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关羽,从水淹七军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章 太子年幼,汝当勉励之

最新网址:m.biquw.cc

………

丞相府第一长史王连最近很忙,先是为征调三万大军出征南中所需军资粮草,忙到焦头烂额。

粮草缺口巨大,一时间凑不齐。

而后又是巴西郡太守,当朝国舅爷的糜芳通敌叛国之案压了过来。

如果说是别人通敌叛国,王连说不定就信了。

但是糜芳通敌叛国,属下汇报时,王连第一时间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糜家可是最早的倾家荡产支持刘备白手起家的最大功臣,五年前陛下刘备称汉中王时,糜竺被任命为安汉将军,位列群臣之首,甚至高于诸葛亮的军师将军。糜芳作为糜竺之弟,被任命为南郡太守,手握实权镇守一方。

即使是现在,糜芳依旧贵为巴西太守,实掌一郡,妥妥的地方大员。

这样的人,他怎么可能通敌叛国?

但假如,糜芳真的通敌叛国了,该怎么处理?

这才是令王连最为头大的问题。

王连自己都只是一个小小的丞相府长史,暂代丞相诸葛亮处理国事,哪有权力处置当朝国舅爷。

除了陛下刘备自己,其他人都无权处置糜芳。

王连一边着人将西域客商胡汗及家产押送送至成都,特意交代办事的人对糜芳客气一些,不能如押解罪犯一般无礼;

一边又连发两道奏折,一道发往襄阳禀告刘备,一道发往陇右禀报诸葛亮。

是夜,

成都,馆驿。

亲兵张猛正唾沫横飞的禀报着此去巴西郡捉贼拿脏一事。

“俺本来还担心,只让兵士悄悄塞一副诸葛连弩和设计图在胡汗的箱子里,还无法彻底坐实他通敌窃国之罪,没想到这家伙竟真是个奸细!”

“将军,您是不知道,那糜芳看到从胡汗家中搜出的通敌书信时,脸当场就绿了。”

关羽哈哈一笑:“做得不错,有赏!”

“谢大将军!”

等张猛退下,周仓近前禀道:“将军,丞相府长史王连差人来禀,说是十日后请大将军与太子共往丞相府,共同会审糜芳勾连魏国奸细胡汗一案。”

关羽点头“嗯”了一声。

这一次事情搞这么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一但糜芳与西域客商胡汗的勾连证据坐实,那糜芳这次就算能捡回一命,此后绝不可能东山再起继续捞钱了。

这可不是关羽想要的结果。

因为这太便宜糜芳了。

对于一个爱财如命的仇人,小人,最狠的折磨就是把他辛辛苦苦积攒出来的钱财全部拿走,但又保留他东山再起的希望,而后等到其再次辛辛苦苦积攒出家业后,再将其全部家产拿走。如此往复,循环不止。

而不是一下子捶死。

再者,匡扶汉室的大业还没有完成,糜芳这样的搞钱小能手还有大用。比如这次三万大军南征的军资粮草,就是抄了糜芳的财产所提供,川中各地没有出一文钱;比如第二次北伐襄樊时的军资粮草,以及后来与东吴第一次荆州之战时的军资粮草,都是糜芳家产做出的贡献。

如果每一次出征都可以薅一次糜芳的全部家产。那对于季汉来说,发起战争时对百姓的负担就大大减轻了。

至于与糜芳的私人恩怨,关羽倒也不急于这一时就全部结清,来日方长,慢慢偿还就是。

看来,到时候得拉糜芳一把了。

不然按照诸葛亮制定的汉律,通敌叛国就是百分百的死罪,还要诛全家;如果执法严苛一些,甚至连糜竺都在诛杀之列——只是大哥刘备绝不会同意杀糜竺就是。

打定计议,关羽起身来到屋外,仰望着成都夜空中的满天繁星,思索起南征事宜。

得益于这一世的季汉空前强大,以孟获为首南中各部蛮人,并未起兵反叛,最多只是个不服王命,滋扰边境的小罪。

之前也曾因蛮人滋扰边境,季汉派出大军征讨过南中,但是每一次兵马刚开到牂牁郡边上,各部蛮人就立即举旗投降了。纷纷遣使上贡表示:我们服了,服了,别打了,我们称臣。

然而等季汉大军一走,过不多久,蛮人就又故态复萌,滋扰边境,履治不改。

得想个能一打到底的出兵借口,狠狠修理南中的蛮人一通,彻底打服他们,才能永绝后患。

不然,以后边境隐患就会没完没了。

该想个什么借口呢?

关羽背着手,踱步思索起来。

改变了原有历史进程就这点不好,局势与原历史不同了,各个势力、人物的反应也不同了。

比如说孟达和刘封,现在完全对季汉忠心耿耿,毫无二心。

………

广州都督府,

皇子刘封看着手上新到的圣旨,大喜过望。

刘备命他领三千人马,乘船过东海去取夷洲。

圣旨上还说:让他到了夷洲,安心扎根于当地,教习当地人农耕,冶铁,文字,汉语。做得好的话,就封他为东海王,并许以一州之地为封地。

圣旨末尾,刘备还说了一句语重心长的话:太子年幼,汝当勉励之。

虽然已在广州呆了三年的刘封,还没听说过海对面有个夷洲;

虽然以现在的船只航行能力,漂洋过海远征夷洲很危险,运气不好就会葬身大海;

但是,父皇叫他“当勉励之”啊。

也就是说,虽然眼下太子是刘禅,但并不意味着刘备就没有让他接替帝位的可能,最次也是一个拥有一州封地东海王。

干了!

刘封当场眼睛就红了,斗志满满。

三下五除二把广州诸多事物与关平交接完,领着三千人就出发了。

扬帆起航于东海之上的时候,刘封还在尽情畅想着,自己这个未来东海王,选哪个州作为封地比较好。

交州。

都督府,

接到圣旨的孟达也如打了鸡血一般,匆匆忙忙把交州诸事与关兴交接完,就领着三千人往南边进发了。

孟达之所以会如此激动,完全是因为圣旨的后半段内容。

本来,在听到圣旨前半段“着孟达领兵三千往南再征三千里”时,孟达是极为不情愿的,因为南边都是不毛之地,人口很少,瘴气丛生,去南边完全是找罪受。

但在听到圣旨后半段“若尽得南越之地,之民,之物,之财,则封你为南越王”后,孟达瞬间瞪大了眼睛。

做得好的话,陛下就会封我为南越王诶!

拼了!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