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人物大全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7章 张骞李广利传 1.张骞一使西域

最新网址:m.biquw.cc

出使、连通西域诸国是汉武帝时期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显示了武帝宽广的视野和宏伟的雄心,从此中国与西方有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张骞就是这一伟大事业的先行者,他两次出使西域,曾先后被匈奴扣押共12年,却始终不改初衷,他用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为汉朝与西域之间的交流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有周穆王驾八骏西驰数万里,在瑶池会见西王母的故事,说明汉以前人们对西部地区十分陌生,只停留在一种想象的程度。张骞受命出使西部国家,是汉民族对西部世界的开始了解与主动交往。张骞通使之后,人们才知道,在今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脉组成的葱岭之东,原来还有许多与汉朝不尽相同的社会组织。由于这些国家对中原王朝而言,处于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地区,因而将其统称为“西域”。汉朝与西域外交实践的前提是,必须首先有地理上的开通和了解,因而张骞对西域诸国的开拓性外交,实际上也是一场非凡的地理探险。

武帝继位不久,不愿再奉行和亲政策,筹划对北方匈奴进行战略打击。他从投降汉朝的一个匈奴人口中得知,匈奴打败了月氏王,用月氏王的头颅做喝酒的器皿,月氏人被迫远离故土,对匈奴恨之入骨,想复仇却苦于没有人可以联合。听到这个消息,武帝就想与月氏人互通使节。但去月氏就必须经过匈奴境内,这是非常危险的任务。朝廷招募使者,张骞是汉中城固县人,当时在朝中担任郎官,他愿意接受这一挑战,便以郎官身份应募。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一百多人从陇西出发,开始了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历程,同行的还有在堂邑氏家中当奴隶的胡人甘父,被称为堂邑父。在经过匈奴境内的时候,他们被匈奴人抓住,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问:“月氏在我的北面,要去见他们,怎么能不经过我的允许就穿越我的领地呢?如果我想派人出使越国,汉朝能允许我通过吗?”于是张骞被扣留在匈奴长达10年,并在那里娶妻生子,但张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仍然持有汉朝的符节,不曾丢失。

时间长了,匈奴对张骞的看管渐渐放松。张骞终于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带着随从向月氏方向逃跑。他们向西奔跑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国(今乌兹别克境内费尔干纳盆地)。大宛早就听说汉朝物产丰富,很想与汉朝通商,却苦于找不到机会。见了张骞非常高兴,询问他们的打算,张骞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请求大宛派人做向导,并允诺说:“如果能带我们到月氏,回到汉朝后,朝廷将送来许多财物作为报答。”大宛人相信张骞的话,派人做向导和翻译,把他们送到康居,康居又把他们护送到大月氏。

月氏国原来在敦煌、祁连一带,后来被匈奴打败,君王被杀,国人立了太子为王,大部分人迁至伊犁河上游,称为大月氏。十多年前遭乌孙攻击,又被迫迁到今阿富汗北部阿姆河流域,他们征服了大夏,在那里定居下来。因为当地土地肥沃,很少受到侵扰,月氏人早就陶醉在安乐乡,为月氏王报仇的雄心已经消磨殆尽,再加上汉朝距离遥远,更没有向匈奴复仇的意思。张骞远涉山水来这里联络,其间又去过大夏,却始终得不到月氏的明确答复。

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张骞决定回国,他沿着昆仑山、阿尔金山的北边向东走,想要从羌人居住的地区绕行回长安,没想到又被匈奴人抓住扣留。过了一年多,军臣单于去世,匈奴国内发生动乱,张骞趁机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了汉朝。这一年已经是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离他从长安出发,已有近13年之久。回到长安后,武帝表彰他的功劳,封他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性格坚强,有毅力,又很宽厚坦诚,匈奴等外族人都很喜欢他的性格。堂邑父原本是匈奴人,擅长射箭,每次途中食物匮乏时,他就射杀禽兽补充食物。张骞出发时带了一百多人,等到回来时只剩他和堂邑父两个人,这期间经历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