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张士诚出征,大元帅朱元璋
第58章 张士诚出征,大元帅朱元璋
正当义军为淮河两岸受灾百姓奔走救援、辛苦劳作之时。
困守高邮城内半载的张士诚,也终于有了大动作!
十万大军!倾巢而出!
一击便击溃元军在高邮府布下的层层防御!
随后兵锋沿着大运河,一上一下,进攻淮安城、扬州城!
声势惊天动地,江北元军、义军、韩宋等势力,纷纷腾出手来,将目光投向大运河以东的战场。
“根据最新线报,张士诚亲率五万精锐之师,兵临扬州城下!”
刘昱将整合后的各方消息,摆在众将面前。
李平安身穿长袖袍服,罕见的没穿短打,实在是身上伤口太多,全身缠满了绷带。
走在路上,都会引起百姓围观,李平安不得不换上不方便干活的长袖衣袍。
李平安问:“淮安方向呢?”
“由张士诚亲弟弟张士信率兵,已经打下了宝应县城,距离淮安城不足百里远!”
“兵锋神速啊!”李文忠感慨道。
刚刚乘船返回江北的邓友德冷眼道:“但也快不了多久了!”
“后勤不稳,他能打的时间,甚至连半个月都不会有!”
邓友德如今负责指挥义军水师作战,在长江江面上纵横。
每天都要将大量人员、物资,在江南、江北之间转运。
这次便是从江南运来一批铁匠,准备在江北开矿冶铁,打造兵器、农具等。
“邓兄所言极是。”刘昱点头赞同道:“据当地线报称,张士信军中粮食短缺,他便在当地纵兵劫掠!”
“从百姓口中夺食!”
这种事情,历朝历代都不罕见,其他人都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认为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只有义军觉得这不正常。
又或者说,李平安凭借一己之力,拉高了义军的道德底线。
刘昱总结道:“大运河并非长江天险,张士诚的两路兵马随时可能向西进攻义军根据地,咱们到底该如何应对?”
此前张士诚盘踞大运河以东的高邮城。
义军则是在大运河以西的两淮活动。
双方井水不犯河水。
如今张士诚率兵出城,四处进攻,很难说会不会来侵犯义军根据地。
邓友德开口道:“如今正是麦子抽穗、稻米扬花的时节,若是外敌大举入侵,今年粮食产量必然下降!”
“不管是战是和,咱们都要做好御敌于外的准备!”
粮食,乃是生存第一要务!
农历四月下旬到五月,本就是小麦、水稻抽穗、扬花、灌浆的关键时期。
两军交战,耗费民力、耽误农耕的同时,作为战场的土地上农作物,必然会被踩踏、焚烧毁掉大部分。
义军将领们纷纷同意邓友德所言。
确定御敌于根据地之外的作战原则。
“可咱们该怎么打?!”
花云摸了摸头顶,茫然道:“张士诚两路兵马,可是有实打实的十万人!”
“而且不少都是收编的蒙古老兵,比起咱们手底下的新兵蛋子们强上一大截!”
和号称十万人,实际上只有两三万人的刘福通韩宋大军不同。
张士诚是实打实和元廷百万大军,有来有回打了大半年时间。
就算是新兵,在血与火中淬炼半年,还能活下来,也锻炼成百战老兵了!
更何况脱脱死后,不少元军担忧朝廷清算,干脆直接反了,投入张士诚麾下。
这群从西域大漠杀到辽东草原的狠汉子,战斗之凶狠,世间罕见。
李文忠略微思考后提议:“在大运河以西的湖泊湿地中打游击?”
“义军河西之地拥有情报优势,能够神出鬼没,闪击敌军,以少打多,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后世的高邮湖,如今尚未形成,而是三十六个互不相通的大小湖泊。
湖泊之间遍布湿地以及芦苇荡。
寻常大军,不会进入这种错综复杂的地势,以免迷失方向。
但,义军久居大运河之地,早就将当地的情况都给摸清楚。
如果在湖泊湿地间转运士卒,伏击敌军,必然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
李平安沉思后道:“游击战不可取!”
“对根据地的破坏太大!”
游击战,就意味着要将敌人放进根据地来打,不符合御敌于根据地外的前提。
“难道咱们要主动渡过运河,向东发动进攻不成?”
李文忠皱眉道:“那义军就没有作战优势了!”
李文忠很少会考虑军事之外的事情,他只在乎战场上的得失。
“游击战若是实行,咱们只能一时缩减损失,但却会失去民心!”
李平安望着桌面上地图道:“也不是游击战完全不可取。”
“可以让调动民兵,在湖泊沼泽间布防,防止敌军突袭根据地。”
“义军主力,还是要和张士诚军硬碰硬打一场!”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李平安手指向淮安城,“咱们先打张士信!”
“断了他的左膀右臂再说!”
“将江南江北的可战之兵都召集起来!”
“另外发文给朱大帅,让他也派兵支援!”
“要打就打一场大的!”
“将他这一路兵马,五万人给全部吃掉!”
在场诸将,不禁为李平安的大手笔感到吃惊!
五万精锐之师,可不是杂牌部队!
义军至少也要有三四万人,才会有一丝取胜的可能性!
将他们全部吃掉,光靠现在的义军,当真能做到吗?
在场唯有李文忠毫不怀疑。
立马道:“我愿为大军主帅,领兵出征!”
李平安看了李文忠一眼,微微一笑:“大哥还太年轻,不宜为主帅!”
李文忠虽在军事指挥上有近乎妖孽的天赋,却尚未入门,打仗也都是骑兵带头冲锋。
现在的李文忠,可为先锋大将。担任中军主帅,为时尚早!
“主帅之位,将由朱大帅担任!”
李平安淡淡道:“等他率兵从江南归来,便是我等出征之时!”
李平安几乎别无选择,只能让朱元璋担任中军主帅。
大兵团作战,首先要解决指挥链的问题。
如果让李文忠、花云等人担任主帅,很难服众,让大家听从自己的命令。
唯有朱元璋威望足够,能震慑住义军的骄兵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