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爱让平凡闪光
第89章 爱让平凡闪光
新家落定的第三周,生活终于步入真正的“日常”。
沈倩的剧组正进入尾拍阶段,时间紧凑但节奏稳定;周执接手了一个年度品牌战略项目,每天忙到深夜却满脸兴奋。
但无论多晚,他们都会为彼此保留一份温柔。
有时是周执清晨为沈倩煮的一碗鸡蛋面,简单却热气腾腾;有时是沈倩深夜回家后给他递上的一杯温牛奶,伴着一句“别再熬太晚”。
他们甚至约定了一个小仪式——每晚无论多晚,哪怕只剩五分钟,也要坐在阳台小圆桌前聊几句当天的心情。
“今天拍了段雨中戏。”某晚沈倩边擦头发边说,“我冻得快没知觉了。”
周执端来姜茶:“你是不是又没穿加热衣?”
“穿了。”她眨眨眼,“但你给泡的热茶,比电热衣还暖。”
他失笑,揉揉她的头:“你就会哄我。”
她靠过去,把头搭在他肩膀上:“因为哄你,是我每天最甜的一件事。”
她总是这样,嘴上撒娇,心里却记得他每一个细节。
阳台上,风轻轻吹过,月光洒在两人身上,像是为平凡的夜晚加上温柔滤镜。
有一晚,沈倩难得提议做饭。
她系上围裙站在厨房,看着食材发了会儿呆,才低头洗菜。
周执在旁边帮忙,洗菜、切配、递盘子,像个耐心十足的厨房助手。
“我其实不擅长做饭。”她小声说,“小时候我妈几乎不让我碰灶台,说女孩子读书最重要。”
“那你今天怎么忽然想动手?”
“因为你每天给我做早饭。”她垂着眼睫,“我想也为你做一次饭。”
他说不出话来,眼底浮上一层温热。
“还有一件事。”她侧头望着他,“我拍完这部剧,想休息一段时间。”
“去旅行?”
“嗯,或者陪你。”
她的话简单却诚恳:“这几年我一直在赶路,好像把自己逼得太满。现在忽然想慢下来,学着——好好生活。”
他将锅铲接过,炒着锅里的番茄炒蛋:“欢迎你来到我的频道。”
“什么频道?”
“《如何把生活过成喜欢的样子》。”
她笑着靠过去:“那我能申请成为固定嘉宾吗?”
“你是节目联合制作人。”
饭做好后,两人摆上阳台小桌。
一盘番茄炒蛋,一碗青菜面,还有一盘她临时学着做的煎蛋饺,卖相虽然不完美,但她眼里满是期待。
“吃一口看看。”她紧张地盯着他。
他夸张地点头:“比五星餐厅还好吃。”
她扑哧一笑:“你是有夸奖滤镜。”
“因为我看你就自带滤镜。”
他们就这样一边吃,一边聊剧组趣事、客户要求、窗台上的风信子长出新芽、阳台角落的猫又来过一次……
一切都没有大波澜,却让人觉得无比踏实。
有时她会想起自己从前那么忙、那么焦虑的样子,像是在疾驰中奔跑。
现在,她可以在这个屋子里慢慢走路,慢慢说话,慢慢听他讲一个不重要却温暖的小笑话。
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
不是非要每天都浪漫到极致,不是非要时时都惊喜万分。
而是——每个平凡的瞬间,因为有爱,有彼此的回应,就闪着光。
那是一个寻常的周五夜晚。
沈倩正在客厅看剧本,手机却突然响个不停。
是剧组助理发来的语音:“沈姐,今晚的拍摄道具车出了点问题,有些服装和布景没能到现场,导演临时决定今晚先拍后半段夜景,麻烦你提前到。”
她看了眼墙上的钟表,快九点。
“现在出门能赶上吗?”周执从书房探头问。
沈倩皱着眉头点点头:“可能得打车过去了,剧组离这边不远。”
她快速换好衣服,背上包,准备出门时却忽然脚下一滑,踢翻了门口换鞋凳旁的水瓶,整个人踉跄着向旁边摔去。
“倩倩!”
周执几乎是瞬间冲过来扶住了她。
但她还是重重地磕到了左膝。
剧烈的刺痛感瞬间蔓延,沈倩眉头皱得更紧。
周执一边将她扶回沙发,一边蹲下替她检查:“流血了,皮破得有点严重。”
沈倩强撑着说:“先上点药就好。”
“你别动,我去拿消毒水。”
几分钟后,他拿来医药箱,蹲在她面前,小心地为她消毒、止血,再贴上创可贴和护纱布。
她抿着嘴不说话,眼底有点懊恼。
“别这么不开心。”他轻声说,“只是个小意外。”
“是我自己不小心。”她低声。
“但我在这儿,所以没事。”他望着她,“你不用强撑,也不用逞强。”
她望着他,眼神温热。
“我跟导演请了假。”她忽然说。
“你不是很重要的戏份?”
“比起我的膝盖?”她挑眉,“导演会理解的。”
周执一时没忍住笑了:“你越来越会心疼自己了。”
“是你教会我的。”她顿了顿,“还有一件事,我想换个节奏。”
“什么意思?”
“这部戏拍完之后,我想试试接一些慢节奏、低密度的剧本,或者参与一些文艺项目,或者干脆接一点幕后编剧的活。”
周执眼里有了光:“你决定了吗?”
她点点头:“以前总觉得,忙才是证明自己的方式。但现在我明白了,不是越努力越好,而是努力的方向要对。”
他轻轻握住她的手:“你做什么我都支持。”
她忽然想到:“那你呢?有没有什么想尝试却没去做的?”
他想了几秒:“我其实一直有个愿望。”
“说说看?”
“开一家自己的书店加咖啡馆。”
她怔住,眼神发亮:“你什么时候有这个想法的?”
“大学时候。”他笑了笑,“当时太理性,觉得不现实。后来做广告、品牌、项目,反而越来越觉得,生活该有个安静的角落。”
“那就做吧。”
“你说真的?”
“我们不是说好了吗?要把生活过成喜欢的样子。”
两人对视一眼,眼神像点燃的烛火,温暖又坚定。
周执把她的手握得更紧:“那我们就慢慢来,一步步,把生活建成我们想要的模样。”
第二天,他们列了一份清单。
“书店选址”“咖啡供应商对接”“装修风格”“阅读区域布置”“联合策展主题”“宠物友好环境评估”……
沈倩一边列一边感慨:“以前我拍戏是按照导演节奏走的,现在终于开始过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剧本’了。”
周执递给她笔:“主编,来批改一下。”
她笑得像春天里的第一朵桃花:“主编批准,全线开绿灯。”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名字还没定?”某天晚上,沈倩躺在沙发上刷设计灵感时忽然问。
“你是说书咖的名字?”周执放下手中的平板,抬眸看她。
“嗯,不能只是‘书咖’,也不能太俗气。”
她边说边翻看笔记:“之前写的几个候选名字都太模板化了,要不我们取一点专属我们的?”
“比如?”他兴致也被调动起来。
“叫‘执光’怎么样?”她眼睛发亮,“一半是你的名字,一半是——我们一起走的光亮。”
周执怔住,像是有细碎的情绪从心底泛起。
“你不喜欢?”她有些小紧张。
“喜欢,非常喜欢。”他走过去,蹲在她面前,“但我得先吻一下我这位命名天才。”
沈倩轻笑,配合地低头贴了上去。
那一刻,书名未刻,吻先成诗。
第二天一早,两人便去看了几处合适的店铺。
最后在一条文艺街区拐角,遇见了那家让他们一眼就认定的铺子。
不大,约七十多平,挑高结构,墙面是复古红砖,窗外种着一排不高不矮的枫树,一到秋天就染成温柔的颜色。
“你有没有一种感觉,”沈倩站在门口说,“它像在等我们来。”
“你不说我也这么觉得。”周执牵起她的手,“就它了。”
他们把整个装修交给了之前合作的设计师,只提出一个核心关键词:家的延续感。
“就像我们住的家一样。”沈倩说,“干净、温暖、可以让人停下来。”
设计师点头:“我明白,要让人一走进来,就觉得这里能坐下,能读书,能静心。”
从灯光分区到阅读区域座椅,从墙面色调到地板材质,两人一一过目,甚至连洗手间的香氛都选了十几种才定下。
装修周期预计四十天。
在等待的日子里,他们像准爸妈迎接新生命那样,每天都要打卡一次,拍照片、拍视频、记录变化。
某个傍晚下班回家途中,沈倩路过建材街,顺手买了一串手工陶土小风铃。
她挂在书咖门外那块还未刷字的木牌上,清风吹过时发出细碎的叮铃声。
“以后,谁来找我们聊天,都会听见它响起。”她笑着说。
她不知道,那风铃成为后来的店标。
也成为无数客人记住这家“藏着爱意”的书咖的第一印象。
装修第十三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原计划。
工人暂停施工,临时用帆布封住门窗,但还是有一片油漆墙面被冲刷脱落。
沈倩赶到现场时正好看到那一幕,整个人急得满头汗。
“怎么办?”她下意识望向周执。
他看着她的眼神却依旧温柔:“墙可以重刷,但你别急。”
“可工期会延后。”
“那就晚一点开业。”
沈倩望着那片斑驳,忽然有些想笑:“你怎么一点都不慌?”
“因为比起按时开业,我更在意你是不是还在微笑。”
那句话一落,她眼眶忽然泛红。
她扑到他怀里,轻声说:“你知不知道,你这种语气最容易让我想哭。”
他轻笑:“那我收敛点。”
“不行。”她闷声,“你就这样,继续温柔下去。”
那天他们一起重新和设计师讨论墙面方案,连夜调整施工表,第二天一早又一起买了新材料和防雨封边工具。
忙完后,站在门口看着重新焕然一新的墙,沈倩感慨:“这地方好像不是书咖,是我们一起写的日记。”
“那以后就慢慢写下去吧。”
“写一整本都不够。”
“那就一生一页。”