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1977:打造东方荷里活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5章 偶遇欧克林

最新网址:m.biquw.cc

飞机越过阿尔卑斯山脉时,正好是傍晚时分。舷窗外的阿尔卑斯山脉如同沉睡的银龙,终年不化的积雪在暮色里泛着冷冽的光。

夕阳正坠在马特洪峰尖锐的峰顶,浓稠的霞光顺着冰川裂缝流淌,将万年积雪染成蜜色。云层被烧得透亮,仿佛上帝打翻了调色盘,橙红、绛紫与靛蓝在天际激烈碰撞,连飞机的机翼都被镀上一层流动的金箔。

八月,欧洲实行夏令时。按照瑞士时间,接近晚上八点。

空姐敲了敲头等舱,“女士们,先生们,再过十分钟,飞机就抵达苏黎世了。”

“这么快?”顾琴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了一眼天梭表,“天哪,都快过了十五小时了。”

黄闯山打了个呵欠,“这时差!在港岛都凌晨两点了。”

卢旭诧异地看了眼卢同:“你平时不是十一点前就睡觉吗?这时差怎么对你没有影响?”

“可能……我年轻吧!”卢同不厚道地笑了。

他一个老板,周年都不一定有双休日,早就练成先天牛马圣体。

想什么时候精神都可以!

顾琴从包里拿出头梳,梳了几下凌乱的头发,透过巴掌大的化妆镜,后知后觉地发现,“卢生,沈巍和朱圆圆怎么没来?”

“他们先去伦敦了,过几天到苏黎世和我们汇合。”卢同把桌上的杂志收进背包,喝了一口水,“我明天下午两点和阿红见面后,就带着老豆坐火车去洛迦诺,你和三哥留在瑞士打听情况。有合适的品牌,直接去汇丰银行取钱买下来。品牌不要多,但一定要精!如果有两三个合适的,便宜的先买,价格高的待定,酒店可以电话联系。”

卢同意有所指地对顾琴笑了笑,从包里拿出一份计划书交给她,继续道:“腕表的事情处理完,你就去意大利。我尽量腾出时间过去。”

顾琴接过,点头:“好。”

卢旭眉头微微一皱,对卢同的作为似乎有些不满。

黄闯山把话题岔开:“反正明天下午接人,明早去哪玩?”

他何尝听不出卢同话里有话?

但挣钱拉上好友是情分,不是本分。契弟愿意带黄家一起发达,这点就足够了。

人总要给自己留点底牌。

再着,上次聊天时,阿爸就有意让大哥的宝光实业祭天,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契弟和大哥关系一般,大哥要是知道契弟怂恿阿爸背着他,把他名下的宝光实业给处置了,大伙儿肯定要闹出一番矛盾。

说到底,黄家的孩子太多,家大业大,等阿爸离世,财产分配注定要成为一大难题。

卢同略加思索,道:“我们去看看瑞士的钟表店吧?”

活了两辈子,卢同一直不知道机械表是怎么组装的。

“好啊!”黄闯山点头。

飞机缓缓着陆,一行人带着随身物品离开头等舱。卢旭找人领取明天前往洛迦诺的火车票,其余三人入驻酒店Hotel International Zürich。

这是一家五年前开业的酒店,配置设施都很新。

“一间房一晚248瑞士法郎,折合成港元,都要528蚊了。”顾琴看了一眼账单,感慨了一句。

“英国的酒店难道便宜吗?”卢同记得,顾琴毕业于布里斯托大学,应该了解英国的酒店行情。

“按照这几年的价格,和这里同一档次,伦敦的酒店大约720港元,其他地区不到500。”

“雪国呢?”黄闯山问。

“东京、大阪的都不到三百,中心地段也不到四百。”顾琴回答,她经常去雪国大批量进口胶卷,对那边的物价很熟悉。

卢同哭笑不得:“感情就我们港岛的酒店最贵,中环的要八百!”

“不能这么比。”顾琴摇头,“港岛的吃食便宜。同样的餐点,英国的消费是港岛四倍。雪国的食物看情况,特色食物,像寿司,是港岛价格的两倍以上,其他都大差不差。”

卢同突然想到一个梗——

外国佬来到华夏后猛地发现,这里的物价是真便宜啊!

“暹罗的物价是真便宜!”黄闯山忍不住感慨。儿时在暹罗长大,他对曼谷的物价印象深刻。

“确实。”卢同记得,当年李筱龙拍摄《唐山大兄》时,根据部分报社爆料,以港元计算,当地的窑子点一次就三蚊。

三蚊在当年的港岛能买什么?

一碗咖喱鸡排饭。

所以,当港媒爆料这些时,很多港人都因为猎奇买了相关报纸。

这种心态大概就像……欧洲人喜欢看非洲人看苦日子?

“别聊了,快洗洗睡吧!”顾琴打了个呵欠,好久没倒时差,突然有些不习惯了。

黄闯山用蹩脚的英文,找前台打听:“这附近有没有钟表店?”

前台愣了几秒,卢同用标准的发音重复了一遍,她才笑道:“出门左拐,下个路口处有一家。”

翌日。

萧邦的钟表店坐落在一条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木质的招牌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推开门,一股淡淡的木质香气和机油的味道扑面而来,展柜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机械表,每一块都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钟表匠在柜台后组装着东西,顾琴忍不住感叹:“好灵巧的手。”

门外传来一阵风铃声,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他身着深色的工作服,眼神中透露出对钟表的热爱和专注。卢旭不由自主地往门口靠近了,撞到了卢同的手臂。

“老豆,你干嘛?”

卢旭没有说话,只是目光停留在那个年轻男子身上。

又钓到大佬了?

直觉告诉卢同,以老豆的反应,这个年轻人绝非等闲之辈。

察觉到两道好奇的目光,男子抬头望这边看去,就见到一群东方面孔正往此处看来,顿时见怪不怪了。

东方人总是对西方人的面孔有种莫名其妙的好奇。

他走到钟表匠的神情,熟练地用德语交流着。

卢同只能听懂一两句,这个年轻人是从巴塞尔来到,似乎是得到了某个人的引荐。至于后面的话,他就一个字都听不懂了。卢同求助地看向顾琴,顾琴耸肩,表示听不懂。

这时,钟表匠抬起头,突出了一个名字:“欧克林——”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