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对付文官的办法
第41章 对付文官的办法
本来以他们的能力,想要干预一下还是轻轻松松的,可现在这件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还有很多人准备给他们泼脏水,刑部和都察院、大理寺都不可能在这种时候帮他们拖延时间。
“陛下,此事不好处理啊。”
沉默了片刻后,刘健才开口说道:“这件事已经闹得满城风雨,若是强行压下去,恐怕难以服众。”
“刘爱卿,这件事是你们搞出来的,你们自己解决吧。”
闻言,朱厚照淡淡道:“若是你们实在搞不定,那朕就让刘瑾他们去解决。”
“陛下放心,臣等必定解决此事。”
听到朱厚照的话,刘健三人连忙应道,要是让刘瑾去解决,那肯定要死不少人,毕竟刘瑾不比他们,刘瑾做事可没有那么多讲究。
更重要的是,一旦让刘瑾来的话,那么刘瑾就很有可能会借机发展自己在朝堂上的势力,到时候更麻烦。
朱厚照不耐烦地摆了摆手道:“下去吧。”
“臣等告退。”
看到朱厚照脸上的不耐烦,刘健三人连忙行礼道,然后缓缓退了下去。
看着刘健三人离去的身影,朱厚照眼睛微眯,经过这几个月的了解,他也彻底了解了朝廷的运作规则,文官集团的权力虽然很大,连勋贵们该有的兵权都被文官们夺走了。
不过文官集团也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那就是群龙无首,按照文官集团的正常权力布局,是内阁和六部尚书、都察院共同执掌所有权力,虽说内阁和兵部、户部、吏部这三部尚书的权力会更大一些,不过总归是平等的。
但文官集团也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容易抱团,一旦有外部势力想要分走他们的权力,这些文官便会自动抱团,共同对抗敌人。
无论是刘瑾,还是后面的魏忠贤,都是因为想要夺取文官集团的权力,才会引来文官集团的集体反击,现在他想要改变这个局面,那就绝对不能跟历史上的朱厚照一样,推刘瑾他们去跟文官打擂台。
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因为文官最根本的倚仗是治理权,无论哪个皇帝上台都需要文官去治理天下,而想要文官去治理天下,那就需要放权给文官。
朱元璋明明已经废除了丞相,可宣宗不还是将内阁这个权力更大的怪胎搞了出来,所以想要彻底限制文官的权力是不可能的,除非他能够搞出另外一套治理体系。
不过这样一来又会陷入另一个死局,那就是这个新的治理体系要不要放权,放了权,那这个新的治理体系和文官集团有什么区别。
至于搞两党分治,那结局只会更惨,因为两党分治和明末党争其实没有任何区别,在国家势力扩张的时候,大家都有足够的利益可分,那自然是相安无事。
可人性都是贪婪的,有了一就想要二,一旦到了国力衰弱,无法继续扩张的时候,那为了利益,绝对连狗脑子都给打出来,等到那时候,就不是皇帝落水了,而是直接成为唐末藩镇了。
所以想要改变这个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将一部分官员拉到他的阵营中,也不需要很多,只需要将言官和兵部、户部的一部分官员拉入他的阵营,彻底控制住兵权,那么文官们就是斗到头破血流也不会伤到他一根汗毛。
至于派宦官跟文官斗,那是最愚蠢的,因为文官内部本来不团结,结果你非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共同的敌人,那么文官不斗你斗谁。
宦官最正确的用法是用来拉偏架和背锅的,而不是用来正面跟文官斗的,就像现在这样,他躺平了,刘瑾他们不动了,那文官们就该起内讧了。
毕竟文官们没有领头人,内阁和六部尚书、都察院都是平起平坐的,谁会愿意认别人当老大,可要是有了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内阁当老大了。
…
时间一天天过去,眨眼间,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因为张鹤龄兄弟的事情,整个朝堂都弥漫着一股火药味,为了张鹤龄兄弟,张氏再次停了司礼监的批红,而朱厚照则是美美地隐身在幕后。
………
内阁。
刘健和李东阳、谢迁三人神色阴沉地坐在一起,眼神中的疲惫显示了三人最近的日子并不好过。
“刘兄,要不我们处置了张鹤龄兄弟?”
看着面前弹劾他们的奏本,李东阳声音里满是疲惫。
处置?
闻言,刘健无奈地摇了摇头,三司会审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可是他们却批不了,因为张氏正攥着司礼监的批红之权,张氏不批的话,他们内阁批了也没用。
可关键是整个朝堂的人盯着他们,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逼着朱厚照和张氏低头,让他们杀了张鹤龄兄弟。
但逼朱厚照低头哪有这么容易,就算他们真的杀了张鹤龄兄弟,那以后朱厚照找他们的麻烦,谁来帮他们抵挡?
现在的朱厚照可没有参与朝政,同时还约束了刘瑾他们,可以说是百官眼中最合格的皇帝了,如果朱厚照找他们的麻烦,其他官员可不会帮他们对抗朱厚照,毕竟谁也不想朱厚照再次支持刘瑾他们出来夺权。
可不处置张鹤龄兄弟的话,接下来弹劾他们的人只会越来越多,然后他们的名声就会臭大街,连现在这个位置都待不下去。
“李兄,这件事情不好办啊。”
脾气最火爆的谢迁也摇了摇头道,这件事情最根本的原因在张氏,张氏不松口的话,他们就奈何不了张鹤龄兄弟,只能替张氏背下这口黑锅。
“陛下那边怎么说?”
沉默了片刻后,李东阳再次开口,现在司礼监停了批红,内阁已经无法处理朝政,继续下去的话,整个朝廷都会出大问题。
“陛下说了,司礼监那边他可以下旨恢复批红,但张鹤龄兄弟的事情只能由我们自己来。”
刘健摇了摇头道:“陛下已经够仁至义尽了,再逼陛下的话,那实在是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