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解除便好,祖父和大伯都是心系天下,只是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都是父子,没必要吵得面红耳赤。来,一起用膳。”
陆余安开口缓和气氛,扶苏点点头,也坐回自己的位置。
祖孙三人,吃了一个最开心的饭。
可是吃到一半,扶苏放下筷子,第一次尝试用询问的口气和自己父亲说话:“可是,父亲,难道大秦严苛的律法真的不能修改吗?现在的律法,真的适合天下初定的局面吗?”
他始终觉得,大秦律法太过于严苛了。
嬴政摇摇头:“大秦自从商鞅变法后,国富民强。依法治国,夺取天下。”
“若是修改大秦律法,岂不是动摇国之根本?”
扶苏叹气一声,找不到反驳的话后,余安的声音传来:“祖父,我觉得大伯说得对。”
扶苏:“??????”
陆余安自顾自说道:“大秦严苛的律法,的确是不适合天下初定的大秦。”
嬴政眉头一皱,眼中闪烁冷芒:“那余安的意思是,你认为大秦应该把儒家作为治国之家?坚持分封?坚持恢复孔孟礼仪?”
“不。”余安一个字让父子俩面露疑惑。
“祖父,敢问诸子百家中,何人当过一国之君?有治理大一统王朝的经验?”
余安的话让父子两人愣住,互相对视一眼后,嬴政摇摇头:“似乎并未有。”
听到祖父的回答,余安接着道:“既然并未有,那么诸子百家谈论治国,岂不是纸上谈兵?”
“纯纯空谈罢了。”
嬴政、扶苏:“!!!!!”
“所以,诸子百家都没有治理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经验。不论是法家,还是儒家,为何要用他们其中一家来治理王朝呢?”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脚踏实地真正的治理过大一统王朝,才能谈经验。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祖父,你见过哪个将军没有上过战场打仗,却可以统率三军做大将军的?”
“如果没有上过战场打过仗,这样的人,就算他有满腔兵法,你敢拜他为大将军吗?”
嬴政、扶苏:“!!!!!”
陆余安说完时,才后知后觉感觉自己不对,似乎历史中还真的有过一个,从未上阵杀敌,只有满腔兵法理论,却被拜为大将军的人?
嬴政和扶苏面上一怔,他们父子二人各自坚持法家和儒家,却没有想到,两人的坚持都是错的?
尤其是那句实践出真知,真的是醍醐灌顶。
“那既然如此,诸子百家皆不可用,又如何治国呢?”嬴政用疑惑的语气问道。
陆余安:“可以集百家之所长,来治一国。”
嬴政、扶苏:“!!!!!”
见两人面露疑惑,陆余安不紧不慢回答:“正所谓取长补短,诸子百家之中,不论哪一家,皆有长处和短处。”
“儒家善于教化,可以用来教化万民。倘若所有百姓都如扶苏公子那般仁义,人人知礼懂礼。那么,江山社稷是否安定?”
“法家可以用来制定法律,一个大一统王朝,需要一个完整律法来维持国家的运转。”
“而到了那个时候,人人懂法知法尊法,有法可依,如此一来,天下有章法有束缚有规律,岂不是也可以让江山社稷安定?”
“而墨家,最擅长机关术。我们大秦弓弩,独步天下。若是墨家运用于军队,制造武器,那时候的大秦军队,岂不是更能威震天下?”
“大秦本就有百万雄兵,若是配备更加强大的武器。我大秦,又何惧匈奴之祸,又何恐南越蛮夷生事?”
听到这里,扶苏和嬴政眼中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了,那简直是迷糊灌顶啊。
扶苏则是觉得,若是按照余安说的,将墨家机关术,运用于武器研制。
大秦百万雄兵的弓弩术已经是独步天下,若是当真研制出更加厉害的武器,那还需要修啥长城和移民戍边啊?
他又何须多次惹怒父皇,那些第一代百姓也不需要牺牲了。
然后,嬴政虽然也想到了扶苏想的。可他觉得,就算把墨家机关术运用到军队中,移民戍边还是需要的。
毕竟一群蛮夷,不知礼数。还是得学习中原文化,从根本上去蛮夷化。
然而,陆余安似乎并没有说完,依旧自顾自的说道:“还有农家,正所谓士农工商,农业才是立国之根本。”
“所以可以让农家去研究如何将粮食提高产量,若是粮食产量提高,那么,百姓人人有饭吃。粮食充足,又有谁会起反心?”
这时,嬴政打断他的话:“何为产量?”
前面的他听得懂,可是说到将粮食提高产量,却让他云里雾里了。
陆余安微微一怔,有些懊恼,早知道当初好好学语文了。
思虑一会后他道:“祖父,诸子百家之中,农家是否擅长种地?”
嬴政点点头:“是的,他们非常擅长种植各种食物。”
“那既然如此,假如这里是一块土地,每次只能种植如此多。可如果让农家子弟来研究,将这么小一块地,种出多一点的粮食。”
“积少成多以后,粮食是否会增加?然后所有农家之地,将大秦很多荒地开垦并且研究如何把这块地种下的粮食,种出比以前多很多的粮食。”
“如此一来,我大秦岂不是粮食富足。即便天灾人祸来临,也无需担忧?”
陆余安一边用手在书案指画着,一边详细解释何为提高粮食产量。
嬴政和扶苏在听到他的比划以及说的所有话后,都感觉深深地不可思议以及认同。
是啊,治国为何一定要重用一家?倘若,集百家之所长,来治一国。将百家之所长,运用到不同地方。
到了那个时候,天下岂不是真正安定?
嬴政则是深深认可了余安的话,以前他对儒家不屑一顾。可若是儒家那些仁义用来教化万民,人人懂礼仪知廉耻。那么,谁还会造反?
不过一番话之中,最让他大为震惊的是农家的运用。若是那群种地的农家子弟,真的研制出,一块地如何种出比以前更多的粮食。
如此一来,百姓富足,不再担忧温饱,岂不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