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突然,扶苏再次想到了什么问道:“可是,大秦律法严苛。天下统一,为何不能轻徭薄赋,减轻民众的负担?”
如果刚刚的移民戍边以及修筑长城,是安邦天下的需要。
那么,律法严苛为何不能修改?又为何不能轻徭薄赋,减轻百姓的负担,让他们安居乐业呢?
陆余安一脸问号的看向扶苏:“不是,大伯,你不会读儒家读太多了吧?”
“你也说了,天下刚刚统一。那我问你,统一天下后,修筑长城所需要的工钱,从哪里来?移民戍边,给每家的补偿又从哪里来?修筑宫殿,征用民力的工钱又从哪里来?”
“还有抵御匈奴,养的军队的钱又从哪里来?除了税收,朝廷还有别的收入吗?”
“如果减轻税收了,那么这些安邦天下之策,哪来的经济支持?”
接连几个问题,将扶苏问的哑口无言。从前,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只是一味心疼百姓。
见自己大伯不说话,陆余安接着道:“其实陛下真的很爱扶苏公子,作为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位帝王。移民戍边以及修筑长城,还有建立宫殿,这些征用民力,以及无法轻徭薄赋后,天下人不理解的骂名,都在陛下一人身上了。”
“即便这次扶苏公子多次劝焚书坑儒,期望陛下减少杀戮,从而触怒陛下,被贬上郡。”
“可也不过是期望扶苏去苦寒之地,看看真正的人间疾苦。甚至,把三十万兵马留给扶苏公子。不过也是盼着他在上郡建立功业,从而在陛下百年之后,继承帝位时可以堵住悠悠众口罢了。”
“再者就是,陛下想的不过是他在位之际,把所有需要承担骂名,且需要安邦天下的事都做完了。从而留给扶苏公子一个干净的大秦,让他实行他的仁政。”
“到了那个时候,再轻徭薄赋,与民生息,便是最好的时候。”
“奈何奈何,扶苏公子太过于迂腐倔强,不懂陛下苦心,愣是被儒家毒害了。”
听到余安的话,扶苏抬眼看向主位的嬴政,身躯一震。
所以,父皇把他贬去上郡,并不是放弃他而是选择历练他?想让他建功立业?
感受到扶苏的目光,嬴政抬眼看了扶苏一眼,冷哼一声别过头去。
扶苏:“!!!!!!”
见两人不说话了,陆余安喝了口水后道:“大伯,你现在能够理解祖父,理解陛下了吗?”
扶苏深呼吸一口气后,起身向主位上的嬴政作揖见礼:“儿子误会父亲多年,多次惹怒父亲,还请父亲降罪儿臣。”
话音落下,扶苏一甩袖子跪下,眼神坚定。
陆余安:“!!!!!!”
道个歉还得下跪?不过这样也好,至少这两人,没有刚刚那么剑拔弩张了。
望着向自己下跪道歉的扶苏,嬴政心中不被理解的酸涩去掉了不少。
随后,将目光望向旁边的余安,心中安慰不少。
他的孙儿,不仅改变了他被徐福骗,丹药吃多了从而不久后暴毙的命运。更是调解了他与扶苏之间的矛盾,让他们父子二人彼此理解。
叹气一声,嬴政悠长的声音传来:“起来吧,以后,少看儒家的书,少和那些儒生走动。”
“诺。”站起来的扶苏再次想到焚书坑儒:“不对,余安,那焚书坑儒呢?焚书坑儒与安邦天下并无任关联,陛下如此之举,引起儒生不满,增加反事吗?”
嬴政皱眉望向扶苏,刚刚好一点点的心情一扫而空。
这时,陆余安再次开口了:“大伯,还是那句话,大秦如今已经是天下统一的王朝了。”
“陛下焚书,焚烧的不过是六国的史书。坑杀的不过是企图恢复分封,恢复孔孟之礼的儒生。”
“如果不烧了六国的史书,那些所谓的六国子弟,就会天天想着如何复国。这是陛下在不杀了所有六国贵族下,能够断绝他们复国念想的最温柔方法。”
“只有从根源上,利用焚书,让他们忘却六国。往后六国的子孙后代,记住的只有大秦。到了那时,所有人记得的,只有一个国,才是真正的统一。”
“而那些儒生,不利用自己一生所学,效忠大秦。反而整天想着如何恢复孔孟之礼,恢复分封,企图分裂国家。”
“若是不诛杀,任由他们妖言惑众下去。那么,人心不稳,如何安邦定国?好不容易统一的天下,再次分封,”
一番话下来,扶苏张了张嘴愣在原地,脑海里再也找不出任何反驳余安的话语。
陆余安还想再说什么的时候,嬴政已经开口了:“苏儿……”
扶苏:“??????”
嬴政没有去管抬头时候,扶苏脸上震惊又欣喜的表情,而是第一次语重心长,以第三口吻道:“苏儿,你和扶苏公子都是仁义之人。”
“但是开国之君不需要仁义,等所有需要背负骂名的事,陛下都做完了,然后扶苏公子继位,才能实行真正的仁政。”
“轻徭薄赋,与民修养生息。到了那个时候,你要好好辅佐扶苏公子。”
扶苏身躯一震,眼眶泛红。这是第一次,父亲用如此温柔的口吻,将基业托付于他。
字里行间,没有对他的仁政完全的否定,还诉说着多年的无奈。
他本以为被贬上郡,父亲已经放弃他了。却没有想到,原来那是历练。
想到这,他走出自己的位置来到中间跪下,给自己父亲磕了一个头:“诺,儿臣定遵从父亲的嘱托,好好辅佐扶苏公子。”
见他终于理解自己的苦心,嬴政眼里也满是欣慰:“嗯,起来吧。既然没什么误会了,就让我们祖孙三人好好吃顿饭吧。”
“诺。”扶苏心中一酸,这是第一次,感觉离自己父亲那么近。
见到父子两人隔阂消失,陆余安心中也宽慰。他突然在想,若是秦始皇和扶苏也能消除隔阂,那么,大秦是否会真正传至千秋万代?
大秦,万年?或许国祚不可以,可统一理念早已经万年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