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林诺关上门,感叹好日子过久了,确实不是什么肉都吃得下。

也可能是今天的拍摄,给向函芝带来一些错觉。

不仅忘了两人之前针锋相对的立场,还主动倒贴上门。

“所以说,什么事都得讲究专业!”

林诺作为专业演员,已然出戏。

反观向函芝,似乎沉浸在电影情节中,无法自拔。

站到窗边,望向黑黢黢的大海,林诺摇头叹息。

不是为了没透批而惋惜,而是因为没打听到实际消息郁闷。

要说这电影剧组背后的猫腻和他有多大关系,尚未可知。

只是人的好奇心一旦被勾上来,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总是不太舒服。

想得太多没用,再等几天,看看张子超能不能得到更多消息。

……

接下来两三天的拍摄,逐渐顺利起来。

向函芝既没有受到被拒绝的影响,也没有再来骚扰。

这倒是符合当代年轻女孩的特质,省去林诺不少麻烦。

两名主演维持着纯洁的同事关系,似乎带动着剧组氛围也好起来。

拍摄进度不错,张子超那边也不闲着。

随着他和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熟络起来,传回来的消息愈发有用。

林诺也在拍摄间隙,主动去和制片、导演沟通。

从他们谨慎的只言片语之中,寻找剧组抠门背后的真相。

这一天晚上,又是夜里十一点多,林诺的门铃再次被按响。

不过不是向函芝来蹭烟,而是喝得醉醺醺的张子超交差。

张子超进门之后,自己跑去洗了把脸,坐着缓了一会。

等酒劲散去一些,长出一口气:“林老弟,幸不辱命!”

“有眉目了?”林诺知道他这个时候来,肯定是来邀功的。

“说的三天完成任务,实际上快一个礼拜!惭愧!”

林诺照着张子超的小腿肚踹了一脚,乐呵呵地说道:“说事,别整虚的!”

“你且听我细细道来!”

张子超点了根烟,开始对这些天得到的零散信息进行汇总。

加上今天晚上喝酒喝出来的关键线索,这部电影背后的隐秘终于浮出水面。

5000万投资?

没错,对外宣传的成本的确是5000万。

可实际上,制片人能调动的资金只有不到3000万。

如果再把男女主的片酬除去,把一些不可避免的固定费用扣除,资金确实捉襟见肘。

这就是剧组为何如此抠门的直接原因。

真没钱,可不得抠嘛!

“3000万不到?”林诺暗自沉吟,他能想到的只有“洗钱”这一种解释。

“那倒不是!金额太小,犯不上。”

2000万,单听上去不是一笔小钱。

可真要为洗这点钱拍部电影,感觉有点犯不上。

张子超看林诺没说话,继续往下进行:“还有一个数字!8000万!你猜猜是什么!”

“8000万!怎么越整越多?”

林诺摸着下巴,想了一会,摇了摇头。

张子超嘿嘿一笑,故作神秘:“以林老弟的智慧,我给你打个比方马上就能明白。”

一家企业的采购员花5000预算去买原材料。

实际上,只花出去3000,剩下的2000揣进自己腰包。

不仅如此,最后采购员交上去的发票金额是8000。

一来一回,本来5000预算的原材料,采购员自己黑了5000。

林诺转动着手上的打火机,把这件不算稀奇的事代入到剧组之中。

“有人拿着5000万的预算,但只给制片人3000万,最后和投资方报账8000万!”

林诺说完,继续沉思,随后缓缓摇头:“不对!8000万!不是8000块,哪个投资人会这么蠢?”

要说剧组各个部门用自己的门道,黑个几万,甚至十几万,没问题。

哪怕被查出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混得过去。

林诺自己运营过网大,里面的套路都清楚。

再往前若干年,回到煤老板时代。

制片人又或者大导演,自己扣下几百上千万的投资,不是难事。

甚至可以说是常规操作。

所以,煤老板才那么令人怀念!

对外行人来说,他们怀念的是没有“资本家的丑孩子”的时代。

对内行人来说,他们遗憾的是随便坑钱的岁月一去不返。

千万别再信“怀念煤老板,是因为他们不干预创作”这种鬼话了!

煤老板真的不干预?

他带来的女演员,是不是得活到最后?

他要捧的人,是不是必须加戏?

连主线剧情和最后结局都能给你改了,还不算干预创作?

当下的所谓“配角变主角”“带编剧进组”,不过是人家当年玩剩下的!

唯一的区别是煤老板们是为了个人趣味,今天的资本是为了赚更多钱。

不管怎么说,明日黄花,一去不返。

现在的影视投资,愈发专业化、精细化。

投资人一定会请专业人士来审查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放在这部电影里,几千万的差距,绝对瞒不过去!

张子超听完,不停点头,赞叹林诺的敏锐。

最后却拍拍他的肩膀,话锋一转:“林老弟,年轻了吧!”

“怎么说?”

林诺知道,张子超接下来的几句话就将揭晓谜底。

没错,现在没有煤老板。

可是,这个世界永远不缺傻子。

5000万的投资从哪来的?

简单点说:自筹!

既然有5000万,为什么只能用3000万?

因为5000万是虚的,实际上拿在手里,能用的只有3000万。

多出来的这2000万,是专门报给别人看的!

这个“别人”,就是最后买单的“傻子”!

“傻子”是谁?

二级市场,乃至三级市场的投资者!

说通俗点,就是看好这部电影票房收益,将之作为投资产品购买,并期待赚钱的人。

理论上来说,只要票房收益超过8000万,买这些投资产品的人就赚了。

和别人给你推荐的股票、基金,没啥区别。

都是预期价值上涨产生的投资行为。

卖第一次,叫二级市场。

再转卖一次,叫三级市场。

以《鲸生向晚》为例,一部3000万投资的电影,对外宣传为5000万。

投资者不用等到影片上映,直接把票房和其他收益标价8000万。

再把这8000万拆分成若干份,卖给投资市场的“傻子”们。

到了这一步,原先的投资者已经没有任何风险。

电影最后的票房收获多少,全部由“傻子”们根据购买的份额进行分成。

赚还是赔,风险自担。

当然,过程中存在些微区别。

投资者有良心的,会保证影片质量,也多少会留一部分份额。

没良心的,把成本压缩到极致,最后全部卖掉,一分不留。

这不重要,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