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明重新伟大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 丁忧的李东阳

最新网址:m.biquw.cc

刘健被内侍请出去了。

直到迈出殿门的那一刻,他都还有些发懵。

深秋的寒风微凉,吹在身上,顿时让刘健清醒了几分。

他只是有些古板,却不是傻子,自然能够看得出来,皇帝这是因为他的谏言而感到不悦,所以将他‘请’了出来。

看着背后重新关上的乾清宫殿门,刘健的眉头缓缓拧成了一个川字。

与此同时,大殿当中,朱祐樘的目光落在同样有些愣神的二人身上,笑道。

“二位先生不必拘谨,坐。”

神色和煦,便如刚才什么都没发生一般。

此时,谢迁踌躇片刻,刚想说什么,一旁的李东阳便道。

“谢陛下。”

说罢,他没有犹豫,侧着半边屁股,小心的在墩子上虚坐下来。

见状,谢迁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同样坐下。

随即,未等二人开口,朱祐樘便又道。

“李先生仍在孝期,此时受召进宫议事,实在是辛苦了。”

把持了弘治一朝十四年的三阁老,除了刚刚被打发出去的刘健之外,剩下的李东阳和谢迁,此时都还算不得重臣行列。

尤其是前者,因其父李淳在去年十二月病故,现在仍在丁忧守制期间。

若非是这对父子早有准备,生前身后都在京城居住安葬,指不定李东阳现在早就该回湖广老家去了。

但即便如此,严格意义上来说,李东阳现在也并无实质性的官职,不能正式的参与朝政。

当然,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

就算不谈大明还有夺情起复的规制,单说是作为东宫旧臣,李东阳哪怕是丁忧了,也能时常出入宫禁,在朱祐樘身边充作侍从之臣,以备咨询。

不过,这种私下召见奏对,也不是第一回了,尤其是在这个当口,刘健刚刚因为进谏而被‘请’了出去,皇帝立刻就提起了丁忧之事,顿时让李东阳眼皮一跳。

“陛下言重了,臣虽在丁忧期间,却仍是陛下臣子,为陛下尽忠分忧,乃是分内之事,不敢言辛劳。”

后世对于弘治朝三阁老的评价,有一句名言。

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

其意为三人当中,李东阳最擅谋略,刘健最为果敢,至于谢迁,则以善于论辩著称。

因此,看到李东阳这样的表现,朱祐樘便知道,这位李先生,肯定已经察觉到不对劲儿了。

反倒是谢迁,还没回过味来,坐在原处有些纠结,似乎还在想刚刚的事。

好似是寒暄了一句,朱祐樘没再多说,将手边的奏章让人送了过去,道。

“二位先生都跟随朕多年,如今朕新登大位,有些繁难,想问问二位先生的看法。”

这话一出,一旁的谢迁顿时更有些忍不住了。

要知道,就在刚刚,朱祐樘将刘健请出去的时候,可还说召见他们‘没什么要紧的事’。

虽然他们都知道这是假话,但是,陛下就这么半点掩饰的意思都没有,未免也太过分了。

然而,就当他下定决心,要开口劝谏的时候,一旁的李东阳,却又抢在他前面一步道。

“陛下言重了,身为臣子,能为陛下分忧出力,乃是臣等们的本分。”

一句臣等,捎带手又将谢迁装了进去。

而且,李东阳话说的漂亮,让谢迁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点头附和。

于是,朱祐樘轻轻点了点头,很快便让人将刚刚的那几份奏章递了过去。

李东阳和谢迁都是东宫旧臣,所以,对于这种辅助处理事务的活儿并不陌生。

没过片刻,他们就将这些奏章翻阅完毕,脸色变得有些古怪。

“陛下,传奉官贻害朝堂多年,靡耗国库,恣意妄为,令百官怨声载道,朝廷上下动荡不安,今陛下登极,自当澄清玉宇,让朝堂百官重归正道,臣不知陛下有何犹疑?”

这一回,总算是让谢迁抢到了话柄。

只见他站起身来,肃然一拜,语气凛然道。

应该说,谢迁的这番话,代表了现下朝堂上的普遍认知。

毕竟,对于这些正途出身的官员来说,传奉官的出现,无疑是将他们过去几十年的努力,都踩在了脚底下。

以往成化帝还在的时候,权威深重,一意孤行,让他们无可奈何。

现在新帝登基,立足未稳,再加上朱祐樘在东宫时,就以柔弱纳谏的形象示人,这个时候不趁机罢黜传奉官,又待何时呢?

谢迁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语气当中甚至隐隐带上了一丝质问。

这让朱祐樘微微眯了眯眼。

不过,他倒是也没怎么生气,毕竟,以前的他,的确是这副性子,没什么主见,事事都听这些东宫师傅们的意见。

谢迁等人不是跋扈的性格,但是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些强势,也并非是不可理解的事。

当然,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

那个仁善又没有主见的朱祐樘,已经是过去式了……

看着对面脸色不悦的谢迁,朱祐樘抿了抿唇,没有回答他的质疑,而是轻描淡写的将目光落在李东阳的身上,继续问道。

“李先生觉得呢?”

李东阳此时也有些拿捏不准,眼前的这位新帝到底是什么态度。

要知道,不管是按照他在东宫侍读多年的经验,还是按照朝堂上的舆论情理而言,传奉官这件事,都应该没有什么讨论的余地才对。

但问题是,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皇帝显然也就不会,特意将他们私下召见过来了。

所以,摆在李东阳面前的问题是。

新帝到底是不想罢免传奉官,还是因为什么特殊的缘故,有些迟疑不定。

和刚刚被请出去的刘健,乃至是现在还在殿中的谢迁相较,李东阳此时在朝堂上的处境,其实是最特殊的。

论资历,他和刘健相差甚远,而论能起到的作用,他尚在丁忧期间,更不能直接参与朝政。

甚至于,如果没有皇帝的特殊召见,李东阳连迈进这座皇城的资格都没有。

种种原因之下,使得李东阳在三人当中,对于朱祐樘这个皇帝的态度,是最为关注的。

为了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权力大洗牌当中,不被排斥在一旁,李东阳自然是要小心再小心。

但问题就是,从进殿之后发生的事来看,新帝和登基之前的行事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让李东阳有些迟疑不定。

刚刚他之所以让谢迁先开口,也是存了试探一下的用意。

可没曾想,新帝依旧没有表露出半点自己的倾向,反而直接问起了他的看法,这让李东阳有些踌躇。

不过,他到底是再机敏筹谋之辈,短暂思索之后,很快便道。

“回陛下,臣以为传奉官不经吏部铨选,鱼龙混杂,妨碍朝廷典制,又损先帝圣明,的确应当罢黜。”

“不过,所谓事缓则圆,如今朝廷上下,六部诸司,文武官员当中,传奉官数量众多,即便是要罢黜,也需审慎清楚,不可操之过急……”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