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白事
第41章 白事
除去第一次泡药浴时,从极泉穴排出了大量污垢,之后排出的污垢便越来越少了。
柳兰对于泡药浴排毒一事颇为羞赧,但当她发现那些灵植竟然能让她变得更加年轻漂亮之后,兴致便也高涨起来。
特别是陆明的加入,让每次泡完药浴的柳兰得到了更好的滋润,像一株得到充分滋润的花朵,白里透红,端的是娇艳欲滴。
眼看着柳兰的状态一天天变好,根骨资质也一天天得到提升,陆明却没有急着让柳兰在修行之路上更进一步。
这道理很简单。
根固方可流长。
就像当初开垦灵田一样。
既然不急,不如好好打下基础,这样才能走的更长远,也更符合长期利益。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药圃里的灵植终于见了底。
陆明在心底估摸着是得再种一批了。
第二次播种的话,比起第一次肯定更有经验,得到的灵植药力也会更好。
而小丫头在被二哥连着带出去半个月买好吃的好玩的之后,终于意识到了不对。
因为她发现,药圃里的灵植竟然被阿爹一个人用完了!
那泡在水里,香香的,绿绿的药草,她一次也没用上,就什么也不剩了。
陆乐乐感觉自己活在一个天大的阴谋之中。
当她气鼓鼓跑来找阿爹理论时,陆明一摊手,表示你娘也干了。
对于小丫头而言,比起阿爹,还是阿娘更加可怕。
于是她只能很窝囊的收下了三块桂花糕的赔款,原谅了阿爹。
············
在青山村这边,向来有一种说法。
那就是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寿终正寝,便可称之喜丧。
喜丧虽为丧事,但可采用同婚事一般大红的孝布。
送葬的子嗣后辈不会过度恸哭,强调的是一种“哀中带喜”的情绪。
这日,村里九十六岁的老人李婆婆在睡梦中离世,无病无灾,去的安详。
这桩白事,照例当为喜丧。
可村里人听闻这一消息后,无不摇头叹气,感慨连连。
只因李婆婆家中,仅有一十四岁的重孙女,名为李雅。
李雅的母亲并非青山村人,生下她后就跑了。
她父亲之后不久进山摔死在了山沟沟里。
小李雅从记事起,便是和婆婆相依为命。
如今李婆婆一走,家中便只剩下李雅一人。
村民们闻说,无不扼腕叹息。
这消息传到了陆明耳中,他沉吟了一阵,脑海中想起了这个名叫李雅的小丫头。
他在村子里教娃娃们修行练武。
村里这些孩子中,最有天赋的无疑是小女儿陆乐乐。
修行最努力刻苦的,便是这个李雅了。
而且她的刻苦,并不是笨鸟先飞式的一味蛮劲。
李雅是村里娃娃们唯一一个紫色气运,根骨悟性也是相当不错,只可惜了家庭因素,让小丫头小小年纪便挑上了生活的担子。
陆明虽然心疼这小丫头,但他也不会拿自己的孩子去和人家比较,说些诸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你多向人家学学”之类的话。
因为他有把握,自己的子女后代,不会成为那所谓的穷人的孩子。
“相公,李雅这小姑娘有够可怜的······她婆婆走了,无依无靠的,今后可要怎么过活······”
柳兰心善,叹着气同陆明聊起此事,说到后面,眼里几乎要流出泪来。
陆明摇了摇头,宽慰道:“人心都是肉长的,李雅家里的情况,大家伙儿看在眼里,能帮的肯定会帮,这么大个娃娃,总不能让她饿死在村里不是?”
他这话倒不是虚言。
李婆婆没走时,村民们便会时不时往她家提些肉菜。
家里有要帮忙的,村民们碰到了也都会施予援手。
即使相公这么说,柳兰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她想了想,道:“相公,你之前不是说,咱家后院还得盖个瓦房?要不······将李雅接过来住一段时间?至少得等小姑娘大些再说,我这手女红就是李婆婆教的,如今她老人家走了,不帮上一些,我这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后院的瓦房本就是要盖的,并且不止盖一座。
算一座十两银子,陆明多卖些灵植,就是五座六座的银子也有了。
让李雅在他们家住上几年,也就添张口的事,倒也不打紧。
“娘子,不是我不答应,这事得看人家自个儿的意愿,总不能我们一厢情愿,好心办了坏事,要不你抽空去问问?”
柳兰闻言点了点头。
“也是。”
于是翌日下午,柳兰提了一篮鸡蛋,摘了些新鲜的菜叶,去了趟李雅家。
回来时,陆明问她情况,柳兰苦笑着摇了摇头。
“有这心思的可不止咱们一家,这几年收成好,村里好几户宽裕些的,都想着将这乖巧的小丫头接回家去,还有要认干女儿的。”
“娃娃自己不愿去?”
柳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这孩子懂事,怕麻烦人家,一直坚持要自力更生,是说什么也不肯去了。”
陆明也有些感叹。
随后,他像是想到了什么,又道:“既是她自己的想法,那我们也不好强求······不过十四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只吃杂粮黑栗米肯定不行,这样,咱家每天开灶做了饭,就给那娃娃送去一份,这样也不至于伤了那孩子自尊心。”
柳兰眉眼弯弯的笑了笑:“是个好办法。”
············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陆家便开始给李雅送饭。
陆明忙着修行。
柳兰有家务处理。
小丫头才八岁,让他一个人出门陆明不放心。
送饭做合适的人选,只有陆安。
正好这小子近来总爱闷在家里鬼画桃符,让他出去走走也是好事。
于是送饭的任务,便落在了他的身上。
起初,和陆安一般年纪的李雅还有些扭捏,不愿白吃陆家的饭菜。
但架不住陆安这傻小子每次将饭往桌上一放,一句话不说,就门神似的杵在这儿。
大有李雅不吃他不走的架势。
加之柳兰的手艺确实好。
做出的饭菜色香味俱全,只是远远看上一眼,已勾的人馋虫大动。
于是李雅只好半是感激半是羞赧的在陆安的注视下吃起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