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召唤好汉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迎击

最新网址:m.biquw.cc

很快,一阵浓郁的肉香从伙房中飘荡而出,引得整个军营都沸腾起来。营地中升起了熊熊火堆,架起了几十口铁锅,带皮的肉块在铁釜中翻滚,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士兵们纷纷来到伙房,排队领取热腾腾的肉汤和白面馒头,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感激的笑容。

这些义兵参军前都是贫苦百姓,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一点荤腥,哪里有机会大块吃肉,今天可算是解了馋,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就在义兵们享受着佳肴时,贾梁带着李逵和几个亲兵来到了曲成县城门口。

城墙上的县尉纪灵正注视着远方,突然发现贾梁的身影,急忙疾步下城来迎接。

“伏义兄,这么晚打扰你,实在抱歉啊。”贾梁拱手道。

纪灵摆了摆手,示意没有关系,然后叹息道:“接到你们的告急后,李县令弃印绶而走,实在是拦阻不住啊!”

“无妨,伏义兄你不是还在吗?只要有我二人在,定保曲成百姓平安。”贾梁自信满满地说道。

纪灵大喜:“若有贤弟相助,此城定能保全!”

贾梁跟着纪灵来到城墙上,看着城头上稀稀疏疏的弓弩手和长枪兵,心中暗叹了一声。

自从近百年前窦宪大破北匈奴后,除了西北的羌人作乱,中原大地已经多年没有战事。这些县兵平日里只是负责平日城内治安,战斗力实在堪忧。

“不知纪兄打算怎样守卫曲成?”贾梁问道。

纪灵不假思索地说道:“兵法有云,十倍围之,五倍攻之,城里还有近千守军,再让贤弟的部曲全部进城,坚守不出。等到黄巾贼粮尽,自会撤兵。”

贾梁摇了摇头,说道:“纪兄,你想得太简单了!”

纪灵惊讶地看着贾梁:“何出此言?”

贾梁指了指城内道:“黄巾贼皆信奉太平道,他们根本就不是普通的盗匪。而太平道传教十几年,信徒遍布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据我所知,曲成县之前从未清算过城内的太平道吧?”

纪灵愣了愣,他还真的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原先曲成县内的确有不少人家的门前用白粉写着“大贤良师”的字样,但自从张角被朝廷通缉后,这些信徒便不见了踪影,所以他对城内的太平道势力并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

黄巾军在前期之所以能势如破竹,就是因为他们的群众路线,很多城池都是内部出了太平道信徒而被攻破。

想明白了贾梁的意思,纪灵也是不寒而栗。如果在他们抵御黄巾军的时候,城内那些隐藏起来的太平道信徒突然暴乱,那局势就真的完全无法掌控了。

“那依贤弟所说,该当如何?”

“这有何难,干脆集结我们所有的兵力,一起出城迎敌,趁着黄巾贼远来疲惫之际,将其彻底歼灭!”贾梁斩钉截铁地说道。

“这个……未免有些冒险了。如果我们出城与黄巾贼厮杀,曲成岂不是危险了?”纪灵迟疑了一下,还是提醒道。

贾梁微笑道:“伏义兄请放心,蛇无头不走。城内的太平道内应一直没有生事,可见其势力并不大,我们只需要击溃城外的黄巾贼,料他们也掀不起风浪。”

纪灵沉默片刻,缓缓地点了点头:“好吧,那就依照贤弟所言,曲成三面环山,城西三十里处的地势东高西低,是黄巾贼的必经之地,如若算准时间在那里开战,未必不能一举建功!”

贾梁点了点头:“伏义兄英明!”

与黄巾军正面对上,看似大胆,但纪灵也是豁出去了,反正横竖都是死,不如去搏一搏。若能战胜黄巾军,那可是大功一件。

两人商议完毕后,便各自回营准备去了。

……

早晨天一亮,布满着近十亩地的军营中就响起了嘹亮的起床锣声,休整了一晚的军士们纷纷起床。在他们之前,伙房已经备好了热粥和一笼笼馒头。

用过早饭后,贾梁和纪灵各带着己方部队在城外集结,双方共计三千兵马。长枪林立,旌旗迎风招展,也算是声势浩大。

“诸位同袍,吾等誓死保护曲成。”贾梁站在最显眼的地方,振臂高呼道,声音响彻四野。

“誓死保卫曲成!”于禁紧随其后,大喊道。

“誓死保卫曲成!”

“誓死保卫曲成!”

……

三千将士齐声呐喊,士气空前高涨。肃杀之气,弥漫在初晨中。

纪灵看到贾梁的部下一个个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心中感慨万千。相比起来自己的部下明显差了不止一筹,真不知道贾梁是如何做到的。

贾梁第一次带兵,紧了紧手里的长剑,觉得意气风发,这是多少人向往的热血三国啊。

两千多名义军排着整齐的队伍缓缓行进,当先的二十多个壮汉肩扛陌刀,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浓重的肃穆。

这二十多名膀大腰圆的壮汉正是贾梁精心挑选出来的陌刀兵,系统检测出他们每个人的武力都在60以上,也只有这样的健儿才能发挥出陌刀真正的威力。

为了这次的作战行动,贾梁可谓是倾尽全力,不但让李逵、于禁、汤隆几人全部上阵,还特地派人去罗山把郑天寿调了过来。志在一举建功,让沉寂了大半年的系统重新开张。

比起纪灵和于禁这些还未成长起来的三国名将,贾梁召唤出来的三位水浒好汉可都是刷满经验的完全体。他们曾经跟着梁山大军南征北战,潜意识里也是见惯了生死,经历过无数血火的沙场精英,表现出来的临场应变能力并不比于禁差多少。

“报!”突然一匹快马冲入了阵中,来人翻身下马,向贾梁单膝跪地,禀告道:“启禀将军,探听到黄巾贼兵已距此不足十里,其规模大概有上万人!”

贾梁郑重地点了点头:“好,再探再报!传令下去,加强戒备,尽快准备迎战!”

不须贾梁吩咐,于禁这边已经开始指挥将士列阵。这些天的训练已经初见成效,军中的多数指令旗号都能快速传递下去。虽然还不太熟练,但也算是井然有序,很快就排列完毕。

黄巾军都是些乌合之众,这一万大军,其中老弱妇孺肯定占了一定的数量,可战之兵不见得很多。但是,一旦不能快速建立优势,凭借着这三千未经战阵的新兵,想要取胜也颇为不易。

但贾梁却丝毫不惧,这场战争在他看来其实并没有多少悬念。

他最大的倚仗不是那二十把陌刀,也不是于禁和纪灵这两个未成长起来的名将,而是李逵这个拥有“陷阵”天赋的杀戮机器。

带了这几天兵,贾梁终于明白,为何古人那么推崇猛将。

后世之人普遍认为,在成千上万人的战争中,个人的勇武无关大局。而以前的贾梁玩骑砍类游戏时,也是深刻体会到了一个人想要对付上百人的困难程度,因此对这个说法一直比较认同。

然而当贾梁真正置身于这冷兵器时代的时候,才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绝对。

一员猛将真正的作用,不在于他能亲手斩杀多少敌人,而在于两点:

一是充当尖刀。在两军僵持时刻,凭借个人勇武冲破敌军的阵型,以点带面扭转战斗形势。

二是激励士气。正所谓将是兵胆,一头狮子带领的羊群,比一只绵羊带领的狮群更加有战斗力;己方猛将身先士卒,斩将夺旗、大杀四方,这种热血场面对士气的鼓舞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比拟的。

毫无疑问,擅长冲锋陷阵的李逵可以完美承担这两项任务。虽然李逵在水浒中并没有打败过什么一流高手,但要是论起对小兵的威慑力,李逵绝对是水浒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