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马三宝,郑和
第2章 马三宝,郑和
吕氏一走,几个留守的太监面面相觑,随后,纷纷告假离开。
他们是东宫太监。
对东宫的权力争夺,清清楚楚。
现在,皇帝朱元璋对朱允炆很是看重,已经表露出扶立为皇长孙的意思。
吕氏这个太子妃,更是手段了得,掌握了东宫内宅的权力。
朱允熥虽然挂着一个嫡次孙的名头,但却无权无势,更不得朱元璋的喜欢,这样一个废物郡王,不可能有翻身的机会。
“人呐,总是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朱允熥低头,看着眼前的食盒,心头一阵感慨。
他现在,要是逆来顺受,就和历史上一样,被软禁一辈子,最后得一个暴卒的下场。
要是想反抗,又找不到可以依靠的人。
难!
难,难!
真TMD难。
“殿下,婢子斗胆,愿当试菜奢员,以贱命保郡王平安?”
就在朱允熥不知该如何走一步时,小宫女周芷若悄悄的推开门,探头探脑的进来。
“嗯,你愿当奢员,不怕饭菜有毒,把你毒死?”
朱允熥一愣,转头看向眼前娇憨小娘,问道。
“婢子贱命一条,不怕死。不瞒殿下,前几天,郡王的饭食,也是婢子先尝的,要是能替殿下去死,是婢子的荣幸.....。”
周芷若大眼睛溜溜一转,向朱允熥坦白。
她在郡王府里,是最低等的宫婢。
每日里,忙得停不下来。
等她到典膳所拿吃食时,早就什么都没有了。
朱允熥病了,反正也吃不下。
周芷若就靠着朱允熥这一份饭食,填得肚子饱饱的。
但可惜,朱允熥现在醒了。
她想要暗地里打秋风,没了可能。
“好,很好,你打开食盒,先替孤尝一遍。正好,孤有些事情,一时记不起来.....。”
朱允熥点头,吩咐周芷若将吕氏送来的食盒打开。
里面是简单的四个菜,一个汤,一碗米饭。
老朱崇尚简朴,不允许铺张浪费。
朱标的东宫,也是一样。
吕氏送来的这顿标准工作餐,按一个人的饭量配备。
不过,朱允熥现在刚病愈,吃不了那么多,有小宫女周芷若分食,正好一起吃完。
周芷若惊喜点头,忙不迭的将饭菜端到桌案上,然后拿起饭箸,小心翼翼的夹起一块肉,放到嘴里.....。
“有毒不?”
朱允熥看着周芷若小松鼠般吃东西的样子,觉得又好笑,又怜惜。
这小宫女,是饿急了。
“没....没毒,殿下快吃,真好吃。”
周芷若小嘴嚅动个不停,饭箸又伸向另一个菜。
有了共食一份饭菜的情谊,朱允熥与这个叫周芷若的小宫女关系亲近了不少。
周芷若一边吃饭,一边向朱允熥自我介绍。
她是江西行省袁州人氏,爷爷周子旺是彭和尚的徒弟,后来在举旗反元时战败被杀。
父亲后来投了陈友谅,鄱阳湖大战时,陈友谅兵败,周父与张定边等人一起,退守武昌,后跟随陈理投降。
洪武五年,归德侯陈理、归义侯明升郁郁不乐,颇出怨言,被朱元璋送到高丽。
周父等一干陈汉余部,随后受到打压,被归入贱籍,放逐于衢江、富春江上。
官府并有诏令:“此辈原系陈氏旧部,今编为渔户,不得私自上岸。”
洪武二十年,衢江遭遇洪灾,周父染疫病逝,周芷若与母亲一起,趁着动乱,私逃到了应天府。
因为是贱籍,怕被官府发现,周母只能靠浆洗、缝补,寄住于太平门一带。
母女两个相依为命了三年,后来周母也染病而亡,周芷若没了依靠,只能卖身为婢。
幸运的是。
郡王府负责采买的内侍官身边有一个叫马三宝的太监,马父与周父曾是陈汉的同僚,在逃到云南之后,被永昌侯蓝玉打败。
马三宝作为敌将家眷,被俘送到应天府当了太监,所以认识周芷若。
有这一层关系,周芷若才入了郡王府。
只不过,马三宝也是贱籍,自保尚顾不及。
实无余力,再管周芷若是否能吃饱。
“以后,你就当孤的起居婢吧,其他的事情,孤会吩咐下去,交由其他人去做。”
朱允熥看着小小的周芷若,吩咐道。
在这个身世坎坷的小宫女身上,他看到了不屈从于命运的希望之光,这光亮虽然微弱,但却鼓舞人心。
周芷若为了活下去,不惜以身试毒。
他身为大明嫡皇孙,又岂能无所作为,坐着等死。
随后的几天。
朱允熥早早起身,梳洗过后,就在郡王府里慢跑,一边锻炼身体,一边观察王府的一应人等,各处的地形。
他的这一举动,开始时让郡王府长史、典薄、仪卫一阵紧张,以为朱允通要出府。
等发现朱允熥只是跑圈,并无其他异常,他们才渐渐放松下来。
帮了周芷若一把的太监马三宝,朱允熥也寻了个机会,见了一面。
几经试探之后,终于确定,此人就是历史上那个七下西洋的郑和,也就是三宝太监。
这等名人,尚未发迹。
朱允熥自然不会放过,遂以郡王的身份,将马三宝调到身边,当司衣太监。
司衣是王府的低等太监。
无甚实权。
这个变动,就算报到吕氏那里,也不会引起注意。
“殿下,你的身体已经好了,是不是去宫里,看望一下皇上.....。”
跟着朱允熥在府中散步了好几天后,马三宝终于忍不住谏言。
被朱允熥看中,答应当司衣太监,他也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
朱允熥虽然被软禁,但毕竟是朱元璋的嫡皇孙,凭这一层血缘关系,只要能见到朱元璋,再以亲情感化,就有机会脱困。
“三宝,你以为孤不想见皇爷爷,只不过,见不着哇!”
朱允熥叹了口气,皱紧眉头,在后院来回踱步,苦思冥想对策。
这段时间,他这个郡王府,除了吕氏来过一回外,没有见到一个探病的人。
按理说,朱元璋再忙,在听到皇孙生病,也要抽出时间,来探望一下,朱标生病那些天,朱元璋可是每天来东宫好几次。
不仅如此,朱元璋每次来,还都会无微不至的询问朱标的病情,那些替朱标看病的太医,一个个战战兢兢,压力山大。
朱元璋不重视朱允熥。
其他人自然也当朱允熥是透明人。
就连母亲常氏的娘家,开国公常府,也只是遣了管事,送来了一些财帛到府门口,连门都没进来。
怎么办?
这困局,必须要破。
否则的话,就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