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京城一日游
第158章 京城一日游
李浩行走在京城的大街上,身边跟着一位少年郎——徐骁!
这是那天殿试选出来的人,也是李浩唯一还算是看得上的人。
殿试的结果不错,选出了不少聪明伶俐的少年郎。大明朝两百多年来,读书是大多数人改变社会阶层的唯一途径。
即便是勋贵家的孩子,除了能继承爵位的之外,剩下的都要自己谋求出路。
能够混到皇家书院,陪着未来的王爷和国公们一起读书,这是求都求不来的事情。
徐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于是李浩决定把他留在身边跟着自己混。
跟在李浩身侧的骆养性脸色有些不好,亦步亦趋的跟着,不时偷眼看看李浩猜测一下皇帝的表情。
刚刚下过雪,天冷得很。街上的人一个个都跟神仙似的,嘴里喷出一股一股的白气。
天虽然冷,但再有十天就过年了。街上置办年货的小商小贩,购买年货的男人女人挤成了一坨坨。
顺天府的差役不时用水火棍,驱赶着逆行的百姓:“都说了不许呛着走,你属黄花鱼的。靠右边,右边,顺着人溜走,再逆行打你的板子。”
“这种大型集会,最怕的就是踩踏事故。现在天冷路滑人流密集,若是发生了踩踏事故真的会死人。
这些差役说话虽然蛮横,但却是为了维护秩序。”
徐骁跟在李浩身后,出言为这些差役开脱。
“嗯!”李浩点点头,还算是不错。知道组织大型集会,要防止发生踩踏事故。
“这些天顺天府的差役,正在满城的追索随地便溺的人。若是被他们抓到,要拷着大伽在府衙门前号枷三天!
您看那边,现在还伽着几个人呢。”骆养性指着远处顺天府呀门前,被号枷伽着的人说道。
“人们都说锦衣缇骑天下,这大明朝上上下下就没有能够瞒过你们的事情。
找一个人找了这么久,还他娘的没找到。哎呀……,看起来这世人的话也不怎么可信。”
李浩手里拿着一个面人,大大的脑袋长长的胡子,尤其是那又圆又大像发面馒头一样的额头。手里的寿桃捏的很传神,居然有一些鲜嫩欲滴的感觉。
天很冷,路边的狗都瑟瑟发抖。骆养性脑门上的冷汗密密麻麻出了一层!
天恩难测!
皇帝说这样的怪话,自己距离倒霉不远了。
这位皇帝整人的手段可不是一般的高明,当初狂傲得没有边的许显纯,直到下葬连个人头都找不到。
只能拿木头刻一个,塞在腔子里钉入棺材。
“万……五爷,都是某家的错。还请五爷责罚!”如果不是在大街上,骆养性立刻就会跪伏在地上。
“责罚你有什么用,能找到人?加派人手去找,我就不明白了,一个姓马的木匠而已,怎么就找不到。
再说了,那马狗子不是见过那人吗?找马狗子画上一副画像,命令地方官府帮着找。
这也得用朕……我教你?”
“五爷,画像画了。也让地方官府帮着找了,可前些年蒙古林丹汗接连犯边,当地百姓逃散的很多,被蒙古人掠的去也多。
有些人逃到了陕西、山西、还有人被蒙古人掠去了草原,也有人被蒙古人杀了。
您要找的那个马总管的侄子,就是在那一代。”
“咳……!”李浩咳了一声,骆养性立刻闭了嘴。
李浩重新把眼光放在路边的小摊位上面,到底是京城。按照后世的说法,市场商品种类丰富价格还算是公道。
塘沽产的冻带鱼,居然有板带那么宽,只要三十文钱一斤。更有天津卫的大虾和海螃蟹,也要三十文钱一斤。
甚至有几个人拉着一车用棉被裹着的苹果,据说是从沧州贩运过来的。
大明朝的年景虽然不怎么好,但京城百姓们过得还算是不错。
路边有个山西刀削面馆,李浩看到门前支着一口大锅,锅里面的沸水热气蒸腾。
一个秃瓢脑袋上顶着好大一块面,在寒风中两柄小刀上下翻飞。一条条面条如游鱼一样飞进了沸水里面!
咂吧咂吧嘴,刀削面吃过。大明朝的刀削面没吃过,倒是想知道知道,到底是后世的刀削面好吃,还是大明的原汁原味儿。
“来三碗刀削面,多加料!”徐骁没等李浩说话,对着伙计吩咐。
李浩走进小面馆,迎面扑来的热气熏得脸麻痒痒的。
“得嘞,客官您稍等!刀削面三碗,加料!”
“加料?加料什么意思?”李浩不解的看着徐骁。
“回五爷的话,山西的面加料必然是加醋。山西陈醋那是一绝,您可得好好尝尝。”
李浩撇撇嘴,妈的,老子忘记了刀削面是山西的。山西刀削面,不加醋加什么……
刚刚坐下,就听到旁边的一桌人在抱怨:“娘的,这些黑皮狗子。就因为皇上爷爱干净,就把咱们的摊子给掀了。
这大冷天的赚不到钱,可怎么过年。”
“你只是摊子被掀了,我他娘的连货都被没收了,钱匣子也被他们抢了去。
这世道,真他娘的没天……”
“嘘……不要命了,若是让锦衣卫听到,割了你的舌头。吃面吧,一会儿去市场里面寻个摊位,明天去市场里面卖货就不会被抓了。”
“市场里面,一天要收十个大子的管理费和什么清洁费。
十个大子啊,这一大碗面也不过就是十个大子。一天啥也没干,就得一大碗面赔进去……”
这时候,另外一桌一个读书人模样的说道:“呵呵,你占用了官家的地方,晚上你们一抹袖子走了。官家还得请人打扫你们留下的垃圾,还得把那些垃圾清运到城外去。
这些哪一样不需要钱?十个大子儿,我看是收得少了,应该多收一些才对。”
“哼!你们这些老爷站着说话不腰疼,哪像我们这些下苦人,吃碗面就跟过年似的。”那人回了一句,却并不敢再言语。天知道,这位是顺天府的书吏,还是有别的什么身份。
反正,这年月读书人得罪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