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太子何故谋反?
第3章 太子何故谋反?
王弼快马加鞭,于傍晚时分抵达长安城,可是,他却未曾入城,始终在城门前徘徊。
接到密报后,刘据对此嗤之以鼻,笑骂其无胆鼠类,随后对众人说道:“吩咐下去,这两天放松对城门管控,准许自由出入。现在,该来的人已经来了,该走的人也该走了。”
“可是北军尚不在掌控之中,殿下如今放开对城门的把控,会不会有些冒险了?”
石德闻言,忧心忡忡地道。
刘据自信道,“少傅且心安,任安那边孤亲自出马,包他在任何时候都会不动如山。”
城门外,王弼还在纠结要不要进城,回去之后如何复命等诸多问题。
不曾想,随着夜幕降临,长安城反而四门大开,不少人成群结队,拖家带口,涌出城门。
王弼上前,拦住一户人家,问道:“老丈,敢问长安城内发生了什么事,让大家如此这般?”
“这三天来,整个长安城因太子的征召令而鸡飞狗跳。现在,整座城都传闻太子要造反,长安怕是再无宁日。哎呀,不说了,逃命要紧。”
老丈摇了摇头,赶着瘦弱的老马,带着一家老小径自离去了。
老叟的话,给王弼带来极大地震撼,绕着长安城转悠一圈,连连盘问了两波路人后,扬鞭打马,朝着甘泉宫方向而去。
翌日,烈阳高照,甘泉宫殿门外,苏文正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来者正是昨日奉命返京的使臣——王弼。
两人迅速交换了个眼神,苏文瞬间来了精神,小跑入殿,向皇帝禀报,“启禀陛下,昨日派出去的使臣王弼前来复命!”
“让他们进来吧。”刘彻平静地道。
王弼进入殿内后,随即跪拜,“仆臣王弼觐见皇帝陛下。”
“太子人呢?”刘彻询问道。
王弼一脸惶恐惊惧,颤声道:“陛下,太子预谋造反,若非仆臣机敏,随长安城百姓逃离京城,如今怕...怕是很难活着见到陛下您了。”
听闻此言,刘彻眉头紧锁,内心是断然不相信太子会造反。
这倒不是他对刘据有多么信任,而是他断定太子没有这个胆量,因为刘据是他看着长大的,他自认为很了解这个大儿子。
刘彻想到一个可能性,随即双眼如炬,如同一条老龙一样盯着王弼,寒声道:“抬起头来,看着朕。你方才所言,情况属实?”
王弼强忍着内心的恐惧,斩钉截铁地回答:“仆臣所言,字字属实,长安城的百姓们皆可作证!”
此刻,刘彻内心依旧是惊疑交加。
恰在此时,苏文的通报声从殿外传来,“丞相长史求见~”
刘彻按捺住心中的情绪,风轻云淡道:“让他进来。”
片刻之后,丞相长史跪拜,“小吏叩见陛下!小吏奉刘丞相之命,特来甘泉宫,向陛下上报太子谋反之事。”
随后,他便绘声绘色地给刘彻讲述太子谋逆之举。
如果此前刘彻还是半信半疑,而丞相长史让他信了七分。
听完丞相长史的话后,刘彻顿了片刻,道:”丞相刘屈氂在做什么?“
丞相长史回禀:”丞相在封锁消息,尽力地控制局面,尚未发兵。“
刘彻闻言,大怒,”他这个丞相是干什么吃的?一点周公的遗风也没有!“
随后,皇帝将苏文唤来:”去,将随朕来甘泉宫的大臣们都召来,一起议事。”
甘泉宫这边酝酿着风暴,而长安城那边也不曾停歇。
第四日,在众人还被一辆辆满载入城的马车吸引时,刘据带领贴身护卫从另一边出城,来到了北军军营南门之外。
站在车上,将护北军使者任安召出,颁予符节,“任将军,能否将军队召集起来?”
任安拜受符节后,回绝道:”殿下,若无陛下旨意,恕难从命!“
随后,他转身就要返回军营。
”将军且慢!孤找将军,并非是让你出兵的。本王只是想向大家讲两句话,别无他求。“
任安狐疑,但也不好拒绝,于是召集军队,与太子隔着南门相望。
刘据下车后,面对众人,高声道:”士兵们,同袍们!公孙敬声挪用北军军饷,其无耻之行径令人发指。如今,其人虽然已伏诛,但我作为太子亦有不查之过。今天,我向大家赔罪了。“
说罢,刘据隆重地鞠躬谢罪。
刘据也不管任安是什么态度,自顾自地走入军营,来到诸军面前,和大伙嘘寒问暖,拉起了家常。
任安作为中立派,自是不为所动,可军中将士们多数颇为动容。
他们有些追随过卫霍二人,更多人是曾听闻甚至见过太子对军人及其家属优待的。
大约一个时辰后,刘据方才和众人依依不舍地道别。
出了军营,回头看了看任安,他暗忖道:任安,对不住喽!
当晚,刘据这边正紧张地准备着,而丞相刘屈氂逃出长安城后,竟然也先去了北军。
一天内,两波人来访,让任安更加坚定了作为中立派的立场。
刘屈氂碰壁,只得灰溜溜地逃往甘泉宫,与携诏书而来的王弼等人正巧碰上。
在刘屈氂的坚持下,众人一起重返甘泉宫。
此时,已经是江充被杀后的第五日。
寅时,甘泉宫内,被刘屈氂惊扰的皇帝面沉如水,冷然道:”刘屈氂,你做不了周公,连个周亚夫都不如吗?“
刘屈氂硬着头皮说:”陛下,非是臣无能,可眼下这时局,仅凭诏书很难服众。那护北军任安就表示,若非陛下亲临,他断无可能轻易出兵。“
刘彻暗自吃惊,默默给任安头上记下一笔,而后冷然道:”那就携诏书,征召胡兵和三辅县兵,朕亦明日现身,以壮军威。“
”喏~“刘屈氂领命道。
然而,众人还未来得及散去,门外传来了高呼声:”陛下,陛下~我要见陛下。“
刘彻再也忍不住了,怒喝道:”谁人在外喧哗?“
”回陛下,是方士秦宇。“
在苏文眼里,这是自己人,他顿了顿,补充道:”太子素来痛恨方士与陛下亲近,秦仙师能活着到这里,想来也是不容易。“
而后,他一声长叹,”唉~“
刘彻闻言,顿时火气全消,平静地道:“召秦仙师来见朕。”
片刻之后,秦宇跪拜在皇帝面前,虽然风尘仆仆,但依旧是鹤发童颜,一派仙风道骨。
对比苏文、刘屈氂等人的狼狈,刘彻暗想道:不愧是修长生的。
随后,他开口道:“仙师来甘泉宫所为何事?”
”陛下,数月前,小人连日入梦,屡得蓬莱仙人指点,采日月之精华,终于炼成此丹,特来进献。“
说罢,秦宇起身后,从怀里掏出一个小葫芦,双手捧着。
刘彻闻言,大喜,“呈上来。”
稍时,他从苏文手里拿过仙葫,打开葫盖,凑到鼻前一闻,顿时神清气爽,疲态全无,不由地赞叹:”宝丹啊!“
示意苏文将其收纳,而后,皇帝饶有兴致地追问:”仙师当真梦到仙人?可得到什么指点?“
”回陛下,仙人并未言语,不过,在其指引下,炼丹所需的一味药,最终从皇太子那里获得。“
秦宇此话出口,却换来了一阵沉默,在场所有人都屏息凝视,大气都不敢出。
对于自己求仙问道,追求长生,卫皇后向来避而远之,而太子也曾几次劝阻。
若不是秦宇是通过江充引荐才见到刘彻的,那可就耐人寻味了。
思量片刻后,刘彻微笑道:“秦仙师此番炼丹,劳苦功高,朕要重重赏你。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
秦仙师闻言,立刻跪伏在地,“陛下!承蒙天恩,草民有幸侍奉陛下。如今,受仙人感召,也该离去。求陛下恩准!”
对于这话,刘彻当然明白其真实意图。
只是,这秦仙师向来专心为自己炼丹,从不涉政。
此时,刘彻也没了探讨长生之道的雅兴,直接问道:”秦仙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你萌生去意?“
“草民在出关前的几日内,屡屡梦中相遇仙人,得四句谶(chen)语相赠:天子杀太子,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袱回家转,依旧做长工。”
“仙人所言,草民愚钝,未解其意。然而,出关后,长安城内竟然流传着一首童谣:”天子杀太子,江山打不通。城郭仓廪空,何处栖吾身。“
”想来是草民与陛下仙缘已尽,故求陛下开恩,放我离去。“
秦仙师情真意切地道。
这番话,让刘彻脸色骤变,先是一抹疑惑,随后勃然大怒,”放肆!“
见此状,秦仙师磕头如捣蒜,不断谢罪,”触怒龙颜,草民有罪!草民该死...”
“来人!”刘彻愤怒地呼喊道。
殿内外的内侍、郎官和刘屈氂等人都齐刷刷地跪在皇帝面前。
”绣衣使者,无论内外,去给朕查,长安城内是否有童谣在流传?源自何人?“
”诺~“
几名使者领命后,即刻起身,奔赴长安。
”派人去通知霍光,金日磾,朕要即刻启程回京。“
”诺~“
贴身内侍领命,刚要起身,却接到新的口谕。
”等等~去,把霍光,金日磾给朕叫来。“
此时,刘彻虽已压制住怒气,但依旧龙相尽显,无比威严。
然后,他才风轻云淡地对秦宇说:”秦仙师平身吧,方才可不是针对你的。“
不到一炷香时间,霍光、金日磾二人被叫到殿内。
”霍光、金日磾,你二人亲率羽林卫,即刻持诏书返京,召太子前来见朕。另外,将长安城发生的一切回来汇报于朕。“
”喏~“
二人领命后,即刻去办。
当他们抵达长安城时,也被那出殡队伍所震撼。
二人赶忙下马,将跪在城门外的太子、皇后扶起,随后说明来意。
于是,在霍光、金日磾等人护卫下,刘据乘车于傍晚时分来到了甘泉宫。
他刚进殿,就迎来了刘彻劈头盖脸地质问;”太子何故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