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武帝!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章 皇长子刘进

最新网址:m.biquw.cc

刘据捕捉到了这个极其微妙、甚至有些“逾矩”的称呼。

在正式场合,李素凝作为妃嫔,应尊称史姝为“皇后殿下”或“娘娘”,私下里也极少如此亲昵地称呼“姐姐”。

此刻在御前家宴上,当着太后和众人的面,她用了这个带着明显亲近和尊崇意味的称呼。

刘据脸上的笑意加深了,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带着赞许和欣慰的笑容。

他深深地看了李素凝一眼,那眼神中蕴含的意味复杂难明,但那份“欣慰”却是清晰可见的。

他没有再追问,也没有评论,只是微微颔首,随即将目光便移开,温和地投向了下首的皇子公主们。

殿内那瞬间紧绷的气氛,似乎随着刘据目光的转移而悄然松弛下来,重新被温馨所取代。

丝竹声、欢笑声再次成为主调。

看着膝下环绕的儿女,刘据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却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酸涩。

他与皇后史姝共育有三子一女。

皇长子刘进,如今已二十五岁,娶妻王翁须,并育有皇孙刘病已,小家伙今年都七岁了。

二皇子刘恪,二十一岁,去年刚行过象征成人的冠礼,府中虽有侍妾,但正妃之位还空悬着。

三皇子刘麟和公主刘玉是一对双胞胎,才十六岁,脸上犹带着未脱的稚气,正是无忧无虑的年纪。

目光最终落在长子刘进身上,刘据心中那份愧疚感尤为深重。

当年巫蛊之祸骤起,刘进大婚还不足半年,便受自己牵连,锒铛入狱。

不仅错过了行冠礼的最佳年华,连小皇孙刘病已,都是在阴暗潮湿的牢狱中呱呱坠地的。

这份亏欠,始终是刘据心头的一根刺。

“进儿,”刘据的声音放得温和了些,带着父亲特有的关切,目光落在长子身上,“最近在忙些什么?”

刘进正襟危坐,闻言立刻恭敬地微微前倾身体,神态自然而放松:“回父亲,孩儿近来主要在读书。”

“父亲”吗?

这个称呼让刘据微微一怔,紧接着,一丝更真切、更温暖的笑意在他眼底漾开。

不同于其他皇子在正式场合或人前会称“父皇”,刘进从小到大,无论人前人后,私下里总是这样称呼他——“父亲”。

这份仿佛寻常人家的亲昵,在森严的宫闱之中显得格外珍贵,也从未改变过。

它像一根无形的线,连接着那段最艰难岁月里的父子相依。

刘据的兴致被勾了起来,饶有兴致地追问:“哦?在看什么书?”

“回父亲,”刘进答道,语气带着一丝对学问的认真,“在看您十几年前主持修订的《管子》。”

“《管子》?”刘据眼中掠过一丝赞许的光芒,点了点头,“好!这书选得极好!书中精要在于‘轻重’之术,讲如何权衡利弊、调控万物,最终实现富国强兵。

其中的道理深邃精妙,时至今日,仍有极大的借鉴价值。你能选读此书,并肯用心钻研,很好,非常好!”

话语里满是身为父亲和君王的肯定与鼓励。

话题自然而然地从学问转向了家庭。

刘据的目光转向安静坐在刘进身旁的儿媳王翁须。

她气质娴雅,举止得体。

刘据的语气更加温和:“翁须,最近可好?身子可还安泰?”

王翁须连忙欠身行礼,声音温婉如初:“劳父皇挂心,儿媳一切都好,谢父皇关怀。”

她顿了顿,目光飞快地、带着一丝犹豫地扫过身旁的丈夫刘进,又看了看依偎在自己腿边、正睁着乌溜溜大眼睛好奇张望的儿子刘病已,欲言又止,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刘据将她的神色尽收眼底,心中了然,面上却带着鼓励的笑容,温声道:

“今日是元日家宴,一家人欢聚一堂,不必拘泥于那些繁文缛节。有什么话,但说无妨,畅所欲言便是,朕听着呢。”

得到皇帝的鼓励,王翁须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声音虽轻却清晰地说道:

“父皇,只是这两年来,大皇子他每隔一段时日,总要悄悄出宫去外面一趟。有时...有时病已这孩子也跟着......”

她说着,忍不住抬手轻轻抚了抚儿子柔软的发顶。

刘病已感受到母亲的触碰,立刻笑嘻嘻地扭着小身子,更紧地往娘亲温暖的怀里钻去,一派天真烂漫。

“他们父子俩一去便是好几日,回来...回来也未曾与儿媳细说,究竟去往何处,所为何事......”

她的语气里带着委屈、不解,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翁须!”

刘进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低声呵斥了一句,带着明显的不悦和窘迫,眼神警告地瞪了妻子一眼。

而小刘病已似乎完全没感受到大人间的暗流,只是觉得娘亲的怀抱温暖,在怀里蹭了蹭,笑得天真无邪。

殿内瞬间安静了几分。

太后、皇后以及其他人的目光,都若有若无地投向了这边。

刘据脸上的温和笑意并未消失,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审视的光芒却重新凝聚,带着无形的压力,沉沉地落在了刘进身上。

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儿子,等待一个解释。

在这份沉静而充满压迫感的注视下,刘进收敛了脸上的不悦,神情恢复了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坦然。

他迎着父亲的目光,拱手回道:“父亲容禀,孩儿听闻父亲当年曾前往‘功烈之乡’体察民情,获益匪浅。”

“孩儿心中仰慕,亦生好奇,”

刘进继续道,语气显得诚恳,“便乔装改扮,前往那些地方游历探访。

后来觉得简上得来终觉浅,便一边读书,一边就近在京畿周边的乡野里巷中游学,想亲身看看民生百态,增长些实在的见闻。至于病已,”

他无奈地看了一眼赖在母亲怀里的儿子,语气带上了点父亲的宠溺,“这孩子年纪虽小,却活泼好动,好奇心重。

他总缠着孩儿,软磨硬泡,孩儿一时心软,想着带他出去走走,长长见识也好,便带上了他。

并非有意隐瞒翁须,只是觉得...只是些寻常游历,不值一提,免得她在家中徒增挂念。”

刘据静静地听着,原本审视的目光渐渐被一种深沉的赞许和一丝难以言喻的羡慕所取代。

他缓缓点头,声音低沉而带着感慨:“合该如此!进儿,你做得好!体察民情,知行合一,这才是正道。

朕像你这般年纪时,困于深宫,诸多束缚,可没有你这般自在游历的机会啊。”

随即,他眼中闪过一抹追忆之色,话锋一转,带着几分温情道:“自朕上次离开功烈之乡,算来已近三载了。

那里的父老乡亲淳朴热忱,朕心中时常挂念,不知他们如今过得可好?不如这样,”

刘据看向刘进,眼神带着询问,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待过些时日,诸事安排妥当,进儿你便陪朕走一趟,我们父子二人,一同去拜访拜访那些故人,如何?”

刘进闻言,没有丝毫犹豫,眼中反而亮起欣然的光芒。

他立刻拱手,声音清朗而坚定:“父亲心系黎庶,有此亲民之意,孩儿感佩于心!自当随行左右,聆听父教,体察民情!”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