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升官
第34章 升官
小皇帝朱允便下旨召见镇南郡司农,张三老头战战兢兢地进入殿中大礼参拜,口称臣镇南郡司农叩见圣人。张三老头听过说书,看过戏,这点礼仪难不住他,殿中威严堂皇,金仙境数百,大罗境竟然有五六股,最近又有几家族长、大臣成就大罗境,其中当然有蔡东京,甚至小皇帝身后的后殿中也有一股大罗气息隐藏,皇家毕竟还是底蕴深厚,否则便被造反夺权了。
小皇帝朱允见得张三一副老农模样,倒也好说话,言道:“张司农起身说话。”
张三刚刚站立,相国蔡东京便言道:“听说镇南候解散镇南帮,可有此事?”
张三老头稍稍辨认官服,知道蔡东京官职比自己高,连忙言道:“下官也不知真假,镇南候庄好古说大家以后有朝廷发工钱,镇南帮不管饭了。”
百官一阵哄笑,几位阁老喷出口中的茶水。
萧河言道:“张司农可是善于种田,短短月余便种出千万斤粮食?”
张三言道:“下官本来是农民,各位大人不知道叻,镇南候家的婆娘私藏宝贝,吹嘘是她使美人计往白莲教徐鸿身上塞了几颗神雷,该她得了数十里大小一朵白莲,那白莲玄妙,一日之间竟然催熟千万斤粮食。”
满朝君臣恍然大悟,白莲教徐鸿修炼采阴补阳邪术,没想到阴沟里翻了船。“只是镇南候夫人不知道有没有被徐鸿占了便宜?”几个好色的大臣恶意的猜测。
大将军常夏言道:“难得镇南候夫人牺牲色相消灭徐鸿,那镇南候夫人可是长得漂亮?”
张三老头言道:“那小娘子俊俏得很,以前便是镇南城的豆腐西施,吸引周围街坊邻居,豆腐天天卖光,没想到跟了一个小乞丐,好白菜都让猪拱了......”
数百大臣一阵哄笑。张三知道嘴快说漏了,连忙捂住嘴不说话。
首辅严大嵩一阵咳嗽,止住朝中喧哗,言道:“那庄好古战斗李罡受伤,怎么又成就大罗了?”
张三言道:“镇南候带着婆娘天天躲在白莲中,莫名其妙修成大罗,大家都猜测肯定是得了徐鸿的双修邪术?”
数百君臣纷纷摇头,“造化白莲疗伤、造化、凝聚元气、悟道都是玄妙,修成大罗理所当然,镇南帮都是些底层乌合之众,没有见识不会当官。”“这张三老头小农思想,还以为挑拨朝廷将庄好古搞下去,难道还能提拔他当个镇南郡守?庄好古死了他也下场惨淡。”
兵部尚书萧山言道:“镇南候消灭徐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修成大罗又有极品先天灵宝造化白莲防御,镇南郡固若金汤,还需朝廷下旨安抚赏赐。”
众位君臣纷纷点头,实力便是资格,庄好古修成大罗又有极品先天灵宝造化白莲防御。便是严家、蔡家也无法出言反对,要是再说镇南候居心叵测,其他大臣再来一句请严家高手出动至宝前往擒杀庄好古,便是骑虎难下丢尽脸面。
严大嵩毕竟老成持国,言道:“镇南候此番功劳甚大,臣请赐爵南国公与他,坐镇南火城也好消灭南疆尸怪。”
南国公虽然名义上是南疆封疆大吏其实权力不出南火城,但遇到战事灾荒,又需要南国公忙活,其实便是南疆好事归朝廷,坏事要找南国公。以往的南国公多有战死,如今更是全家死光,爵位也归了庄好古。
数百大臣一片哗然,议论纷纷。“这也提升太快了。”“这庄好古走了狗屎运,莫名奇妙得到一朵极品先天灵宝白莲。”“南火城一片废墟,狗都不剩一只,朝廷一声提拔便将镇南城剥夺干净。”
张三老头也听说过南火城南国公,路过的时候还放了一把火烧城,连忙言道:“俺在镇南堡种田惯了,不想到南火城开荒。”
众位大臣又是一阵哄笑。“这老头还想选地方当官?”“就是看上你们的良田、城堡、百姓。”
相国蔡东京言道:“镇南候功劳甚大,南火城损毁严重,便多赐金银与南国公修城。”
众位大臣又是一阵哄笑。“这年头金银还不如粮食有用。”“有的地方一斤银子一斤粮食。”
小皇帝朱允言道:“镇南候庄好古道法精深,心系朝廷百姓,提升南国公爵位也是应该,便再领一个农部尚书衔,也封他的夫人为南国夫人,至于镇南郡留守官员将领也由他举荐,免得寒了忠臣良将的心。”
众位大臣纷纷点头,毕竟也不都是严家、蔡家敌对。“皇上小小年纪便如此英明。”“高实在是高,庄好古有造化白莲,以后进京当个农部尚书,朝廷便不缺粮食了。”“如今缺粮也要找他。”“镇南郡众人一副偏远山区土鳖模样,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
只有农部侍郎袁巨一阵失望,袁巨以阵法聚集灵气催熟粮食解了朝廷的急,只是修为较低又没有大家族势力,没想到隐隐被一朵造化白莲截了胡。
兵部尚书萧山又言道:“辽东郡李家如何处置,也请议出一个章程。”
众位大臣议论纷纷,有说招安,有说征伐。
相国徐阶言道:“李家有过,但毕竟没有打出旗号自立朝廷,又愿意低头认罪,还是留下为人族效力,说不定以后有人成圣,合天道的法门还需李家。”
多数大臣出言附和,毕竟都是人族,真理教也没有出兵抢地盘,攻打朝廷领地。
张三老头还想说话发表言论,没想到被两个太监拖出殿外广场中。
皇叔朱燕言道:“眼下迅速消除尸劫为要,不破不立,也难说是谁能合天道,便稍稍训斥李罡,命其解散真理教,多进朝贡将功补过,再派出钦差到镇南郡、辽东郡颁旨。”
庙堂之上,数百君臣商议一阵,派出礼部侍郎徐开到辽东郡颁旨李罡,兵部尚书萧山再次到镇南郡颁旨庄好古。这也是常规做法,派出对方熟悉、关系友好之人表达朝廷善意,当然蒙骗用计也是如此,倘若一般公事便无所谓,随便官员都可以。例如朝廷要征召镇南郡一些粮食,派一个太监传令下旨便可以了,无需出动什么侍郎、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