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陈将军随我去西夏如何?以君之才,必受重用。“
陈远摇头:“我是宋人,绝不会背弃祖国。“
“即使它不值得效忠?“
“正因为它危在旦夕,才更需要有人守护。“陈远坚定地说。
萧合达肃然起敬:“陈将军真乃义士。既如此,萧某愿助一臂之力。“
两人密谈至天明,制定了大胆的计划——不管朝廷和议如何,西夏军将在金军撤退时发动突袭,最大限度削弱敌军。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北宋朝廷接受金国苛刻条件,支付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派亲王为人质,换取金兵撤军。
当金军满载战利品北返时,在潼关附近遭遇西夏军伏击,损失惨重。金帅完颜宗望震怒,怀疑宋夏勾结,为日后二次南侵埋下伏笔。
而这些,都是陈远与萧合达秘密策划的结果。站在汴京城墙上,望着远方腾起的烽烟,陈远知道,自己已经悄然改变了历史的一角。
“这只是开始...“他轻声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