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千年茶踪热(上)
第60章 千年茶踪热(上)
辞职信交上去的轻松感并未持续太久。叶茗萱坐在“三昧茶寮”二楼的飘窗前,望着楼下CBD川流不息的人群,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屏幕。注册“陆羽茶文化传播公司”的流程清晰列在备忘录里,只差一个股东签名。母亲,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不需要她的资金,只需要她名义上的支持,这更像是一种仪式,一种将她珍视的事业与血脉至亲联结的象征。
可怎么开口?难道说:“妈,我辞掉了省级非遗传承人的铁饭碗,要跟一个来历不明、气质像古董、名字还碰巧叫‘陆羽’的大叔合伙开公司,您来挂个名呗?”叶茗萱烦躁地抓了抓头发。这比解释陆羽的身份证还难百倍。更让她隐隐不安的是,母亲和同事们对她突然辞职的困惑眼神——“昏迷几天就性情大变?”——这个疑问像根小刺,扎在她心头。
“或许…需要一个缓冲。”她喃喃自语,目光转向正在书桌旁专注浏览茶叶电商网站的陆羽。他穿着合体的深色羊绒衫,侧脸在屏幕微光下显得沉静而睿智,那份历经沧桑又沉淀千年的气质,与现代化的环境形成奇异的和谐。“让他真正‘看见’这个时代,看见他的《茶经》千年后开出的花,或许…也是我该兑现的承诺。”
决心已定,叶茗萱站起身,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雀跃:“陆羽,别研究虚拟店铺了。走,带你去看点实在的!”
第一站:流动的千年之城——湖州。
他们没有开车,而是选择了步行与公共交通。穿过高楼林立的商务区,步入保留着江南水乡韵味的衣裳街。青石板路,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依旧,只是临街的商铺换成了咖啡馆、文创店和飘着新式茶饮甜香的网红店。河道里,不再是摇橹的乌篷船,而是载着游客的仿古电动画舫。
陆羽站在一座古老的石拱桥上,目光沉静地扫视着新旧交融的街景。植入的记忆让他理解这一切,但亲眼所见,感受截然不同。他看到穿着汉服的年轻女孩举着手机自拍,背景是飞檐翘角的古宅;看到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临河茶馆里,慢悠悠品着盖碗茶,旁边桌上却放着最新款的平板电脑;闻到空气中混合着咖啡豆烘焙的焦香、奶茶的甜腻,以及……从老茶馆里飘出的,一丝熟悉的、清雅的炒青气息。
“小桥流水人家仍在,只是换了人间烟火。”陆羽轻声感叹,语气复杂。既有对故地风貌犹存的欣慰,也有对时空流转、物是人非的深深感慨。他指着河边一家挂着“古法制茶”招牌,却用着大型电动揉捻机和恒温烘干机的店铺:“茗萱,那便是你曾说过的……古今交融?”
叶茗萱点头:“是啊。传统工艺在,但效率更高,品质更稳定。这就是时代的进步。”她注意到陆羽眼中并无排斥,只有探究与理解,心中稍安。
他们走进一家口碑极好的老字号茶馆。叶茗萱点了一壶顶级的顾渚紫笋。当茶艺师用现代玻璃茶具,以标准的温杯、投茶、高冲、低斟的流程奉上茶汤时,陆羽的眉头微微一动。他端起晶莹剔透的玻璃杯,看着嫩绿的芽叶在热水中舒展沉浮,茶汤清亮碧透,轻嗅,香气高锐鲜爽。
“器不同,水不同,火候亦不同。”他品了一口,闭上眼细细体会,“然茶之本味,山场之气韵,竟依稀可辨。这‘紫笋’,比之贞元年间贡品,少了些野性粗粝,多了份精纯圆润,当是选育培植之功。”他的专业点评让年轻的茶艺师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第二站:时空的圣殿——湖州茶博物馆。
这是一座气势恢宏的现代建筑,线条流畅,巨大的玻璃幕墙映照着蓝天白云。步入其中,仿佛踏入了一条以茶为脉络的时光长河。
从远古先民发现利用野生茶树的粗陶罐,到唐代华丽繁复的宫廷金银茶器;从宋代点茶斗茶的建盏黑釉,到明清紫砂壶的兴起流变……无数珍贵的文物在精心设计的灯光下静静诉说。陆羽的脚步在唐代展区停留得最久。他看着展柜里那些熟悉的器型——鎏金银茶碾、秘色瓷茶瓯、甚至还有一枚形制与他记忆中极为相似的鎏金铜茶则,眼神深邃,手指无意识地隔着玻璃轻轻描摹。
“这是根据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复制的鎏金鸿雁纹银茶碾,代表了唐代宫廷茶器的最高工艺……”讲解员清脆的声音在一旁响起,介绍着这件国宝级展品的历史背景和工艺价值。
陆羽的目光并未离开那茶碾,低声道:“银质易导热,碾茶时需格外注意力道均匀,否则茶末易焦糊。此碾鸿雁纹饰,当是开元年间尚坊所制,其轴心处应有一处不易察觉的‘李’字匠印……”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旁边几位游客和讲解员的耳中。
讲解员愣住了,她讲解稿里可没提过什么“李”字匠印!她狐疑地看向陆羽,又看看展品说明牌。一位戴着眼镜、学者模样的老者却凑近了玻璃柜,仔细端详,突然激动地低呼:“哎!好像…好像真有个极浅的印痕!小伙子,你怎么知道的?”
陆羽只是微微颔首,没有回答,继续向前走去。叶茗萱赶紧跟上,留下身后一片惊疑的低语和探究的目光。
展览继续深入。巨大的屏幕上播放着纪录片:机械化、标准化的现代茶园管理;卫星遥感监测土壤墒情;无菌化、智能化的茶叶加工流水线;琳琅满目的全球茶饮市场图谱……高科技的介入让古老的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在一个互动展区,巨大的世界地图上,无数光点闪烁着,代表着《茶经》被翻译成的各种语言版本和在全球的传播轨迹。旁边滚动播放着世界各地茶人对陆羽的评价,字里行间充满敬意。
陆羽站在那幅闪烁的世界地图前,久久沉默。他看到了“茶圣”这个称呼被冠于己身,看到了自己的著作跨越重洋,被无数不认识的人奉为圭臬,看到了那薄薄一卷书所激起的、跨越时空的、浩瀚无边的涟漪。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在他胸中激荡,有欣慰,有震撼,也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他追寻一生的“茶道”,早已超越了“饮”的范畴,成为了连接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纽带。
“原来…茶之大道,竟至于斯。”他最终只喃喃吐出这一句,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叶茗萱站在他身边,清晰地看到他眼中闪烁的微光,那是理想被千万倍放大的光芒,是灵魂深处的共鸣。
第三站:南国的召唤——岭南与福建。
飞机穿越云层,降落在湿润温暖的南国。这是陆羽第一次体验现代飞行,他透过舷窗,看着大地在脚下铺展,河流如带,山脉如龙。植入的记忆让他明白原理,但身处万米高空,俯瞰苍茫大地的壮阔与自身的渺小感,依旧带来强烈的冲击。他握紧了扶手,指节微微发白,直到叶茗萱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才缓缓放松。
第一站,广东潮州。凤凰单丛的故乡。汽车盘旋在云雾缭绕的乌岽山上。这里的茶园与顾渚山截然不同。茶树不再是整齐的台地,而是散落在陡峭的山坡、嶙峋的怪石之间,树龄动辄数百年。虬枝盘曲的古茶树,枝干上覆盖着厚厚的苔藓,散发着沧桑而神秘的气息。
一位黝黑精瘦的老茶农带着他们走进一片核心古茶园。空气湿润得能拧出水,混合着泥土、腐殖质和一种奇异的花果香(单丛特有的“山韵”)。老茶农指着一株主干粗壮、形态奇崛的老茶树,自豪地说:“这棵‘宋种’,传说是宋代就有的老祖宗了!一年就产那么几斤茶,金贵得很!”
陆羽走到这株历经沧桑的古树下,仰头望去,浓密的树冠仿佛连接着亘古的时光。他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刹那间,一种奇异的悸动从他怀中传来!那根被他随身携带、紫光内敛的崔公紫竹杖,杖身竟微微发热,竹节间隐隐有极其微弱的紫金色泽流转!同时,他仿佛听到一声极其微弱、如同来自大地深处的悠长叹息,带着满足与沧桑,萦绕在古茶树周围。老茶农和叶茗萱都毫无所觉。
陆羽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他伸出手,极其轻柔地抚摸着古茶树粗糙的树皮,如同抚摸着一位沉睡千年的老友。指尖传来一种温润而充满生机的脉动感。“山石之精,云雾之魄,千年岁月,尽凝于此叶。幸甚,得见。”他低声自语,带着前所未有的敬重。老茶农虽然听不太懂文绉绉的话,但陆羽那发自内心的敬畏神情,让他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