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破不立分庭抗礼
第3章 不破不立分庭抗礼
兵戈四起,如何处之?
朱觉貌似在给魏忠贤出难题。
其实不然。
此乃驭人之术也。
上位者驾驭手下人那也得讲究方法。
这个说白了其实挺简单,你不知道怎么办那就按朕说的去办。
魏忠贤自然是不知如何处之,他都没读过书,更没学过兵法,兵戈四起,如何处之,他哪知道。
他也只能假意站那里冥思苦想了。
朱觉却是真在琢磨。
他边翻看奏折便回想着后世的见闻,猛然间意识到一个问题。
东南的问题其实不是问题,而是一个契机,一个掌控海上贸易乃至称霸世界的契机!
后世之人就曾感叹,大明错过了一个称霸世界的良机。
皆因大明立朝之初无论人口、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乃至造船技术皆冠绝整个世界。
可惜,大明没有选择发展技术,掌控海上贸易,从而称霸世界,反而走上了封建王朝重农轻商的老路。
大明这两百余年正是资本萌芽时期,欧陆各国靠着野蛮掠夺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从而走上了世界之巅,而大明却闭关锁国,走向了没落。
现如今的大明其实还有机会,因为大明人口还在,领先世界的技术还在,只是大明皇帝不思进取,不擅经营,以致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严重下滑而已。
他完全可以利用大明庞大的人口基数,领先世界的技术,乃至丰富的资源,从基础做起,重新再来,慢慢垄断这世上赚钱的行当,让大明重回世界之巅!
这会儿他可是大明皇帝,起点不知比前世高多少,凭借他丰富的创业经验,发展起来绝对不是问题。
甚至,大明这会儿还有很多底子在呢,比如,布匹、丝绸、瓷器、茶叶这些个行当大明那还处在垄断地位,只是海外贸易的利益全部落入了私人或者说浙党那帮家伙的腰包而已。
他完全可以利用当皇帝的权力把海外贸易的利益抢夺过来。
这抢夺的关键还就是海盗头子郑芝龙。
郑芝龙只要拿捏在手,那就能掌控海外贸易了。
至于怎么拿捏郑芝龙,其实也很简单。
这厮想封侯进爵,光宗耀祖。
他完全可以利用这点让郑芝龙灭了其他海盗,而后以封侯进爵的名义骗来京城,变相软禁。
清廷就是这么干的!
这郑芝龙派谁去骗呢?
他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魏公公,熊文灿现在何处,你可知道?”
熊文灿?
我就认识熊廷弼,熊文灿什么玩意?
魏忠贤细细想了想,随即小心道:“陛下,微臣不认得熊文灿,他好像并未在朝中任职。”
不在朝中?
朱觉闻言,果断道:“传旨,招熊文灿入京觐见。”
行吧,此人我都不认得,肯定没得罪过,招来也没什么。
魏忠贤很是干脆的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西南安奢之乱的问题好像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历史上安奢之乱平定了。
至于怎么平定的,他不用考虑,他只要知道是谁平定的就行。
上位者只需识人用人,无需事必躬亲。
朱觉又看了看张鹤鸣的奏折,随即问道:“朕闻总督西南五省兵部尚书朱夔元平定奢安之乱几近功成,你为何突然把他撤了?”
这不是有人给我塞钱嘛!
魏忠贤眼神躲闪道:“陛下,朱夔元是丧父丁忧,不是微臣把他给撤了,兵部议定,由偏沅巡抚闵梦得接替其职,闵梦得未赴任,张鹤鸣接替其职。”
胡闹!
奢安之乱尚未平定,总督西南五省兵部尚书能胡乱撤换吗?
偏沅巡抚闵梦得何德何能?
张鹤鸣又是什么玩意儿?
这一下提拔两个正二品的封疆大吏也就罢了,你们还夺了西南的兵权!
关键你们夺了西南的兵权还不办事,眼睁睁看着差点被剿灭的奢崇明和安邦彦死灰复燃!
朱觉冷冷的道:“你不知金戈无辟吗,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也,领兵作战者岂有丁忧一说?”
呃,这个怎么说呢?
魏忠贤眼珠子转了转,干脆道:“陛下恕罪,微臣属实不知。”
天启竟让个小混混来治理大明万里江山,属实荒唐。
这厮就主打一个无法无天,胡搞瞎搞!
有些事是需要这厮去胡搞瞎搞,但治国之道决计不是胡搞瞎搞。
朱觉微微摇了摇头,随即威严道:“命人八百里加急传朕旨意,起复朱夔元总督西南五省,平定奢安之乱。”
好吧,反正闵梦得和张鹤鸣都提上去了。
魏忠贤连忙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西南奢安之乱交给朱夔元应该是没问题了。
若不是魏忠贤胡来,朱夔元怕是早把奢安之乱给平定了。
接下来西北的问题和东北的问题就有点麻烦了,历史上正是因为西北农民起义和东北建奴入侵让大明左支右绌,最终灭亡。
西北的问题那就是个大难题,小冰河天灾还要延绵几十年,朝廷若是没有足够的钱粮赈灾,西北农民起义就会连绵不绝。
大明朝廷哪来的钱粮赈灾呢?
西北灾民最少上千万啊,现如今大明朝廷的税赋收入都不够赈济一个月的,哪怕抢钱抢粮也堵不上这大窟窿。
这个倒也不是没有办法,貌似只需引入番薯、土豆等高产作物,推广开来便成。
不过,引入需要时间,推广开来也需要时间,真正做到高产那更需要时间。
这时间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根本解决不了燃眉之急。
现如今貌似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安抚,要么围剿。
这安抚和围剿还都有利也有弊。
若是选择安抚,那倒无需多少钱粮,但一味安抚起义军肯定会反反复复。
闯王李自成和八大王张献忠那都是有野心的人,这种人是不可能老老实实接受安抚的,一味安抚那只能让他们借机积攒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若是选择围剿,那最少要集结十多万人马,这人马从何而来暂且不说,光是粮饷那又是个巨大的开销。
关键起义军是会跑的,闯王李自成就曾逃进深山老林,死灰复燃,剿几年那都等于白剿。
这会儿选择围剿貌似为时过早,粮食问题解决不了起义军就剿不灭。
看样子只能先安抚了。
至于起义军会反反复复,问题不大,反正起义军是先洗劫藩王宗室,藩王宗室没洗劫完这帮家伙是不会想着攻打京师的。
他正好引导起义军去收拾那些藩王宗室!
嘉靖朝御史林润说的一点没错,今天下之事极弊而大可虑者,莫甚于宗藩,宗藩问题若是不解决大明迟早被这些藩王宗室给拖垮。
这个问题可是一直困扰着大明皇帝,历代皇帝貌似都拿这些宗藩没办法。
西北农民起义正好是个解决宗藩问题的契机,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制造问题的人没了,问题自然就没了。
宗藩问题不好解决那就让起义军去把藩王宗室给解决了,不破不立,该冷血的时候就得冷血!
至于怎么安抚起义军,他不用考虑,他只需考虑派谁人去安抚就行。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威严道:“你可认得杨鹤,他可在朝中?”
杨鹤?
熊廷弼就是这厮举荐上去的,我自然认得。
不过,这厮因庇护熊廷弼被我给撸了!
魏忠贤眼珠子一转,随即狡黠道:“陛下,微臣认得杨鹤,听闻杨鹤父母相继去世,他正在家丁忧呢。”
又丁忧去了?
朱觉闻言,果断道:“传旨,招杨鹤入京觐见。”
这厮若是说我坏话,你不会找我麻烦吧?
魏忠贤愣了一愣,还是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接下来就是东北的问题了,辽东才是重点,掌控东林的晋党可是私通建奴,他若开始整治东林,东林必会让让建奴杀人京畿,哪怕他不整治东林,晋党也会带着建奴杀入京畿!
历史上崇祯二年己巳之变建奴从蓟州镇杀人大明京畿他还是知道的,袁崇焕正是在那场大战中被千刀万剐,满桂、赵率教、孙祖寿等能征善战的将领也在那场大战中接连阵亡,自那时起大明京畿便成了建奴的后花园,不知被入寇了多少次,京畿也因此瘟疫四起。
也就是说,哪怕他不整治东林,最多还有两年时间,建奴就要杀入京畿了。
这才是当务之急。
他需得赶紧找人来抵御建奴才行。
若是真让建奴杀得京畿瘟疫四起,那大明就再无回天之力了。
话说,现如今大明还有何人能抵御建奴呢?
后世之人皆知,崇祯朝还是有那么几个忠臣良将能打仗的,只是历史上的崇祯不会识人用人而已。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威严道:“魏公公,大明之所以兵戈四起,皆因督抚不利,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谁尸位素餐,我们就得革职查办,谁吃了败仗,我们就得开刀问斩。”
呃,这没头没尾的什么意思?
魏忠贤想了想,干脆拍道:“陛下英明。”
你以为朕就随便说说是吧?
朱觉点了点头,随即问道:“你觉着派谁人去可平定辽东,派宁国公魏良卿和东安侯魏良栋去怎样?”
啊?
良卿乳臭未干,目不识丁,良栋都还不会走路呢,你让他们去平定辽东!
你不会是想借机斩了他们吧?
魏忠贤支吾道:“陛下,微臣未曾听闻有公侯勋贵领兵作战,这样怕是会引人非议啊。”
公侯勋贵领兵作战的多了去了。
朱觉假意为难道:“魏公公,我们若不派人平定辽东,建奴迟早打到京城来啊,你觉着派谁人去为好?”
唉,我都派王之臣去了啊,奈何这饭桶就躲山海关龟缩不动啊,我还能派谁去?
我派去的人若是尸位素餐,那不是革职查办就是开刀问斩啊。
这意思是不让我派人去尸位素餐!
魏忠贤眼珠子转了转,小心道:“陛下,微臣听您的,您说派谁去就派谁去。”
你终于反应过来了?
朕就是要断了你插手辽东的念头。
辽东可不能如同西南一般乱来,若是尽派些饭桶过去,建奴那真会打到京师来。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孙传庭和卢象升可在朝中?”
呃,这都什么人啊?
魏忠贤颇有些尴尬道:“陛下,微臣并未听闻朝中有这二人。”
这两个就是能征善战的忠臣良将。
朱觉闻言,干脆道:“传旨,招孙传庭、卢象升进京觐见。”
你觉得这两人能平定辽东?
魏忠贤闻言,连连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陷入沉思之中。
这些还都只是当务之急,兵戈四起那就不是导致大明王朝灭亡的根本问题。
大明王朝的根本问题在内部,朝堂官员争权夺利,贪官污吏横行无忌,大家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就没几个人想着要挽救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这就导致大明王朝的经济基础一谈糊涂,军事实力一落千丈。
若是他不想办法将大明发展起来,魏忠贤哪怕能抢来七千万两那都不够,光是西北那上千万的灾民就不是区区七千万两能解决的,更何况要剿灭辽东的建奴和西北的起义军,粮饷也远不止这个数。
还有大明的军事实力,那也已经严重退化,跟立朝之初的洪武朝比起来,实力那都剩下不到一成了,光靠这一成不到的实力那根本就解决不了西北农民起义和东北建奴的问题。
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要发展起来那就得靠工业,一个国家唯有把工业发展起来才有未来,光靠做生意赚钱那就是空中楼阁,做生意那也得有东西卖,且光靠做生意军事实力根本就发展不起来。
若是想大明发展起来,那就得打造出一个庞大的工业帝国才行,而打造一个庞大的工业帝国靠他一个人还不行,他还得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才行。
其实,这会儿大明还是有不少人才的,只是没有哪个皇帝有识人用人之能而已。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明朝廷已然烂到根子里了,如果他还用现在的管理体系来发展工业,根本就发展不起来,这点历史上的崇祯朝就是明证,靠现有的朝廷管理体系,大明只会越来越乱,越来越差,直至灭亡。
更为严重的是,大明朝堂还有很多通敌卖国之贼,他把后世的那套搬过来将大明的工业发展起来之后建奴恐怕很快就会学了去,到头来他辛辛苦苦怕是要给他人作了嫁衣。
也就是说,他若是还用现有的管理体系去发展工业,基本跟找死无异!
看样子这大明朝廷也得破而后立才行。
大明朝廷既然烂透了,那就让魏忠贤跟东林和齐楚浙党去斗,让这帮家伙斗个你死我活,同归于尽,到时候朕再重新洗牌
这个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东林和齐楚浙党那都不是省油的灯,这帮家伙就不可能束手就擒,想要彻底收拾他们那最少得几年时间。
他还不能因为朝廷烂透了而影响大明的发展,这段时间他还得创建另一套管理体系把大明发展起来,如若不然,大明再停滞个几年,他也无力回天了。
这套管理体系还不能与外廷有瓜葛,他还只能在宫里暗中组建内廷,创建直属内廷的司厂,取代外廷把大明慢慢发展起来。
大明已然步入封建王朝的末期,如果还按以往的老路走下去灭亡貌似是不可避免的,这创建内廷貌似势在必行。
这样不但解决现有管理体系的弊端,让内廷和外廷分庭抗礼,还能防止发展成果被人送给建奴。
话说,现如今大明急需发展些什么呢,他又培养那些人才来组建内廷呢?
火药武器那肯定得发展起来,这年头拳头大才能掌控真理,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就这意思,是故大力打造火枪火炮才是重中之重。
内廷武器部肯定得组建起来,而大明王朝也不缺这样的人才。
毕懋康貌似都把燧发枪发明出来了,只是没人重视而已,这内廷武器部就交给毕懋康来负责。
还有装备,也就是打造武器乃至生产各种物资的机器,那也得发展起来。
如若不然,光靠手工打造,那是生产不出大量火枪火炮的,生产大量货物垄断海外贸易那更是做梦。
内廷装备部也需得组建起来,大明王朝也不缺这样的人才。
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那就是古代的工业百科全书,此人培养一下造装备肯定没问题,这内廷装备部就交给宋应星来负责。
还有造船,这年头坚船利炮才是王道,内廷船务部那也必不可少,这方面的人才大明也不缺。
王徵貌似就提出了火船自走的超前理论,此人培养一下把轮船造出来都没问题,这内廷船务部就交给王徵来负责。
还有农业,番薯、土豆等高产作物得赶紧引进试种,蚕丝、棉花等原材料那也要尽可能多种。
大明想要挺过小冰河天灾,想要发展起来,那就得组建内廷农务部,这会儿的大明王朝还正好就有一个农业大拿。
徐光启就是史上有名的农学家,此人不用培养都能上,这内廷农务部就交给徐光启来负责。
说到这原材料,矿产资源乃至木材、橡胶等也得有人来负责采集才行,内廷资源部那也得组建起来,这个就不需要多少专业技能了。
宋应星好像有个兄弟宋应昇,一个负责造机器,一个负责提供原材料,两人配合正好,这内廷资源部就交给宋应昇来负责。
还有就是贸易,这个也得有专人负责才行,要想掌控海外贸易内廷商务部那也得组建起来,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起来并不难。
毕懋康好像有个兄长毕懋良曾出任外廷户部侍郎,负责商贸应该没问题,这内廷商务部就交给毕懋良来负责。
这些人用好了,何愁大明不兴?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徐光启、毕懋康兄弟、王徵、宋应星兄弟可在朝中?”
礼部右侍郎徐光启本与我那族侄魏广微是同科,我想重用他来着,奈何他不从,我只能让他回去闲住了。
兵部右侍郎毕懋康和户部右侍郎毕懋良这两兄弟还为东林说情,直被我给罢官削籍了。
至于甚么王徵、宋应星兄弟,我就不认得。
算了,都当不认得吧。
魏忠贤闻言,眼珠子转了转,随即含糊道:“陛下,徐光启、毕懋康兄弟、王徵、宋应星兄弟好像都未在朝中任职。”
你着实让人无语,有用之人你是一个不用!
朱觉闻言,果断道:“传旨,招徐光启、毕懋康兄弟、王徵、宋应星兄弟进京觐见。”
你招这些人来干嘛?
这些人能平定四方吗?
魏忠贤愣了一下,随即连连拱手道:“微臣遵旨。”
这下差不多了,时候也不早了,该用膳了。
朱觉抬头看了看天色,随即挥手示意,让魏忠贤退下。
魏忠贤却是小心道:“陛下,明日可要早朝?”
早朝干什么?
现如今满朝文武皆是垃圾,与那些垃圾废话纯属浪费时间!
再说了,朕要让你背黑锅抢钱抢粮那就得装作不知道你在作甚,如果天天早朝,那还能装作不知道吗?
朱觉微微摇头道:“早朝就免了吧,朕没空,你办好你的事就行了。”
你没空?
行吧。
早朝着实挺烦。
我也不想早朝。
魏忠贤闻言,连忙拱手躬身告退。
此时,王承恩却突然来了一句:“陛下,可要去坤宁宫用膳?”
坤宁宫?
算了吧,女人只会影响朕的发展速度。
朕现在都还没起步呢,哪有时间管儿女私情。
朱觉微微摇头道:“今日就在乾清宫用膳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