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授粉和养猪场
第42章 授粉和养猪场
削了几根细竹签,又翻出一团红毛线,剪下一小截,再从垫垫床的棉絮里撕了点棉花。
“大哥,帮我缠一下。”他王建安把竹签,棉花和一小段红毛线递给王建平。
王建平虽然不明所以,还是按弟弟的要求,将棉花缠绕在竹签一头,再用红毛线绑牢,做成了几支简易的授粉毛笔。
等大棚内温度升到25度左右,王建安又给几人分了一个蚊帐做的“口罩”,带着几人走进大棚。
王建安,戴着口罩,拿起一支毛笔,走到一簇盛开的雄花前。
用毛笔头轻轻扫过雄花的花药,淡黄色的花粉立刻沾满了棉絮。
然后屏住呼吸,又找到附近一朵雌花,极其轻柔地用沾满花粉的毛笔头,在雌花中心那三裂的柱头上反复涂抹了几下。
“好了。”做完,王建安又拿起一小段红毛线,在这朵雌花的花柄上做了个记号,“授粉完做个标记,免得搞忘了。”
“还有,口罩也带起,一个喷嚏几块钱哦。”王建安开着玩笑的说道。
“我来试试。”王建平看得心痒,也拿起一支毛笔。
他学着弟弟的样子,先扫雄花取粉,再去找雌花涂抹。
第一次做,手有点抖,动作也略显笨拙,差点碰掉小瓜纽。
“慢点,哥。”王建安在一旁提醒。
张玉清和王太平也饶有兴趣地看着兄弟俩操作。
张玉清问:“建安儿,这要天天弄?我看花开了不少哦。”
“嗯,”王建安一边继续授粉一边回答,“开花期每天上午9点到11点,温度是最适合授粉的。”
一家人正沉浸在这新奇劳作中,大棚外传来张春城的大嗓门:“建安儿!”
话音未落,张春城已经钻进了大棚,后面还跟着张春华和张泽安。
“嚯,真开花了。”张春城一眼就看到了王建平刚系上红毛线的那朵雌花。
张泽安感受了下大棚里的环境,不由得赞叹:“这大棚里就是不一样,跟春夏差不多。”
张春华则看着大棚里几人手里奇怪的毛笔和动作:“建安儿,你们这是在做啥子?”
王建安笑着把人工授粉的必要性又解释了一遍。
随后问道:“你们今天过来有啥子事哇?”
“合作社用地批下来了。”张泽安拿出盖着大红章的批文。
王建安看着批文,仔细看着。
就在王建安大棚不远处的山脊上,那里靠近河边,水源倒是方便。
不过全是沙石地,种粮食的代价太大,所以一直没人承包。
差不多有3亩地,现在队上批给合作社建养猪场。
“那辛苦下泽安舅舅召集下社员,下午开个会哇。”
下午张泽安家,已经签字要入社的每户都来了人。
王建安站在人群靠前的位置:
“地是有了,怎么个用法,今天就再商量一下,我有两个建议。”
“第一,各家还在各家现有的猪圈里养。好处是省事,不用再额外投钱盖新圈,猪圈都是现成的。
当然,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现有的猪圈,一家顶多养十头就到头了。”
“另一个建议呢?”有人问道。
“第二,就是咱们合作社,用这新批的三亩地,建一个集中的养猪场。”
“集中养猪场?”人群里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集中猪场是王建安预想的规模化养殖场前身。
和那些养殖场的区别就只是管理方式有差别,养殖场是公司性质,统一管理。
现在合作社是各自管理各自的。
等以后成立了公司,就不需要重新修建猪场,直接更换管理模式就行。
“按各家想养的规模,划分地块,自己承包。
自己投钱,建自己那块地上的猪圈。
合作社负责规划好,比如道路怎么修,比如猪粪怎么处理。
这样建起来,一家轻轻松松能养二十五到三十头。”
听完王建安的建议,其他人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二十五到三十头?就是五六十头,那得卖多少钱?”
“盖新猪圈,这得投进去多少钱?回本快不快?”
……
王建安等了一会儿,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才开始说话。
“我粗略的算过了,新圈按标准建,一头猪的圈舍成本摊下来,大概得百十块。
按养30头猪算,就得三千块多一点,这还不算猪崽钱和饲料钱。”
他看到不少人,脸上露出了犹豫的神色,接着说道。
“然后再算算收益,一头肥猪差不多能赚120左右。
30头,一轮下来就是3600,一年养两轮,赚7000多,扣掉所有成本,第一年差不多能回本,小赚一点。”
“一年回本?”几个年轻人跃跃欲试,“第二年开始每年能赚7000多,想想都激动。”
“不是半年回本吗?”有反应快的提出了质疑。
王建安解释道:“还要建公共设施,这么多猪,得有化粪池吧,田里面肯定用不到这么多猪粪撒。
还有粮仓,几百头猪,粮食消耗能那么大,家里面肯定放不下撒。
还得修灶房煮猪食吧,家里的灶煮不了那么多猪食。
当然,这些建筑投入都是一次性的,修一次能用10几20年。
所以我才说第一年只能小赚一点。”
“哦,明白了。”
一些老一辈则感叹:“那没本钱咋个修猪圈嘛。”
“贷款。”王建安回应道,“我打听过了,办养猪场了能申请到专项贷款,利率只有5%,当然这得请集体做担保。”
“贷款啊……”
“如果不去修集体猪圈,还能加入合作社吗?”
老一辈的人都在踌躇着。
“贷款就贷款,第二年就是纯赚了。”年轻一辈则是非常踊跃。
王建安解释道:“随便在哪儿养猪,都可以加入合作社。
合作社社员的福利都是一样的。
这样,想承包地的就去泽安舅舅那儿登记,说一下养猪规模,20还是30头。
之后我们根据人数统一规划养猪场的规模,因为还涉及到公共设施的修建,不能东一家,西一家的。”
“那可不可以先在家里养,二天再搬过去?”
“当然可以。
但是有一点要提醒下哈,现在统一修建猪场,规模都是预定了的,以后要想再修,得修新的公共设施。
现在加入的话成本会低一些。”
“哦……”
最终有15户打算去坡上修建统一猪场,其余10户打算先在自家猪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