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疫病横行
第4章 疫病横行
咸阳宫,往日庄严肃穆的宫殿此刻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宫女太监们脚步匆匆,却都压低了声音,生怕惊扰了什么。
寝宫内,秦始皇躺在龙榻上,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御医们围在床边,却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位千古一帝被病魔折磨。
“陛下!陛下!”寝宫外传来一声声焦急的呼喊,是扶苏和蒙恬闻讯赶来。
他们看着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父皇,心中悲痛万分。
“太医令!父皇究竟如何了?”扶苏红着眼眶问道。
太医令颤颤巍巍地跪下,“回禀公子,陛下他……他染上了时疫,老臣无能,实在……”
“废物!都是废物!”一向温文尔雅的扶苏此刻也忍不住怒火中烧。
一旁的蒙恬强忍着悲痛,冷静地问道:“可有查明这疫病的源头?”
“回禀将军,这疫病来势汹汹,症状凶险,老臣也从未见过……”太医令冷汗直流,根本不敢抬头。
就在这时,秦明和赵月也赶到了寝宫。
看着病榻上的秦始皇,两人心中都十分沉重。
“陛下吉人自有天相,一定可以战胜病魔的。”赵月安慰道,眼中却难掩担忧。
秦明没有说话,他仔细观察着秦始皇的症状,眉头紧锁。
他想起历史上秦始皇似乎就是在巡游途中染病身亡,难道历史真的无法改变吗?
“不行,不能坐以待毙!”秦明心中暗下决心,他拉起赵月的手,“我们去城中看看!”
咸阳城内,疫情的蔓延比想象中还要严重。
街道上行人稀少,家家户户闭门不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腐臭味。
偶尔传来几声撕心裂肺的咳嗽声,更添几分悲凉。
秦明和赵月乔装打扮,走街串巷,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
他们发现,染病的百姓大多集中在城南和城西,而这两个地方的水源都来自城外的一条河流。
“难道是水源出了问题?”秦明心中一动,立刻带着赵月赶往城外。
果然,当他们来到河流上游时,发现河水浑浊不堪,散发着阵阵恶臭。
询问附近的村民后得知,原来前些日子上游的一家染坊将大量染料废水排入了河中,污染了水源。
“原来如此!”秦明恍然大悟,他知道,找到病因就等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必须尽快通知陛下,封锁水源,同时寻找可以治疗疫病的草药!”赵月焦急地说道。
秦明点点头,“事不宜迟,我们分头行动!”
说完,两人立刻分头行动。秦明回到城中,将水源污染的情况告知了扶苏和蒙恬,并建议他们立即封锁水源,同时组织人手清理河道。
而赵月则带着宫女们深入民间,走访郎中和草药铺,寻找可以治疗疫病的草药,并根据秦明提供的线索,开始研制预防瘟疫的药方……
夕阳西下,咸阳城被染上了一层血色,预示着这场与瘟疫的斗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扶苏和蒙恬听完秦明的描述,脸色顿时变得十分凝重。
“竟有此事!”扶苏一向温文尔雅的面容上也染上了一丝怒气,“立刻派人封锁水源,严查那家染坊!”
蒙恬也毫不迟疑,立刻点齐了一队士兵,亲自带人前往上游处理污染水源,并下令加强城门的守卫,防止疫情扩散到其他地区。
同时,城中也开始实行宵禁,减少人群聚集。
秦始皇病重,朝野震动,而突如其来的瘟疫更是雪上加霜。
一时间人心惶惶,谣言四起。
有人说这是上天降下的惩罚,也有人说是敌国派人投毒所致。
看着百姓们惊慌失措的样子,秦明知道,仅仅控制疫情的传播还不够,还要想办法增强百姓的抵抗力,才能从根本上战胜这场瘟疫。
他想起自己从现代带来的医学知识,以及这些日子对药膳的研究。
中医认为,很多疾病都是因为正气不足,邪气入侵所致。
而药膳可以调理阴阳,扶正祛邪,增强人体免疫力。
于是,秦明不眠不休,在府中潜心研究,终于研制出了一种可以增强免疫力的药膳方子。
这药膳以常见的食材为主,加入了黄芪、党参、白术等具有补气健脾功效的药材,价格低廉,方便百姓服用。
药膳方子研制成功后,秦明立刻将它献给了扶苏。
扶苏看过之后,大喜过望,立刻下令在城中设立多个施粥点,免费向百姓发放药膳。
消息传出,百姓们纷纷涌向施粥点,排起长队领取药膳。
他们虽然不知道这药膳是否真的有效,但这是扶苏公子亲自下令施放的,总算给他们带来了一丝希望。
秦明也亲自前往各个施粥点,一边指导人们如何熬制药膳,一边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药膳的功效,安抚他们的情绪。
“大家不要惊慌,这药膳可以增强你们的抵抗力,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可以战胜瘟疫!”秦明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充满了力量,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安慰。
城中施粥点热气腾腾,药香四溢,百姓们有序地排队领取着秦明研制的药膳。
扶苏亲自在施粥点维持秩序,安抚百姓情绪,他的脸上虽带着疲惫之色,但眼神却坚定而充满希望。
另一边,赵月也加入了抗击疫情的队伍。
她换上一身素净的衣衫,走街串巷,向百姓宣传防疫知识。
她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只说自己略懂医术,希望能为抗击疫情尽一份绵薄之力。
“这位大姐,这疫病虽然来势汹汹,但并非不可战胜。我们要勤洗手,多通风,尽量减少外出和聚集,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切不可讳疾忌医啊!”赵月耐心地向一位正在井边打水的妇人解释道。
那妇人起初还有些怀疑,但看到赵月真诚的眼神和专业的讲解,心中的不安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战胜疫病的信心。
“姑娘说得对,我们不能自己吓唬自己!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赵月一路走来,不断向百姓们普及防疫知识,解答他们的疑问,鼓励他们保持乐观心态。
她的出现,犹如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着人们的心房,也为他们带来了战胜疫情的希望。
在秦明、赵月、扶苏和蒙恬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
城中设立的隔离区也开始发挥作用,感染人数明显减少,治愈人数不断增加。
原本人心惶惶的咸阳城,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疫情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个来自边关的消息,却打破了这短暂的宁静……
“报——”一名浑身是伤的士兵骑着快马,冲破城门,跌跌撞撞地来到扶苏面前,“启禀公子,边关急报!南郡爆发瘟疫,情况比咸阳更加严重,请求朝廷速速支援!”
扶苏接过沾满鲜血和汗水的信报,展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无比凝重。
信中详细描述了南郡疫情的严重程度,字里行间都透着绝望和无助。
“怎么会这样……”扶苏喃喃自语,他知道,这场仗还没打完,甚至更加严峻的挑战还在等着他们。
秦明和赵月也闻讯赶来,看到信报上的内容,两人的心都沉了下去。
他们深知,南郡地处偏远,医疗条件落后,疫情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我决定,亲自前往南郡!”秦明语气坚定,目光如炬,“那里更需要我们!”
赵月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握住秦明的手,坚定地说:“我与你同去!”
扶苏深知南郡疫情的严重性,更明白秦明和赵月此行的危险,他原本想劝阻,但看到两人眼中的坚定,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他们的决定。
“好!我这就调拨人马,为你们保驾护航!”扶苏果断地下令,并命人准备最好的马车和马匹,以及充足的药材和物资。
秦明和赵月没有丝毫耽搁,简单收拾行装后,便带着几名随从,踏上了前往南郡的征途。
南郡位于秦帝国的西南边陲,路途遥远,山高路险。为了尽快赶到疫区,秦明和赵月一行人日夜兼程,不敢有丝毫懈怠。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们进入南郡地界后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倾盆而下,原本就崎岖难行的山路变得更加泥泞不堪,马蹄深陷其中,寸步难行。
“公子,这雨势太大,路实在难走,要不我们先找个地方避避雨吧?”一名随从浑身湿透,冻得瑟瑟发抖,向秦明建议道。
秦明掀开车帘,看着外面瓢泼般的大雨,心中焦急万分。
他知道,每耽误一刻,南郡的百姓就多一分危险。
“不行,我们不能停下!”秦明果断地拒绝了随从的建议,“南郡的百姓都在等着我们,我们必须尽快赶到!”
赵月也从另一辆马车上下来,走到秦明身边,坚定地说:“秦大哥说得对,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看到两人如此坚决,随从们也不再多言,大家齐心协力,推车拉马,艰难地在泥泞的道路上缓慢前行。
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
山洪爆发,河水暴涨,冲毁了道路和桥梁,物资也因为淋雨受潮而损失严重。
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严峻的疫情形势,秦明和赵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雨过天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腥味。
秦明和赵月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南郡首府——江陵城。
眼前的景象却令他们触目惊心:原本繁华的街道如今空无一人,家家户户门窗紧闭,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咳嗽声,在寂静的空气中显得格外刺耳。
“怎么会这样?”赵月秀眉紧蹙,心中隐隐不安。
秦明面色凝重,翻身下马,快步走到一户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门扉。
“谁啊?”屋内传来虚弱的声音。
“老人家,我们是来帮忙治病的。”秦明尽量语气温和地回答道。
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个面容憔悴的老者出现在门口,他咳嗽了几声,有气无力地说道:“治病?我们已经请了很多大夫了,可是都没用啊……”
秦明走进屋内,只见屋内光线昏暗,空气污浊,一个中年妇人和一个七八岁的孩童正躺在床上,面色苍白,气息微弱。
“老人家,请问这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可有什么症状?”秦明一边仔细观察着病人的情况,一边问道。
“大概半个月前吧,城里开始有人发热咳嗽,起初只是以为风寒,可后来病情越来越重,很多人没过几天就……就……”老者说到此处,声音哽咽,老泪纵横。
秦明眉头紧锁,根据老者描述的症状和病情发展,他初步判断这并非普通的风寒,而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瘟疫。
“公子,我们现在怎么办?”赵月担忧地问道。
秦明沉思片刻,说道:“当务之急是控制疫情蔓延,我们需要尽快找到病因,研制出治疗的药物。”
正当秦明和赵月准备展开调查之时,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到了他们的耳中:据传闻,这场瘟疫并非天灾,而是有人故意投毒所致!
这个消息如同惊雷一般,在江陵城掀起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