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敌后战场危机伏
第3章 敌后战场危机伏
夜色如墨,山林间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泥土气息。李龙蹲在一处低矮的灌木丛后,双眼紧盯着前方的日军岗哨。探照灯的光柱划破黑暗,在地上来回扫动,稍有不慎就会暴露行踪。
他轻轻摆了下手,示意身后的战士们保持隐蔽。队伍已经连续行军三个夜晚,穿越了两道封锁线,现在距离目标区域只剩不到十公里。但这一段路也是最危险的——日军在这里布置了密集的岗哨和巡逻队,稍有风吹草动,立刻就会引来围剿。
“工兵组,前出探路。”李龙低声命令。
两名战士猫着腰,从侧翼向前摸去。他们手中的探雷器在地面上缓缓移动,每走一步都格外谨慎。几分钟后,其中一人打了个手势,表示前方发现地雷区。
李龙皱起眉头,迅速判断了一下地形。这片区域原本是一片农田,如今已经被日军改造成防御带,除了地雷,还有铁丝网、暗堡和狙击手埋伏点。正面强攻显然不可取。
“绕过去。”他果断做出决定,“从东边的小树林穿插,避开主干道。”
队伍悄悄转向,沿着一条废弃的田埂前进。这里杂草丛生,几乎没人走过,但也正因为如此,才不容易被敌人发现。夜风呼啸,吹得树枝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这支队伍祈祷平安。
就在他们即将穿过最后一道封锁线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狗吠声。紧接着,一束刺目的灯光扫了过来。
“趴下!”李龙低声喝道。
所有人立即卧倒在草丛中,屏住呼吸。几秒钟后,一辆日军吉普车缓缓驶来,车头的探照灯不断晃动,显然是在搜寻什么。车上的两名士兵一边抽烟,一边用日语交谈,声音断断续续传进李龙的耳朵里。
他听得懂一些日语,大致意思是说刚才好像听到了动静,要下车检查。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
李龙的手指慢慢握紧驳壳枪,心跳却异常平稳。他知道,只要对方踏出车门,就必须动手。可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声枪响,打破了寂静。
那声音来自另一侧,像是有人故意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果然,吉普车上的日军立刻调转方向,朝枪声传来的方向驶去。
“是侦察兵。”李龙心中一动,立刻明白这是之前派出的侦察小组在引开敌人。
他没有浪费这个机会,迅速挥手:“走!”
队伍悄无声息地穿过封锁线,进入预定区域。等所有人安全抵达集合点后,李龙才松了口气,回头望了一眼那片黑暗中的日军据点,眼神愈发坚定。
根据地边缘,一个被战火洗礼过的村庄静静躺在山脚下。村口的老槐树早已枯死,只剩下半截树干,像是一具沉默的守卫者。
李龙带着几名骨干走进村子,却发现街上空无一人。偶尔能听到屋内传来孩子的哭声,但没有人敢出来看一眼。
“看来百姓对我们还是不信任。”一名战士低声说道。
李龙点点头,没有说话。他早就预料到会遇到这种情况。日军长期的宣传蛊惑,加上频繁的扫荡,让许多百姓对任何外来武装都充满警惕。
“先找地方扎营。”他说,“明天开始,帮他们修房子、清理废墟,让他们看到我们的诚意。”
接下来的几天,八路军战士们确实做了很多事。他们帮忙修补屋顶、清理倒塌的围墙、翻耕荒废的土地,甚至帮老人挑水砍柴。起初,村民们还躲在屋里不敢露面,但渐渐地,有些人开始偷偷观察这些穿着粗布军装的战士。
一天傍晚,一位年迈的老人拄着拐杖走到营地门口,犹豫片刻后开口问道:“你们……真是八路军?”
李龙迎上前,点头微笑:“我们是来打鬼子的八路军。”
老人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以前也有过一支队伍,说是国军,结果来了没多久就被鬼子打散了。后来鬼子就说,凡是跟抗日队伍走的人,都是叛徒。”
李龙神情肃然:“我们不会强迫任何人加入我们,也不会伤害任何一个老百姓。我们只是希望,大家能一起把鬼子赶出去。”
老人沉默了一会儿,忽然压低声音说:“我知道个地方,可能有用。”
他带着李龙来到村外的一座小山上,指着一个被藤蔓遮掩的洞口:“以前鬼子还没来的时候,有个商人藏东西在这里。后来听说里面堆满了粮食和武器。”
李龙心头一震,立刻派人进去查看。果然,山洞深处藏着几个密封的大木箱,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成捆的子弹和几支步枪,甚至还有一台老旧的电台。
这无疑是一个意外之喜。
与此同时,侦察队也传回了重要情报。
“我们在一处暗哨附近发现了这张纸条。”一名侦察员将一张残缺的日文纸条递到李龙手中。
李龙接过纸条,上面有几个模糊的字迹,依稀能辨认出“兵力部署”、“增援”等字样。虽然内容不完整,但足以说明日军正在调动部队,很可能针对的就是他们的行动。
“加强警戒。”李龙立刻下令,“今晚所有人都不得放松,轮流值守。”
夜深人静,营地四周只有微弱的火光摇曳。李龙独自坐在一块石头上,望着远方的山峦,脑海中思索着下一步的行动。
这次深入敌后,本就是一场生死未卜的任务。他们不仅要面对敌人的封锁与围剿,还要赢得百姓的信任,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每一步都充满风险,但若成功,就能为整个战局带来转折。
他低头看着那张残缺的纸条,心中隐隐有种预感——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
而他们,必须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