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脑袋被驴踢了的朱允炆
第14章 脑袋被驴踢了的朱允炆
朱元璋的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阵刺骨的心寒。
别人救了你,救了你满城的百姓,你不思感恩戴德,不说给立个生祠,日夜供奉也就算了。
你居然还派人,想去监视他?!
你这脑子,是被驴给踢了吧!
你九叔要是真想抢你的皇位,早在皇宫里,就连你一块儿给宰了!
还用得着等到现在?
并且,你派出这么多人去监视他,你就不怕,你那个神仙九叔,会察觉到?
你就不怕,会因此彻底激怒他吗?
十足的蠢货一个!
朱元璋看着软榻上,睡得正香的朱允炆,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你派出去的锦衣卫,自然是没有找到朱檤的半点踪迹。而你也从蓝玉叛乱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但你总觉得,朝堂上的那些文武大臣,在看你的时候,眼神里,总是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鄙夷。】
【你心中的怒火,无处发泄。所以,你迫切地,想要重新树立起自己作为皇帝的绝对威望。】
【于是,你听从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这三位心腹大臣的意见,开始了——削藩!】
朱元璋:(☉_☉)
不是?
又削?!
这傻小子,是削上瘾了吗?!
上次,他削蓝玉那帮淮西勋贵的兵权,朱元璋也就不说什么了。
虽然最后搞得一败涂地,差点亡国,但好歹,他能理解孙子的出发点。
可这一次,他居然把屠刀,砍向了自家的亲叔叔们!
他不止一次地跟这小子说过,朱家的子孙,绝对不可同室操戈,自相残杀!
这蠢货,转过头,就把咱的话,当成了耳旁风?!
并且,那些镇守边疆的藩王,可都是他朱元璋,亲自定下的,为大明镇守国门,抵御外族,清除叛乱的屏障!
这一削,藩王们必然会心生不满,奋起反抗。
北方的异族,也必然会趁虚而入。
这么简单的道理,这蠢货,就不会想一想吗?
就这么听信那几个酸儒外人的话?
【没过多久,周王朱橚,便被你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废为了庶人,全家被流放到了鸟不拉屎的滇南蒙化。】
【之后,齐王、湘王、代王,三位亲王,也相继被削。或废为庶人,或举家自焚,或被软禁于京城,下场凄惨。】
【其中,你的四叔,燕王朱棣,更是被你逼得,在王府之中,学狗叫,进猪圈,与猪同吃同睡,你才暂时放过了他。】
看着画面中,自己的儿子们,一个个所遭受的奇耻大辱,朱元璋额头上的青筋,如同虬龙一般,根根爆起!
他的心中,更是悲愤难鸣!
“这个小王八蛋!这可都是他的亲叔叔啊!”
他算是彻底看明白了!
他这个好圣孙朱允炆,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畜牲!
而且,还蠢得可怕!!
【一时的胜利,让你觉得,各地的藩王,也不过如此。就在你磨刀霍霍,打算对实力最强的秦王朱樉动手的时候,朱樉,直接在封地,打着“大明正统”的名义,起兵造反了!】
【你听到他,居然敢说自己才是正统,又想到了之前,蓝玉杀入皇宫,逼你禅位的事情。你将所有的怨气与怒火,都怪罪到了这些藩王的身上!】
【你固执地认为,是他们当初故意救驾不及时,才导致你当众出了那么大的丑!现在,他们又敢说自己是正统,这就坐实了,他们,也想抢你的皇位!】
【你又一次,派出了你的心腹大将,李景隆,率领大军出战。】
【对于李景隆,你有着一种近乎盲目的信任。你认为,他之前的失败,只是因为准备得太过仓促,以及对手,是以蓝玉为首的淮西勋贵集团,实力太强的缘故。】
【李景隆,与秦王朱樉的大军,开始了交锋。但没过多久,李景隆的大军,就再次显露出了颓势。】
【你感觉这一幕,似曾相识。恐惧,又一次涌上了你的心头。】
【就在你以为,自己又要被杀进皇宫,准备收拾细软,再次逃难的时候,锦衣卫来报——秦王朱樉,因其性格太过残暴,在军中滥杀无辜,导致众叛亲离,最终,被他身边的一名贴身侍女,在侍寝之时,用剪刀刺杀。】
看着自己的二儿子,就这么窝囊地死了,朱元璋也是无奈地叹了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落寞。
对于这个儿子的性格,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残暴,嗜杀,在封地没少干坏事。
他也曾苦口婆心地劝过,甚至下旨重重地罚过,但都改变不了他。
如今这个结局,也算是,咎由自取了。
【你觉得,是天命在身,每次危急关头,都会有人出手相助。于是,你又变得嚣张了起来。】
【就在你打算,派兵清剿秦王手下那些群龙无首的叛军时,你的四叔,燕王朱棣,直接在北平,打着“奉天靖难,清君侧”的名义,也起兵造反了!】
【而你,则是又一次,派出了你最信任的大将——李景隆。】
看到这里,朱元璋已经是彻底无语了。
这个朱允炆,真的是蠢得,无可救药!
猪都知道,一条道走到黑,是会撞墙的。
他还非得一条道走到黑?
还选李景隆?
这不是明摆着,给对面的朱棣,送人头,送装备,送经验吗?
难道换个人当主帅,他朱允炆,就会当场暴毙啊?!
这李景隆的战绩,都清清楚楚地摆在脸上了,场场大败,次次拉胯。
也不知道,他身上,究竟是哪一点,吸引了这个蠢货孙子。
而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朱元璋所料。
画面中,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大义名号,士气比天高。
他还迅速地接手了秦王朱樉手下的残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
最终,在兵临应天城下之时,那个被朱允炆寄予厚望的“大将军”李景隆,更是亲自打开了城门,跪地投降。
而朱允炆,则是在几个忠心太监的帮助下,剃光了头发,伪装成了和尚,从皇宫的地道里,狼狈地逃了出去。
他要去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