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北宋当牛马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 抱大腿

最新网址:m.biquw.cc

李长安站起身,在屋里踱了一圈,思路彻底清明。

之前原主在官府抄录账簿的时候发现,官府粮仓有近五千石陈粮堆积如山,积年未动,到了夏季怕是发霉生虫,必须尽快处理。

而官府的打算,是将这些陈粮折算成三千青苗钱,以银计贷,由乡吏分配借发。

可问题是,农户想要的是粮贷,而不是高利率的银贷。

尤其是今年魏县以北连月无雨,邻县粮价疯涨,百姓种子都快煮了吃,哪里还舍得撒下田?

“他们想借粮,又借不到;官府想出粮,又怕烂账——这中间的空,正好我来补。”

李长安咧嘴一笑,眼神越来越亮。

“只要我能说服县令,把陈粮实发给我,再由我分发下去……官府不用担风险,我来兜底回收。”

“秋后,农民还我粮,我再倒给邻县,平价收购,高价转手,一来一回,便是本利双收。”

“而我借的,仍是一笔‘官贷’,可做面子,可报政绩。”

魏县署,正厅。

赵延章捧着一卷案牍,眉头皱得像是死结。

他这几日正烦。

上面催问青苗粮的放贷进度,而底下却心怀鬼胎,推三阻四。

青苗钱,只要走账,回扣、抽成、中转银两总有办法落入口袋。

而粮食,就算是折变成青苗钱,但还是要一袋袋发下去,谁愿意借?万一收不回来,谁背锅?

粮不好分,钱才好吞,那刘福生精明的很,才把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推给自己来做。

赵延章不是不懂,只是心里憋屈。

账上有数,仓里有粮,可借不出去,百姓怨声载道,乡吏报表一乱,就是“政绩不力”。

然主簿管账,县丞报表,自己这县令反而成了架在火上烤的瓷瓶,哪头都动不了。

他叹了口气,刚要起身,厅外衙役便进来禀报:

“赵县尹,李长安求见,自称是上午陈情之人。”

赵延章抬头,眉头皱的更紧:“他又来作甚?”

“不知,他说是带来一份新策,愿为县中解忧。”

赵延章思索片刻,最终挥手道:“让他进来吧。”

不多时,李长安就缓步行至厅前,见到案前端坐的赵延章躬身施了一礼。

“学生李长安,见过赵县尹。”

赵延章盯着他,冷冷地问道:“你又想告谁?”

李长安拱手,恭敬答道:“不敢。学生此番前来,不是告状,只为县尹献策。”

“哦?”赵延章略显意外,一个十来年都考不中的穷酸秀才能有什么好计策,怕不是又想捞什么好处。

“学生之前抄录账册的时候偶然得知粮仓内有五千石陈粮,如不尽快处理,恐至盛夏便要生虫生霉。”

赵延章翻了翻白眼:“此事本官岂能不知,县里早有对策,就不劳你操心了。”

李长安却不紧不慢:“县里的对策是不是以粮代银,按户配贷?先不说百姓是否愿意借粮,县尹可知最近几月无雨,邻县粮价暴涨,而本县虽然粮价还算平稳,但也撑不了几月,万一借出去收不回来,这个责任谁来承担呢?”

赵延章皱眉,低声道:“那你有什么好对策?”

李长安本要开口辩解,结果还没张嘴,肚子先‘咕咕’叫了两声,声音在堂内显得格外突兀。

场面顿时一静。

他尴尬的咳了一下,低头一拱手:“失礼了,学生……确实许久未进饭食。”

赵延章看了他一眼,目光不再那么冷淡,反倒浮现出一丝说不清的复杂情绪。

他轻声道:“你上午堂上之事,本官清楚其中原委,虽言辞犀利,终究也只是个求口饭吃的书生罢了。”

顿了顿,他朝堂外喊道:“来人,备一顿饭菜。”

衙役应声而出。

赵延章没再看李长安,只低头翻着卷宗,语气淡淡道:“吃了饭在说话,你一口气没喘匀,倒像是用命来谈判的,本官听着都不安心。”

李长安微微一怔,随即低头一拜,语气诚恳:“谢县尹恩典。”

不多时,两个小厮端进来一盘饭食,虽不丰盛,确是热腾腾的米饭。两道蔬菜。一小碟肉丁。

李长安低头狼吞虎咽,却没有丝毫狼狈。

饭后,他站起身,重新鞠躬作揖。

“县尹,饭已谢过,可以谈正事了。”

赵延章点点头:“说吧。”

李长安继续说道:“学生可以代替官府,将这些陈粮以青苗粮的名义分发下去,名册我来拟,人我来选,粮我来送,契我来立,秋后回收之事,也由我一人承担,官府不用出人和钱,只需要将陈粮交由我,我秋后按照600文一石的粮价付给官府。”

赵延章心里默默算了一下,一石粮食490文左右,加上青苗贷的二成利息下来也就590文左右,600文一石的价格官府倒是不吃亏。

还没等赵延章开口,李长安继续说道:

“此法虽非正规,却能解三忧。”

赵延章挑眉:“哪三忧?”

李长安伸出三根手指,一一陈述:

“其一,百姓春荒无粮,但因青苗贷利率颇高,无人敢借,怨气蔓延,若有实粮落地,则能缓春荒。”

“其二,陈粮积仓,年久生虫,损耗无数,若是此刻放出,正好压住北地粮价乱涨。”

“其三,青苗法自实行以来,县中青苗钱施行神速,而青苗粮却进度缓慢,以学生的方法能保青苗粮足额完成任务。”

说罢,他缓缓收回手,声音沉稳:“学生不会种田,上午堂上所言想必县尹也清楚只是为了免去责罚罢了,但是学生饿过肚子,也见过乡里饿肚子的农民,此法不仅是为了自己讨口饭吃,更是为了魏县内的农民讨一条活路。”

赵延章面无表情,似喜似怒,看不出情绪。

“你倒是说的好听。可粮一出,你若秋后收不回呢?难不成让本官替你背这亏空?”

李长安早有准备,直言道:“县尹可先借三百担粮食给学生,若收不回粮,学生以田产抵;若粮损超过三成,学生愿受杖责,发配役所。”

赵延章目光动了动,终于放下笔,沉声道:“三百石,限你三日内分出,并且造好册,我会安排人查验,若分配合理,再议扩大。”

“还有,利率不得超过法定的二成。”

李长安闻言深深一拜,声音铿锵:“学生领命!”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