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因果
第6章 因果
人在顺风顺水之际,往往不信命运,坚信“天道酬勤”“我命由我不由天”。
认为所有成功皆是凭借自身聪慧天资、上进心与不懈努力所得的必然结果。
然而,当一个人诸事不顺时,便会心生怀疑:是否存在人力无法改变的因素,左右着自己的人生?
明明自己并未犯错,为何倒霉的总是自己?明明已竭尽全力,结果却为何不尽如人意?
三十至四十岁,是个颇为有趣的阶段。
我们常看到所谓的成功人士在这期间平步青云、意气风发,令人艳羡。
但倘若将时间线拉长,待这些人到了四十、五十乃至六十岁,又有多少能持续成功,守住那份引以为傲的成就呢?
从客观条件看,随着成功,人会愈发自信,阅历渐丰,人脉、财富与经验也不断积累。
如果真是这样那中年危机又是怎么来的呢?
“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就像我从未见过只升不降的波浪,这些皆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在未遇挫折时,会逐渐变得主观,下意识地对自己的所有判断盲目自信。
在他们眼中,“偏执狂”并非贬义词,反倒成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可贵品质。
最终,在偏执主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生活中的南墙,就如同无形的巴掌,一次次将人打疼,直至彻底清醒。
所以说,人生的苦难与挫折并非坏事,“心不苦,则智不开”。
“莫欺少年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些话语我们并不陌生。
“诸行无常”,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中不断变化。
这便是我想表达的:无论是三十岁时的成功或失败,都只是一时的。
成功与失败不过是表象,关键在于能否将生活中承受的苦难转化为智慧,为己所用。
这就是为何人要读书,读的并非学历,而是要持续学习知识,不断提升将生活的一切转为道用的能力。
掌握这项技能,人生困境便能迎刃而解,失败者有望逆风翻盘,成功者亦能再攀高峰。
那么,这究竟是何种技能?
答案便是洞悉因果与福报的真谛。
脾气凌驾于本事之上,失败在所难免;
财富超越德行承载,必然走向败局;
欲望远超自身能力,注定遭遇挫折。
一言以蔽之,德不配位,必有灾祸。
许多人之所以看不懂因果,甚至对其嗤之以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未能将时间维度纳入考量。
世间万物皆由因缘聚合而生,任何事物的得与失,以及一个人阶段性的成功与失败,回首审视,皆能发现其起起落落皆有缘由。
“缘起缘灭缘终尽,花开花落花归尘”。
当一个人真正参透因果,便会油然而生敬畏之心。
做人做事时,会更加专注于“因”,而非一味执着于“果”。
不再仅仅关注那些显而易见的结果与表象,而是用心思索、积极行动,致力于创造那些促成结果的隐形条件。
譬如,一颗种子(因),唯有在阳光、水分、土壤等条件(缘)的共同助力下,方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一株植物。
所以释迦牟尼佛主张的佛教,是绝对的无神论。
缘起性空,空无自性,明心见性。
所有现象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起,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一切皆是因果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