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成都保卫战四
第42章 成都保卫战四
“陈昭!”
嗯?怎么会是我?陈昭感觉西川的全部官员都看向了自己,可我和吴行鲁并不认识啊,难道我的竹筒手榴弹被发现了?
卢耽同样露出好奇,吴行鲁是他用来制衡郭琪的暗棋,从未让人知道过,他又是什么时候和陈昭有了联络?
不过自己刚刚才对吴行鲁委以重任,如果在这公开场合拒绝他的请求,定会打击他的积极性,甚至连原因都不该多问。
准了,随着卢耽一声令下,陈昭莫名其妙地就划归吴行鲁麾下,协助他共修守备,好在东仓有苏子凌和梁重在,陈昭的事务本就不多。
吴行鲁、杨庆复、宋问之和陈昭一同来到了卢耽位于正衙偏厅的衙署,卢耽脱下他象征着从二品大员的紫袍官服,饶有兴致地看着吴行鲁和陈昭。
陈昭被卢耽看得发毛,他本就不知道吴行鲁为何要点自己的将,看这样子,事先肯定没和卢耽通过气。
他不由得向吴行鲁撇过去,但见吴行鲁丝毫没有解释的意思,只能硬着头皮问道:
“不知吴刺史为何点我的将,我只是一个文官,不知军事,恐怕于刺史无甚助力啊。”
吴行鲁扭头看向陈昭,带着莫名的神色,随手掏出一本书籍,“这本作训之法可是明远你所著?”
啊?原来是这个,陈昭松了一口气,卢耽也露出了然之色。
王昼麾下的成都守军是什么战力,大家都清楚,可在陈昭手下不过月余,就脱胎换骨,面对三百群蛮,居然打出十换三百的逆天战绩。
当初梁重返回成都报信时,卢耽就将这本作训之法要了过来,并让吴行鲁、李镶等武将参阅。
“节帅,嘉州已经失守,南诏军先锋十日内便可抵达成都,等其大军齐至,打造器械,全面攻城,定然不会超过一个月,如今成都粮草齐备,物资充足,唯一缺的就是兵员。短短一个月内,招募新兵,形成战力,传统练兵之法几无可能。”
此次战事主要目标,就是保住成都城不失,不需要太强的军事素养,只需要令行禁止便可。
陈昭的作训之法,首先强化的就是军纪,其次便是激发士气,本就是据城而守,军纪和士气同等重要,熟知兵事的吴行鲁看到此作训之法后,惊骇莫名。
当知道作者居然只是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时,不由感慨英雄出少年。
腊月初十,南边的噩耗再次传来,自嘉州失守后,窦滂收敛残兵在大渡河与南诏军对峙,南诏军以清平官假意求和,实则趁着窦滂麻痹强行攻打,窦滂惊惧之下,单骑逃走。
吴行鲁看着前方的线报,冷哼一声,作为从基层,一路血雨腥风砍杀上来的武将,吴行鲁最是鄙视这种弃军而逃的将领。
嘉州沦陷了,但定边军主力还在,还有梯次牵制的可能,如今主帅都已经逃了,军心溃散,大军必败,就是不知道有多少士兵能在南诏军衔尾掩杀下活下来。
对于行军作战,陈昭并不算了解,但是与之前嘉州失守不同,此次南诏击溃窦滂的战果,并不只是在战场上取得的。
他们拿捏住窦滂迫切想稳住局势的心里,派遣官员主动谈判,即便窦滂知道这是一个骗局,也会抓住这渺茫的希望,再在谈判过程中直接攻击将其希望破灭。
可能连南诏自己都没想到,窦滂的心里居然这么脆弱,被吓得抛下大军逃了。
接下来几日,成都城外已经可以看到从南边逃难而来的百姓,南边的消息也多了起来,黎州、雅州相继失守,溃散的唐军打开邛州府库,哄抢而逃,邛州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
窦滂逃走后,好在安在荣和苗全绪趁夜袭扰蛮军,让大军能够安全撤退,保留了一部分有生力量。
自从陈昭被吴行鲁掉了过去后,就被任命为新军训练使,只是个临时差遣,主要负责新军的作训,训练的场地被陈昭放在了东仓。
“队正,杨刺史已经在校场和营房转悠半天了,他是在找什么东西吗?”
新兵的招募还没有完成,陈昭便在东仓的衙署中待着,
提问的是孬兵,自从梁重和钱由担任队副后,陈昭身边少了一个亲随,就把孬兵调过来了。
孬兵在训练和作战中,实力比不上其他人,所以得了孬兵的称号,但是在读书识字上天份就高处许多,这要是陈昭唤他当亲随的原因。
杨庆复根本没有把陈昭放在眼里,这次来东仓后,便直奔校场,直接对陈昭这个地主视而不见。
没事,让他慢慢转悠,陈昭自然知道杨庆复在找什么,对杨庆复的无视也没有放在心上,当然也不会舔着脸凑上去,就当做没看到。
杨庆复可没有见识过陈昭的作训之法,只是从吴行鲁、李镶口中听说,心中定然存着怀疑。
并不是要挑陈昭的刺儿,而是吴行鲁居中指挥,杨庆复可是要亲自带这群新兵作战的,若是没有形成战斗力,可是要轮到他杨庆复倒霉。
听到门外武将特有的铿锵步伐,陈昭嘴角一扯,站起身整理了下官服,果不其然,下一秒,就听到了杨庆复爽朗的笑声。
没有盛气凌人,也没有上官的架子,杨庆复上来就拉着陈昭的手套近乎,“明远啊,想不到在成都还能看到我泸州杨氏的麒麟子,算算辈分,你喊我一声舅舅也不过分啊,见到舅舅还要行礼,那也真的是见外了啊!”
陈昭目瞪口呆,这杨庆复堂堂刺史,怎么还和基层武将一般如此混不吝,陈昭碰到的上一个如此混不吝的还是王昼那家伙。
自己的母亲虽然是出身泸州杨氏,可那也是隔了几代的旁支啊,和杨庆复这样的嫡系虽是同族,但也没那么亲了。
可这杨庆复,上来就占自己便宜,当上了自己的便宜舅舅。
陈昭满脑门黑线,:“算上辈分,在下称呼杨刺史一声舅舅倒也恰如其分,不过在这里还是称呼职务罢,等南诏之围解了,我再唤舅舅到家中吃酒。”
“杨刺史来找下官可是那新兵招募好了?”陈昭明知故问,三千兵员,哪有两天就全都招募完成的,杨庆复这般拉关系,看来定然是对东仓守军的表现极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