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我有一个妙计
第46章 我有一个妙计
张平安提醒道:“先生,线索虽有,却尚未查明,衙门方才才擒下一人,恐怕他们如今已草木皆兵,不敢轻举妄动。”
海瑞却像没听见这句话似的,自顾自踱起步来,眉头紧皱,嘴里念念有词。
“不可等了,必须快,趁他们尚未毁灭证据,我这就去见方知县,请他即刻派人搜查裕民粮行。”
“先生!”
眼见海瑞就要出门,张平安连忙上前一步,将他拦住,语气带着一丝急切。
“先生,这事情急不得啊,若能查实固然最好,可万一证据不足,反被人揪住把柄,那岂不是反成授人以柄?”
海瑞眉头一皱,目光犹豫片刻,终还是道:“可这是为了南平百姓,我也顾不得那么许多了。”
张平安闻言,却忽然轻笑了一声:“先生,您常说凡事三思而后行,教我们冷静持重,如今事到您自己身上,怎的就不讲这道理了?”
海瑞一怔,嘴唇动了动,却无言以对。
张平安目光不减,继续说道:“救民如救火,我自然明白,但眼下还没到生死存亡之时吧?您这一把利刃,也得使在对的地方才成,若乱挥一通,只怕伤不到敌人,反倒自损气力。”
海瑞静静望着他,良久,终是长叹一声,苦笑着摇了摇头,重新坐了下来。
“你说得对,我是太急了。”
张平安心中这才微微松了口气,坐在一旁不动声色地端起茶盏。
他心里明白,海瑞刚正不阿,铁骨铮铮,诚然是治世良臣,是百姓的福星。
但也正因如此,他知世故而不会变通,除了老夫人当面谁都劝不动。
张平安佩服他,也敬重他,可心底却总免不了替他担忧。
自问今生并非什么感情泛滥之人,但这一家人,张平安是真心看作了亲人。
良久之后,海瑞目光幽深,淡淡开口道。
“你说那些大户到底去了哪儿?”
张平安摇了摇头,语气凝重:“学生也猜不到,想来必不是小事,只怕出了什么变故。”
海瑞闻言,神情微动,眸光一闪,忽而抬起右手,在自己脖颈处比划了一道。
“你说,他们会不会被人杀了,然后丢到荒山野岭,拿去喂了野兽?”
话音落下,屋内气氛顿时一滞。
张平安眼神微缩,也没再接话,整间屋子仿佛都冷了几分。
他此番来,不过是想提前通个气,并未期待能当场商议出良策。
而现在看来,越是深入,越是像坠入一个无底的黑洞。
沉默片刻,张平安起身告辞。
夜里,屋中亮着灯,案上茶尚温,翠莲忙前忙后,将热水端来,又亲手过来为张平安脱鞋解带。
张平安原想说句什么,可看着翠莲认真的样子,身体默默放松下来,由着她把脚放进盆里。
她住在这儿,总得找点事做,再说能有人伺候,也不是坏事。
夜色渐深,水声潺潺,也洗去了白日纷乱的思绪。
转眼两日过去。
陈进元所派去盯梢裕民粮行的人,却始终没有什么动静传回来,仿佛一潭死水。
正当张平安准备另做打算时,天刚亮海瑞便找了过来。
张平安将翠莲支出门外,领他进屋。
未及多问,海瑞神情平静,目光中却带着一股难掩的锋芒。
“我有一个妙计。”
他说道,随即靠近在张平安耳边低语几句。
张平安听罢,脸上的神情一下子变得复杂,眼神中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错愕。
“您确定?”
海瑞却只是淡淡一笑,负手而立,为了快速查明实证,即使丢了面子他也无所谓。
到了正午,阳光灼人,街头行人稀少。
任强走在前面,脸色阴沉,身后分别跟着海瑞、张平安和郑鲲。
他向来讨厌海瑞和张平安。
他觉得海瑞有些过于清高刚正,简直像是装的,而张平安则一边行医,一边读书求学,属于不学无术之流。
今日罗云麟亲自来找他,说是海瑞和张平安家中缺粮,知道他家开粮行,想来借点米粮应急。
言语里说得诚恳,再加上他对罗云麟一向敬重,抹不开面子也就答应了,但依旧觉得其中有些蹊跷。
别人缺不缺粮他不知道,可海瑞是谁?
堂堂县学教谕,月俸足有三石白米,平日里清贫归清贫,可真说揭不开锅,他第一个不信。
这借粮的说法听着就透着几分匪夷所思。
张平安走在最后,面色看似平静,实则心中却有些尴尬。
他不是不知这趟来是为何,但直到此刻,才真切感受到什么叫以身入局。
这妙计说不上高明,甚至有些丢面子。
尤其是看着任强那副审视的模样,心中不免泛起几分无奈。
他原先并不知情,直到今早出门前才从海瑞口中得知,任强竟还有个哥哥,是南平几个粮商大户之一。
担心其中有变,他临行前特意将郑鲲一并带上,这家伙有点身手,危急时刻能帮的上忙。
一入粮行,但见米袋成堆,伙计们正低头忙碌。
任强板着脸走在前头,一边冷声吩咐:“去后仓支三斗米出来,装麻袋里送过去。”
他声音未落,海瑞却忽然转身,抬头望向一旁廊檐之外。
“那棵杉木倒是养得好,枝繁叶茂,竟有十来丈高了,难得难得。”
说着,他竟径直朝后院走去,步履稳健。
任强一时怔住,刚想出声阻拦,张平安和郑鲲也立刻尾随,几人顷刻便穿过耳门,踏入了后院。
院中静谧,阳光透过高墙撒落,张平安刚踏进来,鼻尖便蓦地嗅到一丝异样的香气。
那味道淡雅而绵长,不是米粮常有的气息,倒像是药材。
他神情一动,微微偏头循味而行。
果然,香味渐浓,一路引他至偏院东北角的一间小屋前。
屋门虚掩,空气中弥漫着药草与炭火交融的微热气息。
张平安伸手轻推开门,却见一道清影映入眼帘。
屋内炉火正旺,一名女子身着素衣,年约二十五六,眉眼并不刻意描绘,却天生清艳,鬓若刀裁,腰肢轻盈。
此女正聚精会神地将一撮撮晒干的草药投入铜鼎之中,鼻侧透着细汗。
听得动静,女子忽地抬起头来。
顿时二人四目相接。
她眼神极快地掠过张平安的面孔,眸中神色顿时一变,生出戒备,玉手已悄然向案侧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