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过关
第35章 过关
董志超眼神闪烁,显然对那一吨一百五十块的提成颇为心动。
“倒是有一些等外品,不过量不是很大,价格需要按我们局里的内部处理价,而且必须当场现金结算!”
陆舟毫不犹豫道:“量小没关系,这次就当探路,建立信任。”
董志超咽了口唾沫,终于下定决心般点点头:
“侬路子清爽,人也上路。好!阿拉试试看。仓库里刚好有一批紫铜板,说是厚度有点小偏差,当等外品报上去了,堆着占地方,我看看能不能操作一下……大概两、三吨?”
他只是物资局里一个普通仓库管理员,有资历却没权力,大货他也撬不动,但若是手续齐全,合法合规的话,用合理价格少量出点非标件、等外品物资的面子还是有的。
陆舟:“那就有劳姨父了。”
……
当天傍晚,董志超就约陆舟见面。
“阿舟,两吨紫铜板,批文弄好了,走的是‘积压废旧及非标物资处理’的流程。”
董志超压低声音,带着一丝紧张和兴奋:“文件上写的是规格轻微偏差,降等处理。”
陆舟点点头,眼神专注:“姨父辛苦了,价格呢?”
董志超道:“按内部处理价,每吨五千八百元。”
这价格比计划内高出两千元,但比海城当时的市场价略低。
至于瓯城那边的价格……陆舟前几天打听过是每吨6900元,现在只会更高。
董志超盯着陆舟,继续道:
“关键是采购单位,手续要全。必须要有正规介绍信、委托书,还要带公章,财务那边要登记入账的,提货单开出来也要对应单位名称。”
“放心,姨父,这些我都准备好了。”
陆舟从包里拿出盖着江南电缆厂红章的介绍信和委托书,摊开在桌上,推向对面。
董志超拿起介绍信和委托书,仔细看过,确认无误。
江南电缆厂虽然规模不大,但也是国营单位,不是什么山寨野鸡作坊,一查便知。
当然,这年头拿着假冒介绍信和委托书出来招摇撞骗的也大有人在,但卖方没有辨别真假的义务,所以只要对方出具证明,其他就不关卖方的事了。
“好!好!”董志超连说两个好字,悬着的心放下一大半:“现金付款没问题吧?”
“没问题。”陆舟拍了拍随身携带的包,“钱都在身边。”
“很好!明天下午两点,你带着文件和现金直接到物资局仓库办公室找我,到时候我带你去办手续,不过运输方面需要你自己解决。”
“运输没问题,人我已经联系好了。”
董志超微微颔首,心里对这个刚认识的远房晚辈颇为赏识。
“记住,少说话,多看眼色,一切按流程走就可以!”他最后又叮嘱了一句。
……
第二天下午,物资局仓库办公室。
仓库主任姓王,看样子约莫五十多岁,此刻正在低头看文件。
董志超将那份内部处理批文放到王主任办公桌上,满脸堆笑道:
“主任,这位就是瓯城江南电缆厂的小陆同志,来办那批铜板手续的。”
陆舟微微躬身,双手递上介绍信和委托书,语气恭敬而不谄媚:“王主任您好!”
王主任仔细翻看批文和介绍信,又打量了一下穿着体面、态度沉稳的陆舟,没发现什么破绽。
啪——
他在内部处理批文上盖下最后一个流程的印章,这事至此就算全部通过了。
“手续齐全,财务科交钱,开票,然后凭单去三号库提货。”王主任的语气公事公办:“你们先过去,我手头有点事,五分钟后到。”
董志超转身出门,陆舟故意放慢脚步。
等董志超走出办公室时,他迅速从包里拿出两条“中华”香烟放到对方桌上。
“王主任,麻烦您了。”
即便合法合规,人家不开心的时候照样可以轻松拿捏你。
所以为了以后生意也能像这次一样顺利,就算流程已走完,但该打点的关系还是得打点。
王主任不露声色地点点头,心里觉得这小子还挺上道。
财务室里,陆舟当着董志超、王主任,以及财务的面,从包里拿出厚厚几沓现金,全是银行原捆的十元大钞,摆在桌面。
财务面无表情地清点完钞票,然后开具了抬头为“瓯城江南电缆厂”的正规发票和提货单,盖着海城物资局鲜红的大印。
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有据可查,完全符合规定。
……
拿着提货单去三号库的路上,董志超低声提醒:“仓库那帮老油子,得打点一下,不然磨洋工,不然磨洋工,今天的事能给你拖到明天去。”
陆舟会意:“姨父放心,我懂。”
三号库是个巨大的棚库,堆放着各种金属材料,几个工人正围在一起抽烟聊天。
董志超上前交涉,递上提货单:“老朱,帮忙装个车,江南电缆厂,两吨紫铜板。”
老朱斜眼看了看提货单,懒洋洋道:“哦,等着吧,前面还有车要装。”
“师傅们辛苦了!”
陆舟从包里掏出牡丹香烟,给工人们人手一包:“帮帮忙,我们厂里急等着材料开工呢!”
这些工人平时干活,来提货的人大多都会给他们散烟,但也就是一、两根意思意思。
可眼前这位年轻人出手就是一人一包,这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
老朱脸上立即露出笑容:“小张、小王,去把西南角垫木上那堆铜板吊出来,这位同志事情急,我们优先安排一下。”
工人们动了起来。
陆舟离开瓯城前,托王娟通过运输公司的关系,替他在海城联系上了一位个体运输户。
此刻,司机师傅已将卡车倒到了库门口。
趁工人装车的功夫,陆舟悄悄将一个塞着三百元现金的信封塞到董志超手中。
董志超飞快将信封塞进口袋,还用手在口袋上方按了按。
“姨父。”陆舟道,“接下来我还会经常往海城跑,下一趟可能在十天后,最长不超过半个月。铜材的事还得麻烦您多想想办法。”
“这个……”董志超为难道,“盯着这些货的人很多,每个月我应该能腾挪出一部分,但十天半个月太频繁了。”
“没事,你什么时候有货,什么时候发电报给我就行。”
“好的,我尽量争取帮你拿到更多货。”
“那就拜托姨父了。”
“自家人,还说什么拜托。还有,下次过来,一定要在家里吃饭,否则你二姨要怪我了。”
“好的,一定。”
货物装车完毕,陆舟和董志超道别后,跳上副驾驶。
卡车驶出海城。
车窗外,80年代末的江南田野在暮色中飞驰。
陆舟深吸一口带着新鲜泥土味的空气。
一个庞大的商业版图,已在他脑海中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