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小说报与临江仙
第24章 小说报与临江仙
十一月初,汴京下了场大雪,温度骤降,漕河彻底冻结。
市民都赖在屋里不愿出门,汴京街头少了往日热闹,竟有些冷清。
陈东却不得安歇,大冷的天还要去雇主家抄书。
陈东虽被开革出太学,但依旧逗留京城,并没有回老家。
只是京中生活昂贵,他家并不富裕,幸得写的一手好字,便给人抄书赚取生活费。
“嘎吱嘎吱”的踩雪声中,陈东担心再落雪打湿身上槠纸衣,正快步疾走。
忽然有一年轻汉子拦住他,递出手中小报说:“相公来份小说报吧,我家报纸新开张,今日不收钱。”
陈东穷得快连店都快住不起,本来还想拒绝,听到不要钱就拿了一份,边走边看。
映入眼帘的是小说报三个大字,他很快发现这份小报排版十分整齐,正反两面一共分了四个板块。
正面两个板块,只写了一个叫《三国演义》的三国题材小说,著名为罗贯中。
陈东也看过各类小说,对此并不稀奇,罗贯中是谁他也从未听过。
继续看往下看去,就见正文第一回题目: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其中句逗用法,陈东也见过,蒙学初学四书五经时,老师就教过句逗。
只是他学的句号是一个点,两者样子有些不同而已,那两个点的符号,倒是有些新奇。
待他再往下看,赫然是一首开卷词,一眼扫去苍凉悲壮感扑面而来,继而淡泊宁静意境高远。
陈东脚步不知何时停下,口中轻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白发渔樵江渚上……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
看完最后一句,更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心中凭添无数感慨。
见得这般绝世好词,陈东不禁连念三遍,这才兴致勃勃看下去。
但看见后面半文不白的小说,陈东不由为前面那首开卷词感到不值,眉头微皱继续往下看……
快过巳时,陈东仍然站在原地,愣愣地看着第二版最后一排:欲知后事如何,且见下回分解。
陈东顿觉这几个字,真乃世间最恶之字!
他意犹未尽地翻动报纸,却怎么也找不出第三回内容。
背面第三版,是一副三人在桃园下结拜的图印,虽然墨迹有些看不清,但仍能认出大耳的是刘备、大眼的是张飞、长胡子是关羽……
而最后第四版,则是几则短故事,有民间轶事、也有志怪故事。
匆匆看完几个短故事,陈东心知已经过了抄书的时辰,也不再往内城去,转而迈开有些僵直的双腿,去寻那发报青年。
他想问问看,这《三国演义》还有没有后续内容。
————
午间,城北后门桥瓦子,一家茶馆勾栏内。
说话人(说书人)席楼捧着手中小说报两眼放光,他一遍遍将报中内容记下,琢磨着该如何说此书。
直至下午,茶馆人气渐多,席楼坐在高脚凳上,喝了口茶一拍惊堂木道:
“诸位,今日席某得了篇新小说,虽是残卷,却是上佳之作。
此小说名为《三国演义》,乃一小报中所记,有开卷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
茶馆诸多客人听完这首词,皆拍手叫好,尤其一些中年人,更是觉得此词说进了他们心底。
其中有人早上看过小说报,还窃窃私语,将后续内容分享给好友。
勾栏内,说话人席楼不愧是吃这碗饭的,他声音抑扬顿挫,或中正如刘备、暴躁如张飞、宏厚如关羽……
茶馆中多下九流、任侠之辈,说到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张飞鞭打督邮时,纷纷拍手叫好,恨不得把手拍烂。
一富家子弟,一掷千金,往勾栏中扔去打赏。
直到那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响起。
茶馆中已经聚满的客人,全都躁动起来,有浪荡子甚至以为席楼在戏耍他们,一个个闯进勾栏,惊得席楼连忙惊呼:
“这是那小报上的内容只有两回,席某此前就说了,只是残篇!”
众人不信,等席楼拿出那张小说报,给众人传看完,局面这才稳住。
席楼见状,对众人拱手作揖道:
“诸位看官,此小说报乃是席某今早从一青年手中免费领得。
我问过那青年,他说此报每日都会发新,不过明日就要收钱了,一张十五文。
不过小说报上有《三国演义》作者名字,叫做罗贯中,诸位要是等不急,可以打听打听。
若是罗先生下落,也还请辛苦诸位差人告知席某一声,席某定感激不尽。”
众人闻言只得回去,茶馆顿时散了一大半。
可有人耐心等待,就有人急不可耐。
一时间整座汴京城都有人在找罗贯中,而“罗贯中”,却被人堵在了家中。
————
陈途安看着眼前穿着花里胡哨的高衙内,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今晚他刚要睡觉,高俅这傻儿子就找上了门,嚷嚷着要找罗贯中,他上哪儿找罗贯中去。
若是高俅这傻儿子想见罗贯中,自己也就冒认了,可这厮是想把罗贯中举荐给赵佶!
赵佶可不傻,《三国演义》这种著作会出自一十三岁少年。
临江仙更是无解,这是十三岁就能写出来的?糊弄鬼吧!
高尧康见他不语,以为陈途安不想让自己抢了功劳,心中暗暗焦急,又不敢胁迫对方。
就在一个月前,高尧康可是见过他爹高俅,对眼前这小子自称为兄,他虽然顽劣,却也晓得分寸。
咬咬牙退而求其次道:“陈仙郎,我不抢你的功劳。
只是在下喜好诗词,那首临江仙写得极好,想要跟罗先生互相交流。”
高尧康一个靠爹荫得的武官,哪里懂什么交流诗词,交流哪家名妓最会唱小曲儿还差不多。
正巧今他晚和几个好友相约李师师宅,听李师师清唱了首临江仙的新词。
李师师对这首词,和那位叫罗贯中的词人极为推崇,说是在一名为小说报的小报上得来,是一小说的开卷词。
不得不说高尧康在这方面很敏锐,一下就抓住其中关键。
他是知道官家和李师师关系的,李师师喜欢的词,官家也一定喜欢,恰巧他还知道这小说报是谁办的。
当即不动声色,等宴会散了,就急匆匆来找陈途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