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雷嘴上说着不问,还是忍不住摇头感叹:“回头想想,你当时的反应……厉害!”
她说的是两人在岛上拍电影密谈的时候。
林诺用“装傻充愣”这一招,麻痹徐静雷。
以打击报复的理由,打消她对林诺在热芭新剧上做手脚的猜疑。
虽然最后被向函芝以“鹰顾狼视”定性,但因为她的蠢,并没有暴露。
这才保证热芭剧集停拍的事,顺利进行。
“你这可就错了,我当时是虚心受教,真心而为,没有半点虚情假意。”
徐静雷知道林诺在说假话,可只是笑笑,并不戳穿。
聪明人说话,不会轻易把对方逼到绝路上。
眼见徐静雷不再纠结嘉形的事,林诺立刻转换话题:“徐总,我找你的目的,应该猜到了吧?”
“林总的事,不敢拖延!实际上,我等好久喽!”
“等好久”的意思是徐静雷已经在处理这件事。
大胆猜测,应该是从知道“林子大了”拿到所有权开始,徐静雷料定林诺会找她。
所以提前布局,早已把关系疏通好。
“上面”应该在等徐静雷信号,到底是继续停拍,还是恢复拍摄。
而徐静雷则全看林诺态度,或者说看他能给什么好处。
话说到这份上,到了双方亮明筹码的时候。
“让徐总牵挂,问心有愧!”
徐静雷摆摆手,示意林诺有事说事,别再来回倒腾车轱辘话。
正合林诺心意,不再遮遮掩掩:“徐总,这部剧复播的事,麻烦你上心。”
“小事一桩!”徐静雷面色严肃起来,“我这也有一件事需要林总帮忙。”
“全力以赴!”
林诺听完徐静雷的条件,心里直接问候起她长辈。
这老女人脸皮怎么这么厚?
她竟然让林诺把新立项电影的女主换了,改成她手下另一名艺人——李庚稀。
李庚稀也就是“雪中”里的姜泥。
别的剧是找帅哥演韩立这种相貌平平的书中人。
徐静雷倒好,安排普女演空灵绝艳的姜泥。
这种捧人的方法真的能火吗?一点不动脑子。
不仅是大剧塞人,捧新人得奖的方式,李庚稀也玩得溜。
实践证明效果并不理想。
那张脸别说微do,正儿八经医美一次都解决不了问题。
这不是林诺需要关心的问题。
总之换女主已经触及底线,不可能同意。
“林子大了”除了热芭几部待播剧,就指着这部电影让她重回巅峰位置。
怎么可能把这个角色让给徐静雷的人?
“徐总刚才说了,少聊废话。我直截了当,剧本中的女主不是她这一卦,不可能!但是有重要的女二角色,可以考虑。”
这倒不是空头支票,林诺难得真诚一次。
他和热芭新电影的剧本已具雏形,还在打磨中。
但是故事主线是明确的,需要多个气质各异的女配。
这种角色安排一个李庚稀没问题。
“这样吗?确实要以剧本为最优先。”
面对林诺的直白,徐静雷并没有太大反应,反而随声附和。
林诺再次暗骂:这老家伙太坏!
谈判中常用技巧之一就是先提一个夸张条件,再往回找补。
除了看看反应,也让对方拒绝后,在心态上自然落于下风。
万幸,林诺脸皮不比徐静雷薄,这一招没用!
不管徐静雷接下来提什么条件,触及底线的依然继续拒绝。
徐静雷接着道:“我没猜错的话,这部电影肯定不是大制作,女配不可能演!”
林诺不否认,确实也不难猜。
第一次投资电影,肯定走“以小博大”的路子。
“林总,我最近在组一部剧。我查了,你档期没冲突。”
“不行啊,徐总!”林诺照猫画虎,对这个理论上可以接受的条件,却直接拒绝,“档期没冲突,但后面确实有其他安排。”
“哈哈哈!”
安静数秒后,两人一起笑了,示意彼此喝茶。
笑脸之下,当然是咬牙切齿互相咒骂。
林诺本以为徐静雷会再次提起嘉形的事,用停拍要挟。
没想到徐静雷并没有这么做,看来段位还是比曾佳之流高不少。
又是几番拉扯,两人最后达成共识。
林诺先看剧本,如果剧没问题,可以拍。
番位、片酬这些不用强调,肯定按照市场行情来。
还有一个附加条件,徐静雷同意,林诺才会“卖身”。
《鲸生向晚》这部电影,赚钱是主要目的,但也有让向函芝得奖的打算。
和捧李庚稀的路数一样,找一部不算惊艳也不会太差的电影。
拿个最佳女主角,抬高身价。
林诺的条件就是他也要得奖!
“林总,难啊!”徐静雷并没有立即拒绝,无奈摇了摇头。
当然难!
男演员的价值是同段位女演员的数倍,得奖难度水涨船高。
不少资本都会用买奖的方式捧旗下男演员。
最常见的是明年有大投资电影作品上映。
提前半年到一年,先买个奖,赢得口碑同时,为宣传造势。
本质是为了提高电影票房做投资。
“林总,恕我直言!演偶像剧其实不太靠奖项光环……”
徐静雷说到一半,自己停下了,疑惑地抬头望向林诺。
“不瞒徐总,偶像剧拍厌了。明年开始一年拍一两部,往后更少。”
既然徐静雷猜到了,林诺不再隐瞒想法。
“看来林总成立公司,不是玩玩而已,准备正式进军正剧圈和电影圈?”
“正有此意。”
“林总和钱过不去?”徐静雷不能理解。
她现在既能运作电影,也能策划偶像剧。
可是前者赚钱并不如后者保险。
偶像剧只要能找到像林诺这样的男演员,再搭配上合适的剧本。
不敢说盆满钵满,至少能大赚一笔。
这钱等于放在那等着捡。
为什么林诺要放弃这块市场,转而往更重名轻利的圈子发展?
林诺猜到徐静雷的疑问:“钱挣不完,如果只是为了钱,我早……”
这种话没必要和徐静雷交底:“另外,不是不演,而是一年一两部。”
物以稀为贵!
林诺参与剧集数量减少,不代表片酬减少。
虽然有规定演员片酬占投资总成本的比例有限制。
但可以通过挂投资人、监制等名头拿分成。
换句话说,只要林诺牌子足够亮。
产量低不代表钱挣得少。
多出来的时间精力,当然是投入到资本市场中。
“林总目光长远,后生可畏!”徐静雷赞叹一句,眉宇间依然透着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