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造反笔记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章 家祖笔名罗贯中

最新网址:m.biquw.cc

陈途安在抄书前,真没意料到一首词会弄出这么个事儿。

实际上赵佶虽然荒唐、昏庸,可还不至于因为出现一首好词,就把作者收进大晟乐府。

要真这么弄,大宋有那么多词人呢!难道写出好词的都收进去?(历史上,大晟乐府实际为替皇帝谱乐、做曲,创造词调、规范格律的机构。且赵佶实际上比较喜欢艳词这个调调,周邦彦给他写了很多……)

可架不住身边那些宠臣,会接二连三提起此事,赵佶就算没这个心思,也会被说得想见一见了。

想到这儿,陈途安想出个一劳永逸的主意,故作叹息道:

“实不相瞒,罗贯中正是家祖笔名。《三国演义》乃是祖父一生心血,只是陈家家无余财,难以出书发表。

途安来时受翁翁嘱托,便是有了余力,就要在汴京为他老人家出书。”

陈途安倒也没说谎,三国演义有七十多万字,比四书五经加起来还多。

以陈家的体量,弄出一套《三演义》的雕版,估计都够破产好几回了。(北宋一套雕版四书全书,共五万三千字,售价四贯半。)

他的小说报,都是以活字印刷为主,就这一张报都要卖十五文,才能有得赚。

高尧康显然信了这个说辞,神色有些激动,却听陈途安摇头说:

“高衙内莫要再提见家祖的事,翁翁如今已经年过七十,经不起路上颠簸。

不过衙内要是实在仰慕家祖文风,也能去越州,陈家必定扫榻相迎。”

高尧康哪里肯去什么越州,心知此事难办,这才心有不甘地离开。

————

越州曹娥镇,七艘官船停靠在码头,镇上所有人对此都没太在意。

曹娥镇本就临近明州、位于漕运河岸,属于商业大镇,每天都有船只暂时停泊。

只是这次停靠在码头的官船,却迟迟没走,直至陈家调来好几十辆驴车,从船上不停往下搬铜钱,本地乡绅才意识到不对劲。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一陈家孙辈得了皇帝赏识,从京中运回来的。

众乡绅见陈家这是要发迹了,纷纷跑去恭贺,联络联络感情,烧烧冷灶。

与此同时,陈家祖宅内。

陈启坊还不知道自己成了罗贯中,还写了本三国演义,他正看着王金从京城带回来的信。

不过他看的不是信件,而是外面的信封。

用矾水写密信的法子,还是陈途安走前留下的。

陈启坊将信封泡在水中,上面显露出陈途安的字迹,只有寥寥二三十字:

“宋帝昏、臣奸、民苦,家中广散钱财、多积粮草、暗造兵甲。待孙归来,以期大事。”

看完信上字迹,陈启坊将其在水中揉烂,心中已有决断。

当即对大儿子说:“去给你几个弟弟送信,叫他们回来一趟。”

陈举业并不多问,点头退去,安排人手送信。

待大儿子走后,陈启坊又将王金叫进来,向他细细询问京城的事,顺带了解孙子在京城的情况。

另一边,陈途安母亲王氏,也拿到了儿子送来的信。

她识字不多,叫了一位侄女帮忙念。

信上陈途安先是表了平安,再问母亲是否安好,而后描述了汴京城的繁华,也写了些进京途中所见所闻。

王氏面带微笑细细听着,当听到最后一段,不由蹙眉。

“母亲大人在上,孩儿与原曹县尉家女儿曹蓉,已互换私礼,然婚姻大事需父母着手,途安特告知母亲。

曹家若有意此事,愿母亲成全。孩儿不足舞象之龄,只需订下亲事……”

王氏知道那位曹家女儿,还知道儿子还给人家写了一首,只是不爱红妆爱武装的诗。

她倒是尊重他的想法,只是怕儿子以后会不会受欺负?那女子可是会武功。

而且她还听说,那曹家女年纪也不小。

思虑再三,她一时间也无法定夺,只能让人送信给孩子他爹,询问对方意见。

————

越州剡县,曹轩已经上任半个多月,这期间一直跟本地乡绅打交道,以摸清剡县情况。

还好他在剡县有个熟人,越州摩尼教头头裘日新就是本地人。

依靠裘日新帮助,也算在剡县打开一丝局面,不至于被下面的人蒙混。

他夫人秦氏和女儿曹蓉,要购置家中用度,聘用粗使仆役,也忙得不可开交。

这日曹轩巡视完县城周边村镇,回到衙内,就见女儿正在给弓填胶,保养弓弦。

这把弓模样古怪,正是陈途安所赠。

曹轩见此也想到他那便宜徒儿,不知在京城如何了,那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走进屋内,他又询问夫人秦氏道:“夫人,你给陈家写了信没?”

秦氏笑道:“相公急什么?我这些天一直有些忙,而且还要问问蓉儿,看她是什么想法。”

“哼哼!”曹轩轻哼两声,有些幽怨地说:“她怕是恨不得跟那小子离去,丢下我们老两口不管。”

听着丈夫在说酸话,秦氏抿嘴一笑,眼中带着调侃意味。

往常想女儿早早嫁出去的是他,怕女儿跟着陈家小子跑了的也是他。

“此事还需问个清楚。”

“那你问吧,我不太方便。”曹轩起身离开,秦氏也将曹蓉叫了进来,笑着问道:

“我儿,你觉得你师弟如何?”

曹蓉哪里不知她娘是什么意思,想起陈途安脸上挂起一团红晕,只诺诺地说:“全凭娘亲做主。”

秦氏欣喜,拍手笑着调侃道:“看来我儿是果真看上途安了,竟也能做出如此小儿女姿态。

当真是不易,我这就给曹家去信。”

“娘昂!”曹蓉愈发羞恼,脑子里乱成一团浆糊,全没了平日里伶俐威风。

————

临近腊月,小说报彻底在汴京火了起来,许多人通过一些途径,寻到陈途安在城外的印刷坊。

但当陈途安打出赵佶的名号,不论是求后续内容的读客,还是受同行雇来捣乱的泼皮,全都没了影子。

这期间陈途安还进宫见了一次赵佶。

或许是从高俅那儿听到消息,赵佶没有询问罗贯中是谁,而是想要三国演义后续内容。

只是陈途安被太监记恨上了,就因为书中有许多篇幅,都是描写如何诛杀汉灵帝身边太监。

梁师成甚至私下派人,半商议半威胁,让他删减有关太监的负面描写,多写些太监如何忠心耿耿的事迹。

陈途安没鸟他,赵佶身边这些宠臣,至少一年半载内不敢动他,赵佶还指望着自己帮他挨骂,充当人瑞呢。

最多半年后,自己早回老家造反了,走之前还得狠狠恶心一下,这群昏君奸臣。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