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鉴宝大师,博古通今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2章 翻案

最新网址:m.biquw.cc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周不言身上,有好奇,有审视,更多的则是质疑。

——如此年轻的国家顾问?质疑我们几代人的定论?

周不言站起身,没有多余的客套,直接打开带来的投影仪,连接上平板电脑。

屏幕上首先出现了那件觚的高清全貌图。

“诸位,”周不言声音沉稳,清晰地在会议室里回荡,“判断一件高古青铜器,需从器型、纹饰、工艺、材质、锈色等多方面综合考量。”

“此觚,形制上,喇叭口,长颈,鼓腹,高圈足,符合商代晚期觚的基本特征。”

他调出几张商晚期典型青铜觚的图片进行对比。

“其比例协调,线条流畅,虽历经磨损,但古拙之气犹存。”

“哼,形制相似者多矣,明仿宋仿皆有之,不足为奇。”

那位李姓老专家冷哼一声,直接打断。

周不言看了他一眼,没有争辩,继续操作:

“纹饰方面,此觚腹部残留的饕餮纹痕迹,虽模糊,但其眼、角、鼻的结构特征,尤其是其狞厉神秘的神韵,与商晚期典型饕餮纹高度契合。”

他又放出几张商晚期饕餮纹拓片进行细节放大对比。

“神韵?这太主观了!”另一位专家摇头,“明晚期仿古器物,追求的就是这种‘古拙’,模仿神韵并不罕见。”

“仅凭感觉,难以服众。”

张馆长眉头微皱,显然也觉得周不言的论据尚显单薄。

胖子在下面急得抓耳挠腮,恨不得跳起来骂娘:

这帮老梆子,就会倚老卖老!

周不言依旧平静,仿佛没听到质疑。

他切换图片,屏幕上出现了觚腹那道几乎磨平的凸起:

“最关键处,在于此处!”

他放大了那道凸起:

“诸位请看,此结构,正是商晚期青铜器上极具时代特征的‘扉棱’残留!”

“它并非简单的装饰棱线,而是早期铸造工艺中,用以加固器壁、分散铸造应力的功能性结构!”

“其位置、形态、尤其是这种近乎原始的朴拙感,与后世为追求美观而刻意添加的棱线截然不同!”

他调出多件商代带扉棱青铜器的特写照片,以及后世仿品上过于规整、装饰性更强的棱线进行对比,高下立判!

会议室里第一次出现了些微的骚动。

李专家的脸色沉了下来!

“还有这里,”周不言指着口沿残缺处的断口放大图。

“断口处的金属晶体结构、锈层堆积层次,以及腹底这些细微的、未经后期精细打磨的原始范线接痕和垫片痕迹,都指向一个信息”

“这是一件铸造后,可能经过简单打磨便投入使用,并在漫长岁月中自然磨损的古物,而非后世精心仿制、追求表面效果的工艺品!”

周不言的论述条理清晰,证据链逐渐展开,虽然大部分基于传统眼学和经验判断,但逻辑严密,指向性越来越强。

“周顾问的观察很细致,”李专家再次开口,语气依然强硬,但气势明显弱了几分。

“这些细节特征,确实值得商榷。但仅凭这些,就要推翻‘明仿’甚至‘民国仿’的定论,恐怕还是不够。”

“毕竟,高仿技艺日新月异,模仿这些‘原始感’并非不可能。我们需要更确凿的证据!”

“更确凿的证据?”周不言等的就是这句话。

他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定格在张馆长脸上。

“张馆长,昨天下午,我馆已将提取自这件觚腹底的无损微样本,送往国家博物馆实验室,进行了X射线荧光光谱(XRF)成分分析和三维显微成像检测。”

“检测结果,刚刚已经传回。”

会议室里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周不言操作电脑,屏幕上赫然出现两张并排的图谱!

“左边这张,”周不言指着清晰的光谱峰图,“是国博实验室标准商代晚期青铜器的典型合金成分谱图,其锡、铅的比例范围,以及铜基体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已被大量考古出土实物所验证!”

“而右边这张,”他的手指移向另一张几乎重叠的图谱,“正是这件觚的实测XRF图谱!其合金成分比例,锡铅含量、微量元素构成,与标准商代晚期青铜器谱图完全吻合!误差在仪器检测精度范围内!”

“嘶——!”

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响起!

连李专家的脸色都瞬间变了!

“再看这个!”周不言切换画面,三维显微成像的动态图呈现出来。

可以清晰看到觚腹底部极其细微的铸造气泡分布、范线边缘的原始锉痕、以及锈层下金属晶体的原始结构形态。

“这种微观结构特征,”周不言的声音斩钉截铁,“是典型的商代范铸工艺遗留,与后世失蜡法或翻砂法铸造的器物结构有着本质区别!”

“任何高仿,都无法在微观层面完全复制这种原始工艺的自然痕迹!”

两张无可辩驳的科学检测图谱,如同两记重锤,狠狠砸在会议桌上,砸在所有心存质疑的人心头!

张馆长的脸色面如死灰!

李专家张着嘴,脸色由红转白,看着屏幕上那严丝合缝的光谱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剩下满眼的难以置信和…崩塌。

会议室内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空调出风口单调的嗡鸣。

高清屏幕上,那两张XRF光谱图并排而立,如同两柄利剑,刺穿了所有质疑。

商晚期特有的锡铅比例曲线,与这件“明仿觚”的检测结果严丝合缝。

三维显微成像下,那原始粗粝的范线痕迹、未经精细打磨的锉痕,无不昭示着它跨越三千余年的真实身份。

馆长张振国的脸色由红转白,最后脸色灰暗。

他张了张嘴,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干涩声响,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先前那位言辞激烈的李专家,此刻像是被抽掉了脊梁骨,瘫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滞地盯着屏幕,嘴里无意识地喃喃:

“怎么可能…范线…气泡…完全吻合…怎么可能…”

之前附和质疑的声音此刻噤若寒蝉。

事实胜于雄辩,在国家级实验室提供的、无可辩驳的科学证据面前,任何基于经验的“感觉”都显得苍白无力。

“诸位专家,”周不言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数据不会说谎。”

“这件青铜觚,从合金成分、范铸工艺、器型特征乃至微痕细节,均符合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的典型特征。”

“其‘扉棱’结构虽经岁月磨损,但残留的形态与商晚期同类器高度一致,其古拙朴茂的韵味,是后世仿品难以企及的精髓。”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神色各异的众人,最后落在张馆长脸上:

“至于所谓‘品相差’,恰恰是它在漫长岁月中,历经沧桑而未被过度修复、保持原始状态的证明。”

“这份‘品相差’,正是它作为珍贵历史遗存最真实的勋章!”

字字如锤,敲在众人心头。

尤其是那句“未被过度修复”,更像是对某些为了追求品相而掩盖历史痕迹行为的无形鞭挞。

胖子在一旁看得真切,强忍着没拍大腿叫好,只是悄悄对周不言竖了个大拇指,小眼睛里全是崇拜:

言哥这逼装的,润物细无声啊!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