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明重新伟大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章 三板斧

最新网址:m.biquw.cc

数日之后,文华殿中。

朱祐樘坐在御座上,仍旧穿着孝服,正襟危坐。

在他的面前,则是几个白胡子老头。

“臣华盖殿大学士万安……”

“臣谨身殿学士刘吉……”

“臣翰林院学士参预机务尹直……”

“拜见陛下!”

依旧是三人组,不过和刘健这帮东宫旧臣不同的是,这次立在殿中的,是真正身处权力中枢的内阁大臣。

朱祐樘的目光在几人身上扫过,心中也有些感慨。

对于这些曾经被他的父亲成化帝重用的大臣,朱祐樘原本其实是很瞧不上的。

尤其是最前头的首辅万安,才能平平,溜须拍马,捧高踩低的手段却是一流。

明明是清流翰林出身,却硬生生能不顾声誉,攀附万贵妃,低三下四的自称是万贵妃的子侄。

除此之外,他侍奉皇帝更是毫无下限,朱祐樘没记错的话,内廷当中,现在应该还留存着万安搜罗来的,进献给成化帝的各种房中秘术。

如果说别的大臣还有可商榷的余地的话,那么,这万安的的确确就是一个妥妥的佞臣。

这样的人,毫无疑问,在朱祐樘登基之后,立刻就遭到了连篇累牍的弹劾……

“诸卿平身。”

清朗的声音从上首传来,让在场三人感到有些意外。

能够侍奉晚年的成化皇帝,别的不说,察言观色的能力,肯定是一等一的。

虽然贵为内阁大臣,但是,这几人心里很清楚,从新皇登基开始,他们的政治生涯也就进入了倒计时。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

这些年来,为了稳固地位,讨好先帝,他们不得不和东宫保持距离。

当然,不保持也没办法。

他们能上位,靠的是成化帝的宠信,这就意味着,他们和成化帝的其他宠臣,都必须打好关系。

而这些人,却偏偏是那些清流词臣的最大敌人。

更让人无奈的是,东宫早已经成了清流的大本营。

所以,哪怕是他们愿意,想要和皇太子打好关系,也基本没有可能。

事实也的确如此。

此前每次和皇太子打交道的时候,他们都能感受到,皇太子明显的疏离和淡漠。

但是这次,似乎有些不一样?

相互对视了一眼,万安率先道。

“多日不见,陛下清简了不少。”

“先帝驾崩,天下举哀,陛下向来以纯孝侍奉先帝,哀痛之心臣等皆知,但如今陛下乃是天子,身系天下,当以保重龙体为要,虽诸事繁多,却不可操劳过甚。”

“否则先帝在天之灵,恐怕也会心下难安。”

这话明显是在试探。

从先帝驾崩到现在,算下来已经有十几天了,作为本该是皇帝最亲近的内阁大臣,他们只被召见了两次,而且,还都是在登基之前。

一次是为了商议登基仪注,另一次则是确定大赦天下的诏书,且都非单独召见,而是有其他的东宫和部院大臣一同。

虽然议事的过程中,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所有人都清楚,这已经是断头饭了。

往后他们在朝政上的话语权,只会越来越低。

事实上也恰是如此,从登基大典到现在,好几天过去了,早朝都已经上了两次,皇帝见了不少的东宫旧臣,甚至连丁忧的李东阳都见了,却唯独没有见他们。

这般态度,已经不能说是冷落,而是带着几分无视了。

可奇怪的是,这次他们进殿,天子的态度却反而比以前要温和许多。

万安的这番话,看似是在关心皇帝的身体,但其实,却是在隐晦的暗示,应当给内阁加加担子。

不得不说,万安虽然谄媚,但也的确是个足够大胆的人。

仅仅是从朱祐樘一个说话语气的变化,他便敢做出这样的试探。

不过,事实也的确证明,他的判断并没有错。

因为很快,朱祐樘就笑着开口,道。

“朕倒是想不这么操劳,可如今正是多事之秋。”

“你们瞧瞧,这一本本的奏章,又是要朕裁撤传奉官,又是要朕严惩李孜省一党,驱逐方士,还有让朕重开经筵,亲贤臣远小人的。”

“朝中大臣如此关心朝政,勤于谏言,朕身为皇帝,岂敢不勤勉?”

一边说着,他还一边抽出放在手边的奏章,在底下众人的眼前晃着,一副既无奈又欣慰的样子。

然而,内阁的这几人,却立刻从中听出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首先是这番话中,点出的都是近期最敏感的几件事。

裁撤传奉官,严惩李孜省一党,重开经筵,三者其实是环环相扣的关系。

首先是传奉官,最初的传奉官其实数量并不多,是先帝提拔重用亲信的一个手段。

但是到了前几年,先帝笃信方士,宠信李孜省,在他的鼓动和举荐下,传奉官开始滥觞,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所以,裁撤这些靠关系上位的传奉官,是最简单,也最站得住脚的倡议。

相较之下,严惩李孜省一党作为第二步,其实是在前者之上的延伸。

李孜省作为方士,并无功名,只是小吏出身,如今官至礼部侍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也算是传奉官的一员。

但是他又和其他人不同,朝中的诸多传奉官,皆是由他举荐。

如果要追究李孜省一党,隐含的意思,就是要进一步扩大追究的范围,将和李孜省关系亲密的朝中大臣一同惩处。

如此一来,可就不局限于传奉官的范畴之内了。

李孜省是从成化十三年开始被先帝赏识,中间虽有起落,但多数时间,都备受宠信。

十年的时间,和他不对付的人,大多早就被旁置远调,能留在朝中的六部九卿,内阁大臣,基本都和李孜省有关系。

别的不说,这殿中的三人,万安和尹直能够上位,都是得了李孜省的帮忙。

至于刘吉,虽然和李孜省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他和尹直却关系很好,时常被朝中视为同党。

其他的尚书侍郎,情况也基本上差不太多。

所以这些奏章,看似是在要求惩处李孜省一党,其实更深层次的含义,是想在朝堂之上来一次大换血。

这也便是第三层的开经筵,亲贤臣,远小人。

传奉官和奸佞都被罢黜了,自然要有人来补上,那么谁来补呢?

自然是贤臣。

谁又是贤臣呢?

自然是饱读诗书,辅佐东宫,日日侍奉经筵讲读的清流词臣们!

这一道道奏章,看似冠冕堂皇,但其实里头的小九九,可多着呢……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